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8397 发表于 2018-8-19 11:43:59

2018论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

摘 要:信息化与产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这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不断发展,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这三个层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产业社会向信息社会、产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演化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
? 
  1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1.1 产品设计信息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制造业开始采用CAD来进步产品设计及绘图的效率和质量,当时主要是单台计算机的应用。?
  1.2 生产制造与生产治理信息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开始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跨部分的计算机应用,其范围也从产品设计部分基于网络和数据库的CAD向CAPP、CAE、CAM等领域扩展。同时, 生产治理部分也开始了MRPII的应用,使生产及工艺技术水平和效益有了进一步的进步。?
  1.3 企业治理信息化阶段?
  20世纪80年代末期财务部分使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财务治理作为标志,从最初的本钱核算到后来的财务分析,扩展到实现财务与进、销、存等治理数据的一体化处理,信息化的范围逐渐扩展到生产治理、人事治理、采购、库存治理、营销治理等。随着ERP、CRM 、DSS、OLAP等信息系统的发展,实现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和物流的集成化治理,有效地解决了过往那种“信息孤岛”的题目,企业治理信息化的水平也在一步步进步。
  ?
  2 制造业信息化是走新型产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五十余年的奋斗,我们已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发达国家的产品制造正在大举向中国转移。为了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迎接世界制造业基地向中国的转移,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进步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3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题目?
  
  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我国的制造业,这是一项基本国策。为了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们必须加快进步制造业的竞争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技术将发挥着不可替换的作用。因此,我国各行各业都加大了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力度。?
  3.1 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目前国内尚未实施ERP的这类企业几乎都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永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造成了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活动资金占用大,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这与现代治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给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相差甚远。?
  3.2 市场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M)、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等,是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的。“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本钱”的过程需要一个完整的供给链治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而很多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很差,无法实现客户定制化的需求。?
  3.3 本钱控制能力差?
  很多企业的本钱数据是人工回集的,正确性很差,而且人工本钱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本钱,无法计算零部件本钱,本钱用度分摊很粗,使得本钱计算不正确。?
  3.4 组织机构不公道?
  目前大多数企业仍然是传统的科层式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造成业务流程不公道,业务流程的治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治理,治理的优劣因人而异。?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论制造业的信息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