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7167 发表于 2018-8-18 18:23:44

201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0年回顾与思考

尹 妍① 郭秀海①
【关键词】学科建设 学科评价 评价体系 综合医院
【摘 要】学科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学科评价又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笔者通过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06-2015年来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考评等方面工作进行梳理,阐述了学科建设综合评价对医院和学科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其中不尽完善之处,并从评价指标体系要更加注重学科建设的内涵评价、定期修改完善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原创性研究及其贡献度应成为学科建设评价的核心等方面对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些思考。
学科建设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医院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和内在源动力。学科评价考核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对于明确医院学科战略地位、合理分配有效的人财物力资源、制定适宜的发展规划和促进学科全面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科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是按照国家对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建设的总体要求为依据,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情况,对学科进行全方位定量评价的一系列评价指标。也即医院的学科建设综合评价工作既要符合国家医改政策和医院自身发展规划,又要尊重学科建设规律。本文通过对2006-2015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宣武医院)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10年工作进行详细梳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促进医院学科建设管理工作持续、科学发展。
1 宣武医院学科建设现状
宣武医院创建于1958年,是一所以神经科学和老年医学为重点,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要特色,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任务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自2006年以来,在学科建设为发展主线,以管理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的理念指引下,医院学科建设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目前,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6个,北京市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工程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7个;拥有博士学位培养点20个,硕士学位培养点16个;医院还凝聚了一批国内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人才团队,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学者、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等。仅十二五期间的新增纵向课题数量达263项,获资助科研经费25529.7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医院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科建设规划和相关措施密不可分,学科建设综合评价在其中更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开展学科建设评价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和完善的学科评价机制。通过建立规范化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各学科情况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但能帮助学科明确自身发展所处的地位,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确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促进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医院决策层全面了解各学科发展现状、制定学科发展策略和相关规章提供依据,促进医院学科整体均衡发展。
2.1 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学科评价考核得当与否,一方面取决于指标体系本身设计是否科学,另一方面则取决于原始数据和指标的可比性,其中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最为关键。由于每所医院的历史发展、规模定位、学科特色不同,因此各医院在选择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上也不尽相同。
2004年初,医院根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估试点评分标准》《北京市临床重点学科评估办法》以及《北京市临床重点学科评分表》等相关内容,并参照国内外其他医院的评估标准,结合自身学科现状,以可统一、可量化、可比较、可操作性作为指标选取原则,初步建立了包含102项的医院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库。在此基础上,先后邀请了30余名专家学者(包括医院中高层管理者、科室主任、院外医院管理专家等)召开多次咨询论证会,广泛、充分地听取专家意见,从指标库中确定了学科评价的78项关键指标。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形成指标体系框架及一、二、三层次指标,并按照每一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确定权重。经过长达1年的筹备后,出台了医院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和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与评分标准。
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60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医疗工作(35%)、教学工作(15%)、科研工作(20%)、学科队伍(20%)、支撑条件(10%),共计1000分。一级指标涵盖了医疗技术水平、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能力和学科带头人能力等方面,并以能够反映学科建设的核心任务为重点。每个一级指标包含不同权重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是对上一级指标的内涵延伸和说明。详见表1。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涵盖了医院学科建设的医疗、教学、科研、人才等主要方面,构成了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通过对不同指标设置不同权重,客观反映各项指标在所达到目标中起到的作用大小,同时不同权重指标的设置也实现了医院对学科整体规划的引导方向。
2.2 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与反馈
自2006年开始,医院学科建设管理办公室每年底向各学科收集所有纳入学科建设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并按照学科建设评分标准统计各学科综合评价总分,对其进行学科排名。这些评价指标和量化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避免了以往对学科评价只凭印象而无标准的弊端。
学科建设管理办公室根据各学科综合评价总分和排名,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科给予奖励;同时也会针对某学科评价的低分项目和薄弱环节进行深入沟通,提出建设意见或制定整改措施。各学科在这种既有压力、又有竞争的环境中,增强了学科发展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学科建设氛围。
对各学科来说,可根据评价结果来明确自身优劣势和发展方向,明确差距不足,促进学科内部自我修正;又可以通过对评价指标的层层分解,实现对学科人财物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利用。对医院管理层来说,学科评价结果可提供客观、深入的分析数据以指导学科管理。同时,多年评价形成的学科建设综合评价和排名所形成的轨迹,亦可以动态反映特定学科的发展规律,发现问题、准确找出学科的发展潜力,从而准确进行学科定位和科学地制定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推动学科的长远发展和医院总体竞争力的提升。
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10年来,各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日益明确,医院学科总体评价总分稳步提升(图1),促进了各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医院整体实力在全国最佳医院排名榜上也稳中有升。
2.3 对现有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能存在不足的讨论
医院学科建设评估与其他高等院校的学科评估工作相比,涉及范围广、影响因素多、评价难度较大。随着医院学科的快速发展和医院管理的日益复杂,学科建设评价也需要不断完善以更加适应学科和医院的发展。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对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也有了更多的思考。
2.3.1 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应考虑到学科的差异性。医院现行的学科建设评价是用统一口径指标和标准衡量所有学科,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科在医院的发展历史、学科定位、人员规模、人员学历构成以及各种经费投入、学科性质差异等因素,这易造成重点学科、强势学科凭借人财物优势占据医院大部分资源,弱小学科无力争夺资源,也容易挫伤非重点学科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临床、医技和基础学科之间也存在任务差异。临床学科主要担负着医院诊疗任务,医技学科是临床学科的重要辅助支撑,基础学科主要担负着科学研究任务。不同的学科定位和建设目标导致其在医院所起作用也存在很大差异,那么不同学科评价指标的选取也应该有所侧重。因此,是否应针对不同学科,进一步细化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让具有不同重点任务的学科充分发挥学科特长和优势,实现医院有限资源有效和协同利用。
2.3.2 是否应该对不同层级的学科进行分类评价。事实上,国家级重点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要求要比省市级重点学科评价标准要高出许多。国家级重点学科真正较量的对象应为处于同一学科级别、其他医院的同类学科,同一层级的学科只有通过横向比较才能够评估自身的实际能力与水平,查找学科差距,确定努力方向。医院拥有不同层级的学科类别,因此,医院在对国家级重点学科进行评价时是否应调整评价指标的内容、分值或权重,评价标准也应参照国内最高水准或国际先进标准执行,对不同层级的学科进行分类评价,对国家级重点学科要高标准评价,引导这些重点学科不断进步。
2.3.3 缺乏经济性评价指标,对效益评估不够重视。一提到在公立医院学科评价中进行经济性评价,就会有人说公立医院要保持其公益性。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要保持其公益性,并不意味着医院不应该讲求效益。目前的学科评估指标侧重于学科建设成果产出的评估,而对学科投入与产出比没有足够重视,这显然不符合学科评估的公正性要求。每年医院对各学科投入大量人财物力,这些人财物的使用是否得当,是否物尽其用,是否讲求效率效益,是否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应该成为学科评价的要点。实际上,在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不同学科之间,所占有的资源不同,有时甚至差别很大。如果按照现有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之间的比较只看课题数、论文数、专利获奖等产出情况有失偏颇,强势学科依靠兵多将广产出肯定远远超过普通学科。所以,应该在考虑各自在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将人财物的投入计算在内,将学科投入与学科产出之间的比率也增加到学科评价指标中去,这样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科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2.3.4 数量型指标偏多,比率性指标偏少。目前医院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数量型的指标还占据大多数,能显示学科实力的质量型指标,特别是比率性指标所占比重略低。例如,在论文数量指标上,注重论文数量,而没有对引用率、影响因子等质量因素给予充分考虑;在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的指标中纯粹是数量概念,没有关注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用人单位欢迎以及毕业生去向质量等因素;在医疗水平与质量指标上,没有体现临床技术特色的评价维度。为了引导医院学科更加注重内涵发展,摒弃数量优先观念,应在评估指标中多加入一些比率性指标或体现人均概念的指标,用以降低数量对学科质量的影响,体现学科公平。
3 对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3.1 评价指标体系要更加注重学科建设的内涵评价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已经从外延式发展转变为内涵式发展。学科建设综合评价工作也要实现科学、有效、精益化管理。评价是手段不是目的,更要注重评价本身的科学性。评价目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以及评价数据来源都影响着评价结果和导向。学科建设综合评价不能只围着学科排名转,应淡化数量规模型,强调质量型指标,要深度分析其学科内涵和学科质量情况。
3.2 定期修改完善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非一成不变,随着医学学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院要结合宏观外部环境与自身情况的变化对学科评价指标进行完善和修订。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指标体系进行研究讨论,删除一些典型性不强或不适合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增加可体现学科实力或质量的新指标,实现学科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全面和客观。在指标选取上,可多采用比率性的指标,以体现出学科的长期发展变化。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如能开发并应用学科评价信息系统软件,既简化评估流程,又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医院学科动态评估。
3.3 原创性研究及其贡献度应成为学科建设评价的核心
在国际上,评价一个学科是否是一流学科有2个最关键的核心指标:一是学科成员在国际顶尖和一流期刊的论文发表及其引用率情况,这也是检测其理论创新贡献度的客观指标;二是学科所汇聚的本领域内公认的有影响力、有重大理论创新、对学科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世界知名学者有多少。但是目前医院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中对此重视度还不够,甚至缺失。因此,在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中应将对学科发展做出基础性、原创性贡献的指标因素放在核心地位,并作为学科发展的导向指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科的真正水平,才能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顶尖或一流医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学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0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