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不要把牛顿培养成牛倌
被老师告状的孩子http://
我亲眼目睹过一个男孩令人痛心的成长。
这个男孩的早期教育,父母做得很好。男孩从小就有大量阅读,很聪明。上幼儿园大班时,他已经可以自己看儿童版的《三国演义》了。
他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记忆力非常好。大约三四岁时,我给他读了一首七绝古诗,只读了两次,没做任何解释,他竟然能一字不差地背出来;他理解能力也很好,不管学什么,一教就会;他父亲天天看新闻联播,他只是偶尔跟着看几眼,就能准确说出10个以上国家及其主要领导人的名字。
男孩小学一年级入学时,学校组织了一场智商测验。全年级200多名学生中,他第一名。这样的孩子哪个老师都想要,后来被年级组长“抢”到了她的班里。年级组长是个非常严厉的老师,对学生要求很高。
但这孩子进入年级组长的班后,并未像老师期望的那样令人满意。
按老师的说法,他偷偷把小说带到学校看;上课不注意听讲,还喜欢和周围同学说话;他回答问题不积极,明明知道答案却不举手;写作业经常有错;考试时,别的同学一半还没做完,他就做完了,不认真检查卷子,却在卷子背面画坦克和小人儿……
总之,从入学后,老师几乎天天都在发现孩子的毛病,而且经常给他妈妈打电话告状,甚至在家长会上点名批评,并解释说越是好学生,越要对其严格要求。孩子的妈妈非常好强,极爱面子,一接到老师投诉就回家批评孩子。批评不见效,还动手打过几次孩子。
被逼出来的厌学
我曾对他妈妈说,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是因为老师讲课不吸引人,或那些内容于他来说太简单了。他大约只需要用10%的注意力就可以把那些内容学会,可不可以和老师协商一下,只要不影响课堂纪律,就不要去管他,或允许他上课看小说。
至于他上课不举手、不检查卷子等小毛病,也许正是因为他天赋太高,不屑于去做这些。其实这些都无关紧要,只要不损害他的兴趣,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得到解决。我说,不要再批评孩子了,少管孩子也许是最好的。
他妈妈有些反感我这样说,认为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培养。“别人经常考100分,他却一次也没考过,这样下去,将来能考上好大学吗?”
老师为了治理孩子爱说话的坏毛病,把孩子的课桌单独拎出来,放到讲台边,有一次居然让全班同学一个月不要和这孩子说一句话。而他妈妈不但认可老师这样做,回家也狠抓孩子的“好习惯”,规定必须在写完家庭作业后再阅读,作业必须检查到没错,有一次错就要罚写3次。
孩子很快?得十分厌学,早上害怕到学校,晚上回家写作业非常磨蹭,经常发呆,或玩笔、橡皮等手边的东西。本来只需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作业,他能写整整一个晚上。玩的时间没有了,阅读的时间也没了,因此和家长、老师之间的冲突发生得更多。
老师终究只看分数
小学几年,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失望中,孩子的好习惯没养成,还各方面一路走下坡:成绩每况愈下,从前几名变成倒数第几名;变得极为自卑,连说话都不敢正视别人的目光;逃避一切集体活动;脾气很暴躁,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
到小学毕业时,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知道这个孩子是个学习上的“差生”,没有人再记得他入学时的状况。他的班主任,那位年级组长,居然在小升初考试前,找他的家长,希望孩子转班或留级,可能是担心影响她这个班的考试名次。
这个要求令孩子妈妈很生气,当着老师的面没说什么,回家又把孩子痛骂一顿。她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孩子是怎么一天天走到这一地步的。
中学几年,孩子也一直在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失望中度过。
我有一次听教过他的一位语文老师说:“感觉这孩子挺怪的,说他笨吧,有时在课堂上,同学们都回答不上来的问题,他却能回答出来。说他不笨吧,几乎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倒数几名。”
老师们都看重分数,忙着提高学生的成绩,没人会投注精力去研究一个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怪现象”,这个老师也只是这样说说就过去了。
终于变成了庸才
这孩子后来高考时,勉强上了本科线。而他妈妈受不了自己的孩子只能上一个比较差的二本院校,要求孩子补习,结果第二年考得更差。于是,他妈妈想要继续让孩子补习。
我们很多人担心孩子再补习一年会心理崩溃,就多方相劝,终于使其改变想法,让孩子上了一个职业学院。孩子毕业后,他妈妈动用关系给他找了份工作,又要求他通过自学考试去拿本科学历,将来考研究生,并自作主张给他报了名。但孩子一直没有能力把各门课都考过,最后不了了之。
直到这时,他妈妈才终于妥协,表示不管他了,说“随他去吧”,口气中满是失望和谴责。
有一次我在一个朋友家遇到这孩子,那时他已工作了两三年,还是非常不自信的样子。聊了几句,提到他幼年时出色的智商,我希望他知道自己一点也不笨。这孩子居然像被人诬陷一样,吃惊且有些不快,立即否定说:“测智商得第一名,那是因为当时的问题都特别简单。”他的反应我并不意外。一个人如此对自己没信心,他就真没信心了。
这种天才变庸才的事,时刻发生着,发生得悄无声息,平常又平静,以至于许多人根本意识不到它如何起始,如何存在,如何产生影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