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急性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110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病情稳定出院98.33%, 死亡1.67%, 优于对照组的86.00%、14.00%(P0.05)。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为(86.857.65)、(87.987.46)、(88.958.13)、(79.476.25)分, 高于对照组的(62.636.44)、(67.936.95)、(64.856.24)、(61.956.58)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 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改善预后质量,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干预;应激性溃疡出血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155 应激性溃疡出血属于急性颅脑损伤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近年来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且其病死率随之升高。为有效降低患者临床病死率, 提高其预后质量, 本研究针对已选定的60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给予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 且取得满意效果, 现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研究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30:20, 年龄34~84岁, 平均年龄(64.987.36)岁;研究组男女比例38:22, 年龄33~85岁, 平均年龄(65.647.12)岁。致伤原因:45例交通事故伤, 38例高空坠落伤, 27例硬物击伤。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病情观察、日常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药物指导等方面;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 具体包括: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主动加强与患者间的心理交流, 为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 并针对性给予患者相应的安慰;同时, 可邀请以往治疗成功者向患者详细讲解整个治疗过程。②口腔干预:护理人员应于术后采用生理盐水清洗患者口部, 且于日常护理中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与呕吐物。③胃管干预:置入胃管时护理人员动作需保持轻柔, 当其进入到会厌部位时应提示患者适当抬高头部, 经咽部后再放下头部, 将胃管缓慢送至胃内。④饮食干预:患者入院后需尽早提供肠内营养支持, 为其补充足够热量;待患者出血停止2 d后予以流质饮食, 控制进食量400 ml/次, 3~4次/d, 等患者病情好转后再予以无渣饮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及生存质量情况。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两组护理后生存质量情况, 共分为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等4个维度, 分值均介于35~90分, 生存质量与分值呈正相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研究组病情稳定出院98.33%, 死亡1.67%, 优于对照组的86.00%、14.00%(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应激性溃疡出血为急性颅脑损伤后食管黏膜、十二指肠及胃的急性出血、糜烂, 通常为多发性。应激性溃疡出血通常发于严重创伤、重大手术、休克及慢性重症病者, 针对病情轻者, 可予以保守治疗, 但对中重度患者, 则需以实施手术治疗, 且于治疗中加强护理,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全方面护理干预, 能够有提高治疗效果, 提高患者预后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病情稳定出院59例(98.33%)显著多于对照组的43例(86.00%), 死亡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提示有效的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 可有效降低其死亡率, 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外, 研究组躯体功能(86.857.65)分, 心理功能(87.987.46)分, 物质功能(88.958.13)分, 社会关系(79.476.25)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636.44)、(67.936.95)、(64.856.24)、(61.956.58)分, 提示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这与王梅等文献结果类似。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相关:①由于该病患者大多存在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且因存在恶心、呕吐及黑便等现象, 患者常存在严重不良心理。护理人员通过主动加强与患者间的心理交流, 为其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 并针对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给予相应的安慰, 使患者良好掌握负面心理的宣泄方式;同时, 邀请以往治疗成功者向患者详细讲解整个治疗过程, 从而提高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及护理治疗配合度。②因该病患者术后嘴唇旁易残留血液, 如未及时予以清理则会易滋生细菌而引发口腔感染, 护理人员于术后采用生理盐水清洗患者口部, 且于日常护理中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内的分泌物与呕吐物。③置入胃管时护理人员动作保持轻柔, 当其进入到会厌部位时应提示患者适当抬高头部, 经咽部后再放下头部, 将胃管缓慢送至胃内。而对经胃管患者喂食时, 先抽取胃液进行检查, 待无血后方可予以鼻饲, 接着采用温水冲洗鼻饲管。④患者入院后及时提供肠内营养支持, 为其补充足够热量,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其机体的抵抗力。本研究受时间、环境及样本少等因素制约, 未就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予以分析, 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补充。 综上所述, 急性颅脑损伤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治疗期间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不仅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王冉. 34例急性颅脑损伤急诊护理体会.吉林医学, 2013, 34(2): 4391. 梁茜.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效果分析.中国现代医学, 2013, 51(8):109-11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