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1879 发表于 2018-8-18 20:27:46

2018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

 【摘要】 目的:研究使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RA)进行治疗的效果,为此疾病的科学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对涉及使用胺碘酮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开展搜集,获取资料并判定质量之后,使用ReMan 5.1软件开展Meta分析。经过Meta分析后,以随机的方式分为A、B组,A组从开展常规溶栓治疗之前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B组则在开展溶栓治疗之前,进行胺碘酮之外的治疗,也可以单纯进行常规溶栓治疗。结果:纳入的RCT数量为5个,患者为440例。A组治疗后RA总发生率、室颤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再通率及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开展治疗,能减少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并不能改善病死率。由于纳入质量和数量依旧存在不足,因此结论依旧需要更多质量水平高的RCT结果进行验证支持。
  【关键词】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Meta
  中图分类号 R54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1-0141-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1.077
  心肌梗死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形成威胁,可在发病初期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也可以使用溶栓治疗,让心肌梗死的病变部位缩小,对预后起到积极作用。虽然在治疗上前者效果更佳,但是后者操作便利、经济高效。在血液复流到处于缺血状态的心肌时,心肌细胞受损,进而出现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术后病死率上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研究种类。国内外已经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不管是否使用盲法或者分配隐藏。(2)研究对象。判定为急性心肌梗死,不与溶栓治疗标准冲突且配合治疗的患者,性别、年龄和种族没有限制。(3)A组在从开展常规溶栓治疗之前进行静脉注射胺碘酮。B组则在开展溶栓治疗之前,进行胺碘酮之外的治疗,也可以单纯进行常规溶栓治疗。(4)各项指标。主要指标包括再灌注心律失常(RA)总发生率、室颤发生率、术后病死率;次要指标包括溶栓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排除标准:重要数据缺失、无法联系到作者;重度窦房结构功能失常、Ⅲ或Ⅳ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双束传导阻滞(存在既有起搏器除外)、甲状腺功能失常、碘过敏者。
  1.2 方法
  1.2.1 检索方法 使用计算机对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5年第5期)数据库进行检索,也要对CBM、CNKI、VIP和WanFangDate等数据进行检索,检索时限设定在建库到2015年8月,并对研究中使用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将胺碘酮、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及心律失常等词作为检索词。
  1.2.2 文献筛选及资料获取 首先对搜集到的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等信息进行隐藏。选择两个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病历特征、试验方案、干预方法等。有分歧者依靠第三方协调。
  1.2.3 文献质量判定 参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使用其中RCT评估方法对偏差风险进行判定。使用方法分配方法;分配隐藏;使用盲法对研究对象、治疗者、研究数据检测者进行分析;对结果完整性判定,主要有治疗前极限水平测量值及治疗后效应参数值、排除分析数据等。对安全问题、阴性结果等选择性报告的研究结果进行判定;试验早停等偏倚来源。对上述几个方面开展是、否、不知道等形式的判定,研究者开展独立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RevMan 5.1软件开展Meta分析。计数资料使用RR(相对危险度)、OR(比值比)和95%CI进行判定。各纳入研究结果之间的异质性使用字2检验,如各结果表现出统计学同质性(P0.01,I250%),Meta分析则需要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各结果有异质性(P0.01,I250%),就要对其来源展开分析,对各个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如果单纯具备异质性,Meta分析需要依靠随机效应模型。如果异质性过大,则只进行描述性分析即可。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
  检出的文献共有75篇,删除重复文献,纳入到5个RCT之中,一共有440例患者,A组221例,B组219例。文献筛选的过程见图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点及方法质量学判定
  纳入的RCT都是单中心RCT,描述了诊断标准、基本特点,见表1。全部RCT中有1个阐述了具体随机方法,但是有误,其余仅随机,无具体方法,全部纳入研究都未描述分配隐藏及盲法,并由于提供的信息缺乏导致其他方面偏倚因素不能判定,见表2。
  2.3 Meta分析
  2.3.1 RA总发生率 研究展示了两组溶栓术后RA的总发生率,结果无统计学异质性(P0.01,I2=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究表明,A组RA总发生率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具体见表3。
  2.3.2 室颤发生率 室颤发生率结果没有统计学异质性(P0.01),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Meta研究,A组的室颤发生率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3 术后病死率 研究表明两组术后病死率对比没有统计学异质性(P0.01),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分析。研究表明,A组病死率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4 术后再通率 两组溶栓再通率无统计学异质性(P0.01),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研究表明,两组术后再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5 不良反应 由于研究当中没有关于A组不良反应具体数据,统计学处理无法完成。
  3 讨论
  再灌注心律失常(RA),其被当作术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参考标志,但是有新的研究显示,除此之外,再灌注的瞬间能够在心肌细胞水平上发生无复流情况,其可能是造成患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再灌注后出现室速或者室颤的患者3个月内的病死率显著比没有这些症状的患者高。当前认为活性氧压力增强,细胞之中钙超载是造成再灌注损坏的重要因素。有实验表明胺碘酮具备抗氧作用,使自由基被清除,心肌细胞得到保护。
  本研究展示了两组溶栓术后RA的总发生率,结果无统计学异质性(P0.05,I2=0),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A组RA总发生率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室颤发生率结果没有统计学异质性(P0.01),因此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开展Meta研究,A组室颤发生率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两组术后病死率及溶栓再通率没有统计学异质性(P0.01),均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分析,A组病死率及溶栓再通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胺碘酮能有效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对自由基起到清理作用,提升心肌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削弱对细胞膜的损伤,降低细胞钙的超载程度。但是以上的结论依旧需要增加样本容量,提升研究质量,使用RCT对术后的RA进行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和大波,刘智芬,张萍,等.胺碘酮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河北医药,2008,30(12):1903-1904.
  茹祥伟,程希富.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心律失常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12):1424-1426.
  董玉婉,万荫国.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律失常的治疗与分析.当代医学,2009,15(24):64.
  刘建修,李建平,廖远雄,等.胺碘酮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研究.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29-30.
  任刚.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缺血心肌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84.出处:中外医学研究作者:李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