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案例延伸:其他省市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法
案例延伸:其他省市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做法http://1. 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标
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4月2日,湖北省卫生厅公布2011年湖北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目标,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惠民力度。
2011年各级财政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费标准由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以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加快开发建设论文联盟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步伐,加快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录的进度,确保城乡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50%左右;为65万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分别为15万、1.6万适龄妇女开展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要达到95%以上,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为2.2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累计完成10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继续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
2011年7月11日,湖北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电视电话会议召开,2011年湖北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扩面提标,除经费标准由人均15元提高到25元外,还把服务项目扩大到10类41项。湖北省新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是:儿童保健管理人群从0至3岁扩大到0至6岁,增加儿童口腔保健等服务内容;增加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检查项目,增加健康教育服务内容,提高服务频次;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人数;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承担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食品安全信息报告、职业卫生咨询指导等服务项目。 论文网 http://
到6月底,湖北省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人数2410.57万人,建档率44.39%,电子化建档率28.6%。高血压患者管理人数为203.42万人,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为44.7万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人数16.11万人。根据医改要求,2011年,湖北省城乡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50%左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人数要达到189万和65万,要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范围。
2. 甘肃省出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2011年6月18日,甘肃省制定出台《甘肃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可适当增加服务项目内容,提高经费补助标准。
城乡居民每人最低补助25元
《办法》所称补助资金是指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补助资金。《办法》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调整支出结构,增加投入,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根据本级应承担的经费补助标准足额安排预算,不留缺口,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市州、县市区财政要会同卫生部门统筹使用上级财政资金并落实本级财政配套资金。2011年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补助标准最低为每人25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补助23元,市州和县市区财政各补助1元。省直管县直管前原市州统筹部分仍由市级承担,直管后新增部分由省财政安排。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可适当增加服务项目内容,提高经费补助标准。2011年以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筹资标准及各级财政分担比例,由省财政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另行确定。
村级按每村每年6000元补助
《办法》指出,县市区财政、卫生部门要根据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辖区内服务人口数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均经费标准,确定对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体补助额度。村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按照以县为单位每村每年6000元的标准安排总补助额度,在分配资金时,要考虑服务人口、服务面积、地域特点、服务成本、绩效考核等因素确定具体补助金额,对于服务对象较多、任务较重或在边远山区(牧区)的村医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县市区财政实行预拨制和考核结算制相结合的办法拨付补助资金。按照确定的年度补助资金总额,采取按月(季)预拨或按一定比例预拨,年终,财政部门根据卫生、财政部门的绩效考核结果,结算财政补助资金。有条件的地区,补助资金由县市区财政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拨付到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按规定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城乡居民收费。
3. 北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部常住人口
面对渐入深水区的医改,两年来,北京针对低收入者看不起病、社区看不了病、大医院看不上病的实际问题,大刀阔斧推进体制、模式、机制创新,分解了98项具体任务,城乡个人就医负担比例平均下降20%以上,群众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看病难问题正逐步脱扣解结,医改成效初现。目前,北京公共卫生服务惠及全部常住人口,在全面实施国家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针对老人、儿童、妇女等人群,又增加了11项公共卫生项目。
创新医保制度,让群众看得起病。北京率先实现医保制度全覆盖,为过去无医保的140万老人和孩子建立起一老一小医保制度,接着与无业居民整合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2010年,全市各类基本医保参保(合)率平均在93%以上;同时,建立新农合筹资增长机制,当年人均筹资达到520元。北京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标准,个人报付水平平均已在70%以上。参保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个人负担比例下降到20%左右。
北京用医保卡工程解决群众报销难、垫付重等问题,目前全市七成市民已持卡就医,可在1700余家定点医院实现持卡就医、实时结算,一年即可为群众减少个人垫付资金90多亿元。2010年,北京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时全市药品集中采购,减轻医保支出和群众负担36亿元。
创新服务模式,让群众看得了病。北京看病难集中在大医院挂号难、住院难、手术难。两年来,北京探索预约挂号、无假日医院、执业医师多点执业、社区慢性病干预等,缩短候诊时间,分流就诊高峰。北京在26家医院开通双休日全天门诊,提高就诊能力25%以上,相当于新建6家三级医院。2010年北京基层诊疗人次近6000万,占全市患者比重从5%提高到40%。
创新管理机制,让群众看得上病。北京成立了首都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着力推进统筹协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