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9911 发表于 2018-8-18 19:06:07

2018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

 [中图分类号] R68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6-0145-0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在后方或椎管内,引起相邻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产生单侧或下肢麻木、腰部疼痛等一系列综合征,传统腰椎髓核摘除术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术后坐骨神经痛并未完全消失,且术后由于脊柱不稳引起的持续腰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笔者观察腰椎后外侧融合术(PLF)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0年3月~2013年3月期间10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术前经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排除非计划二次手术、病变节段达到2个、精神障碍、腰椎滑脱、严重骨质疏松症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等,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PLF组52例,其中男23例,女29例;年龄33~69岁,平均(49.66.3)岁;病程15 d~7个月,平均(3.20.5)个月;病变腰椎位于L3~4共5例,L4~5共36例,L5S1共11例。PLIF组53例,其中男23例,女30例;年龄32~71岁,平均(49.56.3)岁;病程18 d~8个月,平均(3.30.5)个月;病变腰椎位于L3~4共5例,L4~5共36例,L5S1共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和病变腰椎位置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经CT或MRI等检查明确诊断,符合手术指征后,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备案后,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PLF组行PLF术,患者行全麻完成后取仰卧位,在C臂X线透视下确认病变腰椎位置,在病变腰椎节段后正中位置做一皮肤切口,切口深度到达棘突,常规分离筋膜并在X线透视下确认解剖节段,将外侧沟槽软组织分离完成后,切除融合节段小关节的关节囊,术中注意保护头侧的小关节关节囊,尽量去除个别节段小关节需要融合的所有软骨,然后采用高速磨钻去除横突、椎弓峡部和小关节外侧皮质,将准备好的椎[(www. .cOm)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代写的服务,欢迎光临]弓根螺钉旋入到目标解剖位置,根据个体受压情况减压,尽量保留关节突关节,安装预弯生理弯曲的钛棒以恢复生理曲线,常规清理术野后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PLIF组行PLIF术,麻醉方式和体位同PLF组,将椎间盘后做环形或矩形切开,将部分髓核组织使用髓核钳钳除,然后撑开椎间隙,保证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清除,然后切除或咬除软骨板、椎间盘和终板软骨,依次完成植骨,通过松动固定棒调整椎体间隙高度,保证椎体终板和植骨面的完整接触,然后施术者将椎间融合器安装完成后作后路椎弓根固定,常规清理术野后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所需要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②手术疗效: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患者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完全消失,腰部功能恢复正常者为显效;患者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明显改善,腰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者为有效;患者腰部疼痛或下肢麻木等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者为无效;③影像学测量结果: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末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片,记录椎间高度、椎间孔面积和节段角度;④手术并发症:记录术后感染、脑脊液漏和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分析相关数据,性别、病变椎体位置、手术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校验,年龄、病程、手术指标和影像学测量结果等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
  2.2手术疗效
  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PLF组8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558,P0.05)。
  2.3影像学测量结果
  两组均能够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但PLIF组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个月末影像学测量结果比较。
  2.4手术并发症
  术后PLF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3例;PLIF组发生切口感染2例,脑脊液漏0例,神经根损伤2例。PLIF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55%与PLF组1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5928,P=0.20690.05)。
 3讨论
  随着脊柱内固定器械的不断更新换代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内固定和融合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应用越来越广。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传统经典腰椎髓核摘除术具有机体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中出血量少等优势,但近代研究表明经典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脊柱不稳引起的持续腰部疼痛残留率较高,且坐骨神经痛并不能完全消除,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医学界对于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以减压术、融合术和后路手术为主,其目的以切除病变腰椎间盘髓核和解除神经根压迫或刺激为主。笔者选取椎间盘突出较大或节段不稳患者进行手术,该类患者仅行单纯手术而不选择内固定术后,极易出现腰椎不稳而持续压迫坐骨神经等导致腰痛,笔者选取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种术式在手术指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PLIF组在提高椎间高度和增加节段角度幅度明显高于PL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证实PLIF组能够有效恢复腰椎前柱支撑功能和重建腰椎生理曲度,符合腰椎生物力学原理,提高手术效果显著,与PLIF组术后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PLF组80.77%结果基本一致。表3影像学测量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及术后组间椎间孔面积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www. .cOm) 专业提供专业论文代写的服务,欢迎光临]能与脊柱后结构相对稳定,降低高度以关节突关节为轴心关系密切,所以距离关节突关节越近,其对椎间孔的影响就越小,椎间孔面积改变也就越不明显。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和神经根损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切口感染与无菌操作关系密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腰椎后外侧融合术与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