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3784 发表于 2018-8-18 11:46:33

2018用“饥饿营销”让孩子手不释卷

  有个小孩对爸爸说:“爸爸,我恨秦始皇!”
http://
  爸爸问:“为什么呀?”
  小孩答:“因为他烧书……”
  爸爸欣慰地感慨孩子爱书,正想表扬他,“不错,不错!”
  小孩紧接着说:“因为他烧书……竟然没烧完!”
  虽是个笑话,却不难看出,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烦恼:千叮万嘱,孩子就是不愿多读书,咋办?
  一次,陶行知先生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走进教室,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吃。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啄食。
  陶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请”它吃,可公鸡拼命往后退,仍然不肯吃。陶先生干脆掰开公鸡的嘴使劲往里塞米,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悠悠地啄起米来。
  正所谓“强按牛头不喝水,强按鸡头不啄米”,孩子的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把。稍微用一点心,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做“诱饵”,把阅读兴趣点燃其实并不难。
  欲擒故纵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形容的是宋代著名的“三苏”―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的文学成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无人能比。
  但是据记载,苏轼和苏辙并非天生的神童,小时候也非常顽皮,贪图玩乐而不爱读书。父亲苏洵却并没有采取“棍棒教育法”,每当孩子们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书房里面读书,有时还忍不住哈哈大笑。
  当儿子们跑过来想瞧个究竟时,他又把书赶紧“藏”起来。孩子们以为父亲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东西,就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看,渐渐地也喜欢上了读书。
  古往今来,聪明的父母都懂得“欲擒故纵”的妙处。
  我有一个同学,他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古籍修复师。他父母“引诱”他读书的方法,与苏洵如出一辙。8岁那年暑假,他父母要去北京培训,临走时对他说:“家里那个书架上的书,一本都不许看,连碰都不行。”
  “然而,我那时候很叛逆。于是,一个暑假偷偷地把那个书架上的书都看完了。”这位同学说,事隔多年,他才明白过来,“原来全是套路”!
  “欲擒故纵”是古代“三十六计”中广泛应用于古代战场上的一种战术,在现代社会中又称“冷淡成交法”。也就是说,抓住对方的需求心理,先表现出“不强求”的宽松态度,使对方产生惜失心理,从而主动迎合我方的条件。
  很多父母整天耳提面命地催孩子读书,智慧父母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强迫,还提出禁令,吊足了孩子的胃口。孩子出于好奇心,一定会自己去找书看,阅读的趣味也会倍增。找书来读的过程,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冒险游戏一样充满刺激,他自然乐此不疲。
  欲言又止
  鹏鹏今年4岁了,每晚睡觉前,他总要缠着妈妈给他讲故事,却不肯自己看书。
  这天晚上,妈妈在给鹏鹏念一本崭新的故事书。故事写得精彩,妈妈讲得生动,鹏鹏听得津津有味。正当讲到最精彩的时候,电话铃响了,妈妈放下书出去接电话。十多分钟之后,妈妈回到房间,发现鹏鹏正捧着故事书看得入神呢!
  妈妈的脸上露出了狡黠的微笑。
  心理学家布鲁玛?蔡戈尼做过一个实验,她给128名孩子布置了一系列作业,比如读小说、制作泥人、做算术题、看图作文等,让孩子们完成其中部分作业,而另一些作业则在孩子们进行到一半时令其停止,不再完成。
  几小时后,她要求孩子们回忆所做作业的细节。结果发现,有110名孩子能清楚地记住尚未完成的作业,而对已经完成的作业印象模糊,甚至不记得了。   
  这个实验表明,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去完成一个行为单位,如解答一个谜语,读完一本书等。这就是所谓的“心理张力”,它可以使人处于“适度紧张”状态,从而保持积极的心态,更主动地去完成那件没做完的事。
  鹏鹏的妈妈就是利用了孩子这种与生俱来的“心理张力”,让他津津有味地读书。
  我有个女同事,她的儿子刚上一年级时也不爱阅读。有人告诉她,可以利用“听书”来引诱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于是,她每晚都给儿子放一期《小王子》的听书节目。连续放了3天后,有一天下班回家,她发现儿子正捧着之前买了没看的《小王子》聚精会神地读着,“我太想知道故事结局了。”
  抛砖引玉
  有位母亲很喜欢看书,儿子也喜欢看书。但令母亲头疼的是,儿子只看漫画和杂志。在妈妈看来,这些书营养不够。
  母亲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有一次她跟父母去看外国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基督山恩仇记》,电影很长,分上下两集,她非常?d奋,聚精会神地看完了。可是因为对时代背景根本不了解,完全没看懂。后来,她去图书馆借来了原著,这一看就入了迷,后来又买了一套书。
  母亲决定在儿子身上试试同样的方法。
  母亲:“我给你买一本《西游记》,你要不要看?”
  儿子:“没意思,不想看!”
  母亲:“你还记得周星驰演孙悟空的那个电影吗?”
  儿子:“你是说《大话西游》吧?很搞笑啊。”
  母亲:“其实电影选的只是唐僧取经的一段,还有很多更有趣的经历,都在《西游记》里。”
  儿子:“好啊。你给我买一本吧!”
  许多经典的名著、小说都是影视作品争相取材的大宝库,影视作品对孩子来说,绝对是极具吸引力的一块“砖”。影视作品虽然赏心悦目,但表达的内容和意境却远远比不上原著来得充实、丰满。
  让孩子通过动画、电影、电视剧对作品有了感性的认知后,再深入研究文本,一定会让Ta兴趣盎然。
  行万里路
  一位母亲说,孩子上小学三年级时,杭州刚好修建雷峰塔。雷峰塔修好以后,她带着孩子到西湖游玩。
  当孩子问“雷峰塔是怎么倒塌的”,妈妈给她讲起了白蛇传的故事。看着眼前屹立的雷峰塔,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妈妈说:“西湖边发生的故事太多了!石香炉、飞来峰、望仙桥……每个景点都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回头我给你买一本《西湖民间故事》,好不好?”
  孩子乐得直拍手。拿到书以后,孩子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从此爱上了阅读,休息日也经常泡在少儿图书馆。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知与行的有机结合,许多作家正是在“行万里路”的过程中获取灵感与素材的。
  对孩子来说,游玩肯定比读书轻松好玩得多。带孩子游历大江南北有利于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看到各种美景、文物古迹会产生新的疑问与探索欲,利用游玩过程中接触到的民间传说、历史典故、诗词名句等,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用“饥饿营销”让孩子手不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