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98364 发表于 2018-8-18 20:45:19

2018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危险分层的价值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危险分层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入住本院的150例急诊胸痛患者(急诊胸痛组)和无胸痛症状的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两组均实施cTnI、Myo、CK-MB联合检测,分析比较两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结果:急诊胸痛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分别为(8.561.39)ng/mL、(245.2831.58)ng/mL、(14.683.46)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危、中低危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危险分层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cTnI; Myo; CK-MB; 急诊胸痛; 危险分层; 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value of combined detection of cTnI,Myo and CK-MB in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of emergency chest pain,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Method:Using the computer randomly selected mode,extra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150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from December 2012 to March 2014(emergency chest pain group) and no chest pain symptoms of 35 cases of healthy persons(the control group)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of this experiment,two groups were implemented cTnI,Myo,CK-MB combination detection,cTnI,Myo,CK-MB assay results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Result:Emergency chest pain group of cTnI,Myo,CK-MB assay results were (8.561.39)ng/mL,(245.2831.58)ng/mL,(14.683.46)ng/mL,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And high risk group and low risk group of chest pain in emergency patients,cTnI,Myo,CK-MB between two group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Combined detection of cTnI,Myo and CK-MB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of emergency chest pain,which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hysicians.  【Key words】 cTnI; Myo; CK-MB; Emergency chest pain; Risk stratification; Valu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Huizhou 5162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21.029  急性胸痛属于临床急诊科常见的病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危急以及猝死率高等临床特点,较多的心血管疾病可引发机体出现急性胸痛,如常见的心血管病包括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等,该类疾病往往病情较凶险,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及时快速筛查急诊胸痛的危险分层对诊断、治疗以及改善患者预后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本院为了分析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危险分层的价值,对该类患者实施cTnI、Myo、CK-MB联合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计算机随机抽取的方式,抽取2012年12月-2014年3月入住本院的150例急诊胸痛患者(急诊胸痛组)和无胸痛症状的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两组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在医生的讲解下对此次的研究信息知情同意,且均自愿签署相关协议。急诊胸痛组,男85例,女65例,年龄56~74岁,平均(65.362.35)岁;急性主动脉夹层23例,急性肺栓塞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00例。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动态变化结果、病死风险评价结果以及缺血危险评价结果将150例急诊胸痛患者分为高危组(45例)、中危组(56例)和低危组(49例)。35例健康体检者,男21例,女14例,年龄55~75岁,平均(65.462.29)岁。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两组均实施cTnI、Myo、CK-MB联合检测,具体检测方法如下:急诊胸痛组均实施12 h床边动态监测,主要监测内容包括:0、4、8、12 h均实施连续心律监测以及ECG检查,同时使用美国公司生产的Triage Meter型荧光免疫干式快速定量心肌梗死/心衰快速诊断仪及其配套试剂检测cTnI、Myo、CK-MB,所有研究对象均抽取2 mL静脉血,将血液标本置于真空管中,并向血液标本加入含有肝素锂抗凝剂,将其混匀,使用检测仪器对3项指标实施检测,在检测过程中,操作者应严格按照操作流程以及相关要求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cTnI、Myo、CK-MB检测结果。cTnI的判定标准:以检测结果小于0.4 ng/mL为阴性,0.4~0.99 ng/mL  为可疑,大于1.0 ng/mL为阳性;Myo的判定标准:0~107 ng/mL为阴性,大于107 ng/mL为阳性;CK-MB的判定标准:0~4.3 ng/mL为阴性,大于4.3 ng/mL为  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比较 两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高危、中低危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比较 高危、中低危组急诊胸痛患者cTnI、Myo、CK-MB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胸痛的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属于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该病症的临床症状不够典型,临床常易将其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因此为降低误诊率、避免延误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对该类疾病实施快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有研究显示,我国高危急性胸痛就医等待的时间太长,而低危急性胸痛患者住院治疗的人数太多,治疗费用花费太多,因此为避免低危患者盲目住院,减少高危患者的就医等待时间,准确对急性胸痛的危险分层进行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付英姿等在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一文中分析研究了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以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其选取480例老年胸痛患者(2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192例非急性心肌梗死胸痛患者)以及88例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对照组),其研究发现,2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TnI、CK-MB、Myo的血清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非2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胸痛组和对照组,通过研究结果其认为,cTnI可作为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微小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可有效为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分层以及预后评估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而cTnI、Myo、CK-MB联合检测可有效增加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提高特异性、敏感性以及确诊率。本研究为分析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危险分层的价值,对该类患者实施cTnI、Myo、CK-MB联合检测,cTnI属于心肌结构蛋白,该蛋白能够有效检测到心肌的微小损伤,临床常将其作为反映心肌损伤的有效标志物之一。有研究证实,cTnI的分子量较小,属于横纹肌收缩调节蛋白复合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横纹肌丝的外周,其分子结构为钙结合亚单位(TNC)、抑制性亚单位(TNI)以及一个原肌球蛋白亚单位(TNT),当心肌出现严重缺血或机体发生胸痛时,该蛋白极易被释放入血,4~6 h即可升高,且持续时间较久,一般为4~6 d,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均较高。因此,可以将cTnI用于诊断急性胸痛以及评价危险分层中。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内,有数据显示,98%~99%的CK-MB分布于心肌内,少量分布于机体的子宫、前列腺、小肠、膈肌、舌内,其分子量较大,敏感度以及特异性不高,但当心肌受到严重损伤后,可被大量释放,但72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因此常将其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胸痛的指标之一;Myo属于氧结合蛋白之一,其分子结构为一个血红素辅基以及一条珠蛋白多肽链,主要分布于心肌细胞以及骨骼肌细胞中,当心肌出现损伤后,该蛋白可被释放入血,12 h可达高峰,但24 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特异性不高,Myo的分子量为17 800,相比于cTnI、CK-MB,Myo的分子量较小,因此心肌损伤后,该蛋白释放入血的速度比cTnI、CK-MB更快,所以常将其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胸痛的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诊胸痛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分别为(8.561.39)ng/mL、(245.2831.58)ng/mL、(14.683.46)ng/mL,而对照组分别为(0.130.11)ng/mL、(39.6520.35)ng/mL、  (2.560.67)ng/mL,急诊胸痛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均显著对照组(P0.05),这说明可以将cTnI、Myo、CK-MB作为诊断急诊胸痛的有效指标之一。且研究发现,高危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分别为(13.142.41)ng/mL、(267.9845.16)ng/mL、(18.735.23)ng/mL,中低危组为(0.780.46)ng/mL、(95.6776.42)ng/mL、  (4.751.21)ng/mL,高危组cTnI、Myo、CK-MB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中低危组(P0.05)。这说明cTnI、Myo、CK-MB可作为判断和评估急诊胸痛危险分层的有效指标之一,临床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危险分层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医师分析、评估病情提供依据,值得各医疗机构采纳推广。  参考文献  范园春,冯凯,张军,等.髓过氧化物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再评价.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5):385-389.  刘维亚,杜炳杰,刘海,等.金标法快速心肌梗死3项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0):293-294.  徐盈,吴海燕,费鸿英,等.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二例报告.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z1):113.  伏长青,朱晓珏,曹晖,等.人髓过氧化物酶和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意义.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6):501-503.  刘永娥,梁华,石宏宴,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388-390,405.  刘常海,王静,姚丹林,等.急诊胸痛患者床旁快速肌钙蛋白T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刊,2011,46(1):47-48.  周晓茜,蔡英,于萍,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13,33(3):212-215.  周斌,王荣辉.106例急诊胸痛患者床旁快速肌钙蛋白T检测结果的临床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2,9(29):259-260.  朱立柏,邓卓超,王慧萍,等.联合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诊心源性胸痛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0):1383-1385.  杨硕,怀伟,刘桂花,等.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2):150-154.  乔维洲,徐维家,宋晶,等.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高敏肌钙蛋白T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3):2859-2860,2862.  王建,曹秋梅,付研,等.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4):287-289.  李硕,马青变,郑亚安,等.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cTnT、CK-MB组合诊断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比较.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3):299-303.  付英姿,安刚,吕红君,等.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检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5):4221-4223.  吴飞燕,梁赋,龙静,等.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快速诊断的价值.中国热带医学,2014,14(6):731-732.  林晖,田俊萍,杜凤和,等.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分析.山东医药,2011,51(28):87-8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cTnI、Myo、CK—MB联合检测对急诊胸痛危险分层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