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7221 发表于 2018-8-18 09:01:42

2018TOP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样真的好吗

  自古以来,老祖宗就教育我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因为三九和三伏为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侯,在数九寒冬与炎炎夏日锻炼,不仅健体,还能增强对寒冷、炎热等极端天气的适应能力。此外,其中还有一层精神内涵:锻炼人们不惧严寒、不畏酷暑的坚强意志。于是意志坚强的健身达人们谨遵千年古训,无论寒冬、酷暑,都一如既往地坚持锻炼。可是,这样做对吗?   
http://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非绝对真理
  以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这则古训真的不太科学。大量临床资料显示,每年的盛夏和寒冬两个时节,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数最多。2017年夏季,据多则新闻报道,在酷热天气里仍然坚持锻炼的健身者中,有不少人因中暑而不幸患病甚至离世,其中不乏平素体健的年轻人突发心梗、心源性猝死。
  如今,又到了数九寒冬时节。为避免健身者一昧盲从“冬练三九”的古训,笔者特整理此文,以期让更多的人辩证地对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古训,明白它并非绝对真理,尤其希望让大家认识到三九和三伏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呵气成冰的三九天易诱发心肌缺血
  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这段时间呵气成冰,而运动锻炼既可暖身又可健体,是否可以尽情而为?实际上,寒冷的天气简直堪称心脑血管疾病的“得力助手”。国内外的诸多研究显示,气温降低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严寒的冬季,伴随着外界温度下降,人的体温也相应降低,寒冷刺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上升。另外,体温降低导致皮下及周围血管收缩,也会使血压升高。双重作用下引起的血压升高,会直接加重心脏负荷。   
  2.寒冷刺激还会导致体内肾上腺素及儿茶酚胺等物质增加,影响神经内分泌和血液循环系统,容易诱发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
  3.机体受寒冷刺激,血管容易痉挛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梗。
  4.冬天空气干燥,人们普遍饮水量减少,容易体内缺水,致使血液黏稠度升高。加之我国素来讲究冬季进补,饮食结构相对多油,会加重血脂异常,易诱发血栓。
  5.寒冷的天气中,人们开窗时间较短,室内空气流通不佳,容易感冒,严重者会引发肺部感染,影响肺通气功能,导致心肌缺氧。国外研究表明,流感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6.冬季雾霾天气多发,空气中的含氧量下降,人体摄氧量也相对减少。而PM2.5进入机体后,会通过一系列复杂机制影响血压,从而诱发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及肺部疾病等。
  流金铄石的三伏天心脏疾病高发
  三伏天处于小暑与大暑之间,大约是阳历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达到最高峰的那段时间,就被称为“三伏”。炎炎伏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节,其原因在于――
  1.当外界气温升高时,人的体温也会相应升高,皮下血管扩张,皮下血流量较平时大幅增加,回到心脏的血流量也显著增多,心脏负担就会加重。此外,体温升高,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导致心率加快,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2.气温升高,导致人体出汗较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升高,易形成血栓。而出汗增多,还会导致电解质紊乱,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3.夏季,令人不爽的不仅有“烧烤模式”,更有“桑拿模式”。桑拿天?馐保?空气湿度增加,气压低,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导致人体氧摄入不足。因此,冠心病等心脏疾病的患者,在这种桑拿天常常感到胸闷、气短,严重时会发生心功能不全,甚至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中,很多病人在三伏天就诊时会说:这两天我既不累,也没生气,为什么心脏病又犯了?其实,正是天气做了“帮凶”。
  4.炎热的夏季,大家都离不开空调。殊不知人们在酷暑和凉爽的环境之间频繁切换,骤冷骤热的变化对于我们的心血管也是不小的挑战,尤其对于血管弹性下降、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而言,更是如此。   
  5.夏季昼长夜短,夜生活较其他季节丰富,又因天气炎热,很容易情绪烦躁,进而影响睡眠质量,而休息不足也是心脏病发作的重要诱因之一。
  综上所述,三九和三伏这样极端的天气,对于我们的心脑血管系统本已是巨大的考验,如果再逆势而为,加强锻炼,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在此奉劝各位健身达人:在极端天气健身有一定的风险,请大家因时制宜,量力而行,且练且珍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TOP3“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样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