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冬季进补要分辨体质
中医古籍《内经》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又曰:“冬三月者为封藏”;“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就是说冬令通过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补肾藏精、养精蓄锐,到春天就不会患病了。冬季进补是有讲究的,应当因人而异,根据不同体质进补。http://
“补”一般是针对“虚”来说的,有的人是阳虚体质,有的人则是阴虚体质,不同类型体质虚弱的人需要不同的进补。中医认为,药补在于扶正,食补在于养生。两者密切配合,能功力相济,食借药力,药助食威,相辅相成,效果更佳。一般来说,虚证明显或病后虚弱者,初期宜用药补;虚证不明显,或药补后体虚已有改善者,不妨有选择地进行食补。每个人的身体特征不同,在进补之前,应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全面了解自己的体质,然后在医师指导下,根据身体的虚实状况,适当采用标本兼治的法则,综合调治。千万不可随心所欲,盲目乱补。
气虚体质所谓气虚,即气不够用,主要表现为行走时气喘吁吁、说话无力、精神疲乏、气短倦怠、体力不济、虚咳喘促、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常自汗出、动则气喘、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进补应选有健脾益气、补气固表作用的党参、太子参、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多食用益气健脾的补气食物,如大米、小米、粳米、花生、山药、牛肉、鸡肉、黄鱼、鲢鱼、豆腐、土豆、胡萝卜、菜花等。例如人参大枣粥,取人参3克,大枣5枚,大米60克煮粥食用。可大补元气、固脱生津、补中益气、养胃健脾。也可在煮粥时添加白术、黄芪和五味子等中药材,佐餐食用。经常食用有补气升阳、健脾益胃、益气固表等功效。
血虚体质所谓血虚,即是营养人体的物质不足,不能发挥濡养人体的作用,与现代医学的贫血症相似。经常出现头昏眼花,面色萎黄、苍白,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女性月经不调、月经量少且色淡等体征。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的方法。可选服阿胶浆、四物饮、参杞补膏、补气养血膏等中成药,以及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如阿胶、当归、白芍、紫河车、熟地、首乌等。阿胶有补血、止血的功效,是妇女补血调经的常用补血药。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还可常食动物肝脏、动物血、禽蛋、禽肉、海参、鱼类、龙眼肉、桑椹、红枣、黑芝麻、木耳、红糖、胡萝卜等进行食补。
阴虚体质是指营养人体的血、津液、阴精皆不足。主要表现为五心烦热、面赤升火、口干易怒、性情烦躁、盗汗、少眠、午后低热、尿黄便干、喜冷怕热,妇女白带增多等。进补应重在滋阴降火、生津润燥、镇静安神。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哈士蟆油等,能补肾精、润肺养阴。代表补品有沙参、玉竹、麦冬、鳖甲、龟板、黄精、枸杞、茯苓、冬虫夏草等,均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的功效。食补可选用银耳、木耳、白菜、海参、牛奶、鸡蛋、甘蔗、葡萄、梨等。如若要吃温性食物,如吃羊肉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些莲子、生菜、冬瓜、苦瓜、梨等寒性食物中和一下。平时应少吃煎炸、辛辣、烧烤的食物。
阳虚体质阳虚是阳气不足或功能虚衰的病理现象,一般表现为畏寒肢冷、怕风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稀、腰膝酸软等症状。进补应注重补虚益气、温补肾阳。可选用鹿茸片、参茸片、参茸补膏等;也可选用鹿茸血片或粉片,每次0.5克,隔水炖服。此外,还有补骨脂、巴戟天、菟丝子、鹿茸、肉苁蓉等,都是较强的补阳中药材,可使阳气生、寒气祛、体质壮。鹿茸的壮阳功能较强,可磨粉或浸酒后服用,但阴虚内热者禁忌,否则有可能造成出血、烦热不安等不良反应。还可吃些狗肉、羊肉、牛骨髓、生姜、韭菜、肉桂等具有补气助阳、增加防寒作用的食物。此外,要注意避免长期劳累损耗过大、营养不全、生活不规律、性生活过于频繁等造成阳虚。
冬季进补要恰到好处,不可过偏。过偏则成害。例如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候。又如虽属气虚,但一味大剂补气而不顾及其他,补之太过,反而导致气机壅塞,出现胸、腹胀满,升降失调。由上可知,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此外还要注意,服用人参时忌食萝卜,以免影响人参的进补作用。凡有感冒发热、不思饮食、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病症,都应暂停服用任何滋补品,待病愈后再进补。进补时忌食过于甘腻、生冷的食物,以免妨?K补药、补品的吸收。生命在于运动,所以不能光靠滋补品来维持身体健康,还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力所能及的劳动,保持开心快乐的心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才能“内外双修”,使进补真正有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