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微创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儿童中的发展效果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临床上常见疾病, 发病率为5%~10%, 男性多见, 且多发于右侧, 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治疗。传统术式创伤大;应用腹腔镜技术则器械条件要求高, 基层难推广。多年前已有外环口体表投影定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报道, 但在基层医院末能广泛推广, 因该术式有二个技术难点:一是找外环, 二是找疝囊。本院通过对所收治的患儿进行分组研究, 评价外环口下方精索(子宫圆韧带)定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由WWw. .cOm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cOm]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3年4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78例, 男58例, 女20例;年龄5个月~6岁, 平均年龄(2.31.1)岁;发病位置:左侧22例, 右侧55例, 双侧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9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 女11例;年龄5个月~6岁, 平均年龄(2.21.1)岁;发病位置:左侧13例, 右侧26例。对照组男30例, 女9例;年龄6个月~5岁;发病位置:左侧9例, 右侧29例, 双侧1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发病位置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取仰卧位, 采用氯胺酮全身麻醉操作。观察组采用外环口下方精索定位小切口手术治疗, 具体操作:手术者于腹股沟耻骨上方触摸精索, 在外环口下方精索(女子宫圆韧带)体表投影处定位用10号手术刀片(刀宽0.7 cm)垂直皮肤戳入皮肤皮下层作斜切口, 固持刀柄并下压, 用镊子上提皮肤致使刀尖切入到精索层, 不再延长切口;因精索表浅而易找到精索, 因精索组织疏松可将精索拉出切口, 因疝囊位于精索的前内方, 容易找到疝囊;因小儿腹股沟管短、下腹腹膜可伸性大, 向下牵拉疝囊, 可分离出疝囊颈(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 高位缝扎完成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 具体操作:于髂前上棘做一与腹股沟平行的斜切口, 长度为3~4 cm, 然后逐层切开腹壁及腹外斜肌腱膜, 切开提睾肌和精索内筋膜, 于精索前内侧游离疝囊并行高位结扎完成手术。
1. 3 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分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近期疗效指标参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 远期疗效指标参考随访过程中患儿活动后有无腹股沟区肿块及术后瘢痕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 并观察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近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近期疗效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术后伤口Ⅰ/甲级愈合37例(94.87%), Ⅰ/乙级愈合2例(5.13%), 而对照组术后伤口Ⅰ/甲级愈合33例(84.62%), Ⅰ/乙级愈合2例(5.13%), Ⅰ/丙级愈合4例(10.26%), 两组伤口愈合情况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远期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无复发, 站立及活动后腹股沟区无任何症状, 并经B超等检查证实, 皮肤切口未见明显瘢痕;对照组3例(7.69%)患儿术后可触及腹股沟区肿块, 并经B超等检查确认复发, 全部患儿术后可见腹股沟区明显瘢痕, 较周围皮肤颜色深, 复发者再次行手术治疗。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发生的并发症包括阴囊肿胀、尿潴留、切口感染,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6%,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8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外环口下方精索(子宫圆韧带)定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效果较好, 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愈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及瘢痕隐匿程度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术式操作简单, 术中不必切开腹外斜肌腱膜, 通过定位精索位置, 即可在外环口寻得疝囊, 完成高位结扎。作者通过分析, 总结优点如下:①切口小, 且位于下腹部, 方向与皮纹一致, 术后几乎不见明显瘢痕, 可达到美观效果;②由于该术式无需切开腹股沟管, 减少了对邻近组织的损伤, 术后阴囊肿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③手术时间短, 住院费用低, 减少了部分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④本研究为小切口手术, 术后有效减少了抗生素的应用。此外, 作者发现此手术方式虽然疗效及安全性都很满意, 但患儿年龄不宜过大, 年龄大者腹股沟管也相应延长, 术中不易完成完全高位结扎;术中也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变更手术方式, 必要时扩大切口, 保证手术安全;术后不宜急于关闭切口, 应常规牵拉睾丸, 以免造成医源性隐睾的发生。
综上所述, 采用外环口下方精索(子宫圆韧带)定位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好, 术后瘢痕隐匿, 且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本文由WWw. .cOm提供,毕业论文 网专业代写各种职称论文和毕业论文,欢迎光临.cOm]
李连军, 蒋吉芳. 应用腹部微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5):116-117.
曹朴.微小切口皮内缝合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4, 23(4):345-348.
王德娟.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比较.新医学, 2010(10):644-646, 654.
敬鹏, 邹家琼, 张均, 等.腹腔镜与小切口腹股沟疝手术的疗效比较.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4, 13(1):13-15, 33.
麦海.门诊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2003, 4(23):7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