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关于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摘要]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第2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远景广阔。但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向模糊,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训、师资培训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题目,以至于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迷茫。本文试从这些方面提出目前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迷惑,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与实训;师资培训
自2001年3月教育部高教司正式批准浙江大学等13所院校首批试办电子商务专业以来,我国高校的电子商务教育已经跨进了第6个年头,首批试办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已经有了第一批毕业生。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75所高校和近700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读学生已逾10万人。而据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的统计,到2004年6月15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远低于普通高校毕业生84%的就业率。通过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调研不难发现,很多企业大量需求的仍然是电子计算机专业为主的人才。笔者以为这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程度不高有很大关系,目前很多中小企业还处于建立内部信息系统的低级阶段,因此对于电子商务的认知度并不高,而正是这类原因也使得不少院校以为电子商务就是应用电子商务的技术,在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技术类课程而忽略了商务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形势假如得不到扭转,将严重影响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笔者将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面的困惑回结为以下几点:
当前以为“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技术 商务”的观点还是有广泛的市场,很多学校也将这种熟悉带进学科建设方面,这使得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开设上力求面面俱到,以至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和实习环节,很多学校还只是停留在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方面,没有真正实现产业与教学研究的结合,学校教育体制和产业发展相互脱节情况较为严重;电子商务师资培养难以适应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对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判体系;电子商务人才毕业后的就业往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方面相比不具有独特性,在竞争中往往也难以获得上风。
迄今为止,电子商务还没有一个同一的、具有权威性的概念。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电子贸易示范法》中对于电子贸易未进行定义,但它对电子贸易的手段和内涵方面是有明确的界定的。其所称的“电子方法”不仅包括较为先进的通讯技术的采用,如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也包括一般的通讯技术,如电传、传真等。更考虑到必须顾及未来技术的发展,任何通讯技术都不应排除在《电子贸易示范法》范围之外。对于电子贸易中的“贸易”则作了广义的界定,包括贸易性质的各种交易,如货物和服务贸易;分销和代理;租赁;工程建设、咨询、设计;许可贸易;投资;融资;银行业务;保险;开发协议与特许;合营或其他形式的产业或贸易合作,空中、海上、铁路或公路的客、货运输等,而且不限于上述事项的各种贸易性质的关系。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电子商务就其性质和应用的领域来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尽对不能单纯理解为“电子”加“商务”,或者“电子网络”与“商务”概念的简单叠加。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培养内容的具体化,因此一些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只是简单地将网络技术课程与商务类课程进行组合,或者是侧重于讲授技术类课程,附带讲一些商务类课程,这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与计算机应用、信息治理等专业大量教学内容重合,造成的结果势必是电子商务专业所需开设的课程过于庞杂,过于注重技术本身,淡化了电子商务的本质和核心是商务本身。从电子商务本身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的发展提供的是电子商务的手段,而商务活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是电子商务的灵魂所在。实际上,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比,传统商务更多地借助了传统的信息技术,而电子商务是现代网络技术下的产物,其本质与传统商务并无太大的差别。另一方面,互联网经济泡沫的快速幻灭,加速了电子商务网站的重组与整合,有利于电子商务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和运营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已经产生了大量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例如美国的Ebay和中国的Alibaba公司,这进一步降低了电子商务的技术应用难度,使得从事传统商务的中小型企业也有了应用电子商务的能力,同时也标志着电子商务专业化分工体系已经开始出现。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各种形式的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出现可能将电子商务应用推向新的高度。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成熟,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完善,企业的下一步目标将不再是把大量资源投进网站建设和维护等领域,而极有可能转向商务应用方面,因而,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新考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