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次化疗对口腔黏膜脱落细胞的方式创新
化疗是胃肠道癌患者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明确的毒性作用,尤其是代谢活跃的细胞,并对机体的能量代谢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希望通过观察化疗前后口腔黏膜角化细胞和非角化细胞脱落数目的变化,探索一次化疗是否会对口腔黏膜细胞的生长更新状态造成影响,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1月以来胃肠道癌术后行化疗患者36例。其中胃癌术后19例,结直肠癌术后17例,年龄31~79岁,中位年龄55岁,女13例,男23例,均为经病理诊断确诊为腺癌的患者。所有入选病例手术后均无急性或慢性胃肠道出血及梗阻发生;无心脏、肝脏、肺和肾脏器质性疾病;无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营养状况良好;口腔黏膜表面完整,没有明显的红肿、溃疡。有口腔疾病及围手术期前后2周内有吸烟史者均被排除于试验外。研究对象都在观察期内进行了一周期化疗,化疗前后采用SAG(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主观全面评定系统)评定标准评定无明显中、重度营养不良。所有研究对象进入研究前均获知情同意。
1.2 口腔黏膜脱落细胞的收集 化疗前1天及化疗后1~2 d,清晨起床后即用生理盐水漱口,用医用棉签以适当力度分别刮取两侧颊部口腔黏膜和舌根脱落细胞2次,涂于玻片上,置于福尔马林液中备用。 思想汇报 http:///sixianghuibao/
1.3 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计数方法 将获得的双颊黏膜和舌根黏膜脱落细胞,HE染色,40倍光镜下观察每个视野脱落的角化和非角化细胞数,共计10个视野,取单倍视野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以(xs)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化疗后除右侧颊黏膜角化细胞外,口腔黏膜其余各部位脱落的角化细胞数和非角化细胞数均较化疗前增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 讨论
口腔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系复层鳞状上皮。依所在部位和功能,在牙龈、硬腭和舌背面等处是角化上皮,口腔其余部位属非角化上皮。角化细胞在上皮的最表面,为角质化的细胞,有正角化和不全角化。角化上皮的基底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一般情况下,此层细胞在不同区域或功能上均有一定适应性,它的分裂增生常与表层脱落的细胞保持平衡。
营养是机体生长、修复组织、维护免疫能力、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是人类正常生长、活动的源泉,是患者机体康复的必要条件。当维持各组织细胞正常增殖的营养底物减少时,将导致组织细胞的增殖周期发生变化,新陈代谢最旺盛的组织细胞对这种改变将最为敏感,比如口腔黏膜细胞。有研究表明几乎每4 h口腔黏膜细胞就可以更新一代,是人体内合成代谢最活跃的细胞之一。因此,一旦出现营养缺乏,其细胞的生长更新必将受到影响,最终会反映到口腔黏膜脱落细胞数目的改变。已有研究表明化疗药物会对口腔黏膜细胞的生长状态造成显著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是基于多次用药的基础,是由化疗造成进食减少导致的营养不良所致,也有化疗药物的直接作用。 简历大全 http:///html/jianli/
表1描述了观察结果,左侧颊黏膜角化细胞化疗前后分别为(23942)个和(26744)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侧颊黏膜非角化细胞化疗前后分别为(3516)个和(5917)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颊黏膜非角化细胞化疗前后分别为(1514)个和(4318)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个;舌根部黏膜角化细胞化疗前后分别为(19637)个和(30546)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舌根部黏膜非角化细胞化疗前后分别为(3416)个和(6215)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颊黏膜角化细胞化疗前后分别为(16538)个和(15429)个,其结果与左侧及舌根部的结果不一致,人类在咀嚼食物时,大多情况下是位居一侧,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与食物经常对一侧口腔黏膜摩擦有关。因为角化细胞和非角化细胞的分布是与口腔黏膜受力点有关,咀嚼食物是其主要功能,很显然食物的摩擦将会导致结果的不准确,所以观察结果时要注意咀嚼区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结果认为,一次化疗对口腔黏膜的更新没有阻滞作用,甚至会促进口腔上皮的更新代谢。
参考文献 简历大全 http:///html/jianli/
Ottery F.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nutritional status.Nutri Onco,1996,2(3):8-9.
蒋朱明,蔡威.临床肠内与肠外营养.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4-349.
樊明文.口腔生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0-116.
Moore L E,Titenko-Holland N,Quintana P J,et al.Novelbi-omarkers of genetic damage in humans:Use of 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 to detect aneuploidy and micronuclei in ex-foliated cells.J Toxicol Environ Health,1993,40(2):349.
Titenko-Holland N,Moore L E,Smith M T.Measure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icronuclei in exfoliated human cells by fluorescencein situhybridization with a centromeric probe.Mutat Res,1994,312(1):39.
周睿,刘宏伟.正常人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计数的研究.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15(4):251. 代写论文 ht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