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33090 发表于 2018-8-18 20:44:16

2018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均给予口服埃克替尼进行治疗, 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无完全缓解(CR)患者, 部分缓解(PR) 10例, 占47.6%, 疾病稳定(SD) 7例, 占33.3%, 疾病进展(PD) 4例, 占19.0%, 整体疾病控制率(DCR)为81.0%。全部患者平均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21.5)个月。患者应用埃克替尼治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及腹泻。其中, 7例患者发生皮疹, 皮疹发生率为33.3%。5例患者发生腹泻, 腹泻发生率23.8%。3例发生Ⅲ~Ⅳ度毒副反应, 总发生率为14.3%, 其中2例为Ⅲ度皮疹, 1例Ⅲ度腹泻, 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其疗效确切, 毒副反应低,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埃克替尼;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07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约占肺癌的80%~85%, 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目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用药为含铂类基础药物的化疗, 并通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检测, 如其检测结果为突变型, 可通过给予应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进行治疗, 二线用药则为多西他赛、培美曲塞、吉非替尼、盐酸埃克替尼等药物。埃克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小分子靶向新药, 与吉非替尼的化学结构、分子作用、疗效等均类似, 但其安全性更高。本组研究中, 通过观察埃克替尼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的2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14例, 女
  7例。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1.47.4)岁。患者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其中Ⅳ期1例, Ⅲb期20例。患者中腺癌18例, 鳞癌1例, 腺鳞癌2例。有吸烟史11例, 无吸烟史10例。本次研究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 并签署同意治疗方案。
  1. 2 排除标准 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 且情况未明;无可测量病灶;用药过程中伴其他可能影响疗效的治疗手段, 如放疗、介入治疗等;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3分。
  1. 3 方法 患者均口服埃克替尼125 mg, 3次/d, 口服至疾病进展或不良反应不能耐受。不能耐受患者给予减量, 125 mg, 2次/d。治疗期间不进行其他全身抗肿瘤治疗。
  1. 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1.1)进行诊断, 首次服用后8周进行评价, 后每8周评价1次。疗效判定标准:CR、PR、SD、PD。DCR=(CR+PR+SD)/总例数100%。CR:所有可见病变完全消失并至少维持4周。PR:肿瘤病灶的最大径及其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 维持4周。SD:肿瘤病灶两径乘积缩小25%, 但50%, 无新病灶出现, 维持4周。PD:肿瘤病灶两径乘积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毒副反应标准:采用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标准, 将毒副反应分为0~Ⅳ度。PFS:患者自使用埃克替尼开始, 到明确疾病进展的时间。
  2 结果
  2. 1 本组无CR患者, PR 10例, 占47.6%, SD 7例, 占33.3%, PD 4例, 占19.0%, 整体DCR为81.0%。全部患者平均PFS为(8.21.5)个月。
  2. 2 患者应用埃克替尼治疗的主要毒副反应为皮疹及腹泻。其中, 7例患者发生皮疹, 皮疹发生率为33.3%。5例患者发生腹泻, 腹泻发生率23.8%。3例发生Ⅲ~Ⅳ度毒副反应, 总发生率为14.3%, 其中2例为Ⅲ度皮疹, 1例Ⅲ度腹泻, 无Ⅳ度不良反应。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 近几年呈发病率明显上升的趋势。研究指出, 非小细胞肺癌一经发现多数患者已为晚期, 患者多不能进行手术治疗, 而以内科治疗为主, 但是, 传统采用铂类联合新的化疗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临床疗效并不明显, 患者生存期短, 而且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化疗耐药性等问题还会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是一种新型小分子量肿瘤治疗药物, 可通过抑制EGFR基因自身磷酸化, 阻滞传导, 从而达到阻断肿瘤细胞增殖, 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女性患者、不吸烟者、肺腺癌是治疗优势人群, 鳞癌较腺癌及肺泡癌的疗效要低, 但是, 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 仍有部分肺鳞癌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国外目前已上市的两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为吉非替尼与厄洛替尼, 吉非替尼于2003年
  5月上市, 用于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并于2005年在我国上市, 厄洛替尼于2004年11月上市, 有效延长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盐酸埃克替尼又名凯美钠, 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抗癌药物, 是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也是一种高效特异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其分子作用、化学结构、临床疗效与吉非替尼、厄洛替尼较为相似, 可作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可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本组无CR患者, PR 10例, 占47.6%,
  SD 7例, 占33.3%, PD 4例, 占19.0%, 整体DCR为81.0%。全部患者平均PFS为(8.21.5)个月。患者临床疗效较为良好, 与相关文献结果一致。
  总之, 采用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其疗效确切, 毒副作用低, 可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石远凯, 孙燕, 丁翠敏, 等. 中国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共识(2015版). 中国肺癌杂志, 2015(7):397-400.
   李曦, 杨新杰, 孙怡芬, 等. 盐酸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中华肿瘤杂志, 2012, 34(8):116-119.
   陈鹏, 李凯, 王长利, 等. 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价. 肿瘤学杂志, 2012, 18(12):947-951.
   魏枫璐, 陈佳磊, 王秋实, 等. 埃克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5, 49(4):364-366.
  [收稿日期:2016-03-11]出处:中国实用医药作者:孟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