2018关于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针对当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教学与实践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对国际商务专业人员的要求, 本文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模式、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创新思路。关键词:高职;国际商务;课程改革;岗位技能;实践教学
国际商务专业是当前许多学校都开设的一门大众化专业,它就业面广,市场需求量近年来一直名列前茅。但我们也很快发现, 在教学中明显存在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实践环节薄弱,用人单位还需重新培训等问题。因此,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评价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是当前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根本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到企业实地访谈、采用问卷调查,聘请行业专家召开专业咨询会议,从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综合素质、课程设置等方面听取意见,对现行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诊断。
存在的主要问题(1)培养目标和规格偏高。长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高职的培养目标与其他高职院校甚至普通高校雷同,都是培养知晓现代商务信息技术,能够在三资企业、驻华外国商社、外经贸企业等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实务等国际商务工作的人才。从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到教材选用基本上是向大学看齐,从现行的生源质量上看,追求这种高标准、高规格是不合实际的。因此,应对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2)重知识、轻技能;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如专业课程中的国际金融、国际商法、涉外企业管理、国际经济合作知识、WTO 规则等课程的理论性内容偏深、偏多,实践和实训内容又相对不足;课时分配上,理论教学的时间超过了80%,大量的课堂理论教学挤占了学生的实践和体验的时间,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1)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调查分析,明确高职国际商务的培养目标应是灰领层次,即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技能型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主要为外经贸企业、三资企业、涉外宾馆饭店等企业单位培养从事外贸制单、外贸跟单、涉外商务代理、货运代理、商务咨询、商务文秘等工作的中、初级操作型人员。(2)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对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任务及其具体的职业能力要求,乃是高职专业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为此,我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课改小组教师利用暑期两个月的时间,对各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例如,一部分教师直接通过下企业顶岗实习,以每天记日记的形式,记载了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另一部分教师则带着岗位职业能力问卷走访了本地区专业对口企业。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取得资料。另外,在企业还聘请了与我校培养目标一致的中、初级操作人员,召开岗位能力咨询会。通过三方面的信息汇总分析,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岗位的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见表1),并以此为引领,初步确定课程设置。
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改变原先文化课+专业课+综合实习这种三段式培养模式。比如,对五年制高职学生采用2+1+1+1模式,一、二年级学生重点是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知识。三年级学生重点掌握专业技能。课程设置时进行细化,分成若干子模块,如单证、跟单、货代等。同时依托实训基地,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进行。四年级加强专业考证的学习,通过课证融合, 取得社会上承认的实用技术等级证书, 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五年级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和磨合,为顺利转入职业岗位做好准备。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变革:(1)工学结合,安排学生在完成了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后到企业进行为期8~10 周的专业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的实践性学习。通过召开学生动员大会、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学习、阶段性督查辅导和总结回报四个步骤来实施这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2)课证融合,依据定位的岗位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证书课程考试要求与专业教学要求的对接,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调整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模式,提高学生实用技能调整教学方法(1)改革语言类课程教学方法,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语言类课程教学中,要改变以往因重阅读,轻听说的观念而造成学生开不了口的现象。可采用各类英语比赛、戏剧表演、英语即席发言等形式,增强学生用英语交全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方法,通过开展案例分析、大型讨论、主题发言、做大作业、做实务等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常用手段是教师引出一个主题或问题,学生围绕这个主题或问题查阅资料、看教科书或参考书、师生间共同讨论、学生自主练习,来完成主题或解决问题进行教与学,即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中心、以实务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另外,还可采用专题讲座法,把实践性较强的有一定难度的专业知识分成若干个专题和环节, 邀请相关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开办讲座,围绕专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和研讨。
改革评价模式(1)评价的内容应强调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考核评价。国际商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一种行业,它的工作特点体现了很强的服务性。学生学得如何,在考核评价时,考核内容既有必要的知识,又应体现专业实践能力与学生的素质修养职业道德方面,比如,学生对参加任务的态度、完成任务的结果、参与任务的合作精神等情况,并尽量以量化方式计入评价结果中。(2)评价形式应打破常规,改变单纯以理论考试测定成绩的方法, 而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来决定。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综合考核,采用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如技能测试、模拟测试、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等。对于课证融合课程的评价,应建立与职业标准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建立考核标准与考核大纲, 从而使考试内容与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衔接。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构建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以岗位和技能为导向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课程实训、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既有单项的实训,也有综合的实训;既有理论教学中穿插的实训,也有单独设置的专项实训课程。(1)课程实训属于验证性实训,目的是验证与掌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通常在课堂环境下进行单项操作。在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后,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实训,检验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例如,学生在学完《国际商务单证实务》课程的某一知识点后,在课堂内进行相关单证缮制的实训,检验学生的单证知识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单证缮制的实际技能。(2)专项实训属于操作性实训,目的是运用所掌握的操作知识技能,在仿真环境下进行任务式大作业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相关技能的熟练程度, 也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一个社会实践课题,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3)综合实训属于真实工作性实训,目的是提升实际工作的经验,通常在真实工作现场环境下,进行相关工作的综合性操作。这种实训是集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养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