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徐景藩教授运用五行原理诊治脾胃相关疾病学术思想发微
摘要:五行学说揭示五脏在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相互影响,是有机自稳的控制系统,中土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尤为重要,是五脏的中心,五脏疾病皆可影响脾胃,临床可通过治疗脾胃而治他脏,亦可治他脏而来调理脾胃。徐景藩教授针对脾胃相关疾病如胃心疾病、胆心疾病、再障、糖尿病等运用五行原理诊治取得较好疗效。五行原理对探索现代社会疑难疾病的病因病机和诊断治疗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http://
关键词:五行原理;脾胃相关疾病;疑难疾病;徐景藩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12-0007-04
中医阐述疾病病理和诊疗往往运用整体观和辩证思维,而五行学说尤其特色鲜明,它看似机械循环,实际蕴含丰富的辨证科学内涵和智慧。随着系统论、控制论、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科学理论的发展,充分研究发掘中医药特色理论十分必要。现代中医治病不应拘泥于西医的系统和分科,借鉴运用中医五行学说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临床治疗五脏疑难疾病可从脾胃入手,同样脾胃疾病涉及其他脏腑时也可从相关脏腑来调治,这是多系统、多角度、多靶点的疾病分析方法。徐景藩教授家学源远、学贯中西,术业专攻,既重继承,又有创新,在脾胃病理论和实践中颇具特色,临床常运用五行原理诊治脾胃相关及疑难疾病,取得较好疗效。笔者不揣浅陋,从现有资料中进行学习分析发掘,借以抛砖引玉,并就教于同道。
1脾胃在五行学说中的地位和影响
中医理论的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脾(胃)属土,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营养五脏六腑,故与其他脏腑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生理上相互关联,病理上互相影响。事实上,由于中医“脾”的外延广,它不仅包含胰脏,甚至还包含了小肠等。现代医学认为脾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心,有储藏和滤血功能,摘除脾脏人体照样生存。所以,中医的脾不完全是解剖意义上的脾脏,它是以消化系统为主,多系统、多功能并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及免疫系统等相关的综合系统,这也是运用五行原理诊治脾胃病及与脾胃相关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疾病的基础和理论依据所在。
1.1五行学说及相互关系五行学说中“五”是五类基本物质,“行”是运行和联系。中医以五脏划分,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连属全身表里上下,发挥功能,相互联系。生理上: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病理上,可以相乘,相侮。五行理论形成一个循环多向的、相互资生又相互克制和相互转化的控制系统(生克制化),每一行都有我生,生我;我克,克我的相互?系,这个相互关系一旦被破坏,即形成病理状态。比如,在生理上,心(火)之热可温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相生关系;肝(木)条达可疏脾(土),脾(土)运化可制肾(水)―相克关系。五行太过或不及均可致病,且互相影响,即“五脏有病各传其所胜”。如肝病(肝气太过)可传脾(木乘土),脾病也可影响肝(土侮木)。所以五脏不是孤立的,脾胃疾病可影响其他脏腑,同样,其他脏腑疾病也可影响脾胃。
1.2脾胃的生理病理及重要性脾胃相表里,脾为阴土(太阴),主运化,喜燥恶湿、主升清,“脾为胃行其津液”,脾藏营,统血;胃为阳土(阳明),主受纳,主磨谷、主降,喜润恶燥。脾运不健,则湿蕴不化,清气不升,易虚;胃气郁滞或浊气不降,则不受纳或上逆,易实,故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谓。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中焦),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所以是五脏的中心。沈金鳌有“脾统四脏”之说,朱丹溪有“脾具坤静之德,而有乾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之论。由于脾胃的特殊地位以及和其他脏腑的密切联系,所以,它容易受到诸如饮食、情志、劳逸、外邪等内外各种因素包括其他脏腑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历来医家都将脾胃盛衰视为各种疾病治疗重要环节的原因所在。李东垣谓:“脾胃内伤,百病由生”;张景岳谓“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叶天士谓“上下交损,当治其中”,历代医家又有“补肾不如补脾”之说等。从五行关系分析,水与火、金与木虽相互对立,但都可通过土的承载相互维系和转化,所以土为万物之母,也是万物生长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3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及治疗方法由于脾胃在病因病机上与五脏互相影响,所以,治疗上即可通过调脾(胃)来治五脏,同样调五脏也可以治脾(胃),这是中医诊疗的独特优势。在《伤寒杂病论》虽未直接论述,但其组方运用已有体现。
1.3.1脾与心,系子与母的关系子能令母实,故心病可从脾论治。如“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即以桂枝汤倍芍药和阴阳,调营卫(“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加饴糖温补脾胃以治心;心悸怔忡亦常用归脾汤治疗。同样,脾虚亦可从心治,如补火以生土等。
1.3.2脾与肺,系母与子关系,母病常及子(母能令子虚)土不生金,则咳喘痰多而稀,纳差,便溏,可用六君子汤。若“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麦门冬汤主之”,重用麦冬润肺胃清虚火,加人参、粳米、大枣、甘草补脾,皆为培土生金之法。
1.3.3脾与肾,系我克关系“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等阳虚水泛证,可用真武汤治疗,其中白术、茯苓正是通过健脾以制水。另,肾虚水气上冲奔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可健脾温肾利水。
1.3.4脾与肝,系克我关系《金匮要略》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肝郁甚至肝气实急当先实脾土(健脾),同时疏肝或抑肝。如小柴胡汤用人参、半夏、炙甘草、姜枣调补脾胃,用柴胡、黄芩疏解少阳。后世逍遥散等健脾同时不忘疏肝。若肝虚,遵“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如酸枣仁汤及乌梅丸之类加减。
总之,五行学说是一个复杂的自控系统,可根据五行相生、相克以及“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原则,可衍生诸如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等多种涉及脾胃(土)的治疗方法。 2徐景藩五行原理诊治脾胃相关疾病的机理和实践
现代中医脾胃病(科)基本按照西医消化内科的病种来诊治(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疾病),但由于中医脾的外延广,不仅包含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还包含了部分代谢、循环、神经、免疫系统及疑难疾病等,故临床(尤其疑难病)不应局限于本脏,脾胃疾病可以通过治疗它脏来提高疗效,它脏疾病也可以通过调理脾胃来达到目的。此类疾病可称之为脾胃相关疾病。徐景藩教授在常法诊治脾胃疾病的同时,重点运用五行原理协调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明显提高了疗效。
2.1胃心相关中老年常见胃脘疼痛、痞胀、嘈杂等胃、十二指肠慢性炎症、溃疡病患者兼有胸闷、心悸甚至心痛彻背的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的病症,往往可相互诱发或加重,谓之胃心同,《灵枢?厥病》谓“厥心痛,腹胀胸满,心犹痛甚,胃心痛也”,与此相似。胃心相邻,经脉络属。《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即心脏之搏动,源于胃之大络。胃心同病,实者气滞、痰饮、血瘀,虚者气、阴、阳虚,当辩证施治。如胃心气痛,宜理气和胃,宽胸宁心,药如苏梗、枳壳、炒白芍、制香附、炙鸡内金、炙甘草、佛手、娑罗子、郁金、绿梅花、合欢花等;胃心虚痛,又有心气虚、胃心阴虚、胃心阳虚之别,宜区分用药;胃心饮痛,宜通痞化饮、导滞祛痰,可选瓜蒌薤白半夏汤(仲景治胸痹,以阳微阴弦、痰瘀阻滞胸中为病机,治以通阳蠲痰,宽胸开结为法,是仍以治脾为要也,加白酒活血散瘀。《金匮要略编注二十四卷》谓:“而上焦阳虚,火不生土,脾虚则津液化痰,以前汤开痹,加半夏而消痰饮也”)。
2.2胆心相关现代医学发现了“胆心综合征”,但中医早有论述。如“胆气通于心”、“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也”、“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等。心君胆相不协调则病。胆排泌精汁,主三焦升降,功能失常则痰浊生,可促发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即脏腑因饮食运化失常或长期精神紧张(胆又与脾胃有关),脾胃伤则积湿生痰,痰贮于肺则咯痰喘急,痰流四肢则肥胖懈怠,痰脂入血则血脂升高。故可心病治胆(脾胃),如心悸、怔忡用小柴胡汤、温胆汤类;或胆病治心,如《医学入门》谓“胆病战栗癫狂宜补心”;或心胆同治。
2.3从脾论治再障再障属现代医学血液科疑难病,为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障碍,在中医属“血证”、“虚劳”。肾主骨生髓,“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故补肾填精、益气生血为常用治法。徐老另辟蹊径,遵循“补肾不如补脾”古训,用补中益气汤合当归补血汤化裁,对促进“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从而发挥较好疗效(有“后天补先天”之意)。
2.4从脾论治糖尿病糖尿病属现代医学内分泌科。古称“消渴”、“脾瘅”等,后世虽有上、中、下消及在肺、在脾、在肾之分,实则应以治脾(胰)为主(有“脾统四脏”之意)。血糖升高与脾失健运,甘浊内滞有关。甘味既可生湿又能助湿,湿邪既可作为新的致病因素而困遏脾胃,又可化热伤津,进而累及五脏,致精血阴阳俱衰,变生多种兼证。而脾胃强健,纳运健旺,斡旋得利,自能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故拟健脾助运,益气生津为法,可用太子参、生山药、南北沙参、百合、生黄芪、茯苓、麦冬、生地、枸杞、糯稻根、炙甘草等,可能对提高胰岛功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有作用。
徐老的相关论述和实践虽然不多,不系统,但足以启发我们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3五行原理诊治现代疑难疾病的探索意义
五行原理诊治疾病在张仲景时代即已开端,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等,嗣后,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和应用。由于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传染性、感染性等单一病因性疾病大大减少,而代谢、免疫、肿瘤、心身、功能性等综合复杂性疾病明显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在疾病的因机证治等方面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在医学发展到个体化和精准医疗的今天,学习中医五行理论有其积极意义。
3.1有利于探索现代疑难疾病的病因病机现代疾病内因或内外综合因素(包括心理和环境等)的影响越来越大,运用中医五行原理分析不失为一种简洁、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如冠心病既与饮食伤脾,痰湿郁滞(脾)有关,又与血瘀不畅(心、肝)有关;糖尿病既与摄入膏粱厚味(脾)有关,更与脾胃气阴损伤,不能运化和输布水液精微物质(肺、脾、肾、三焦)有关。肿瘤更是在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长期相互搏结作用所致,是多脏腑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尤其伴随着环境污染、中西药物和诊治手段的混合使用等影响,导致疾病的病因病?C越加复杂,五行理论可帮助我们在疾病的病因病机上多系统、多角度、多靶点深入分析研究,寻找关键点和联系点,提高辨证的准(精)确性,提高疗效。现代医学在临床实践中也发现脏腑(系统或器官)会相互影响,为区别原有的病名,提出了各种“综合征”,似可作为五行学说的现代佐证。
3.2有利于探索现代疑难疾病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3.2.1邓铁涛教授治疗疑难病重症肌无力从脾虚入手,且根据其五脏相关原理分析,脾虚及肝,久病及肾,甚或大气下陷(肺),故应结合其他脏腑综合辩证治疗,所创强肌健力饮重用黄芪、五爪龙(南芪)等明显提高疗效。又如治疗冠心病时强调从脾治心,认为心虚为本,而心气虚,则心主血脉失常,进而影响脾胃(母病及子),故应健脾以益心(子能令母实),疗效亦较满意。现代治疗冠心病过于强调活血化瘀疗法,实际张仲景治胸痹多是从温通、行气、化痰(饮)即治脾胃入手(如偏实之瓜蒌薤白半夏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偏虚之人参汤等),可资借鉴。
3.2.2调理脾胃治疗肿瘤病首先,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与机体免疫关系密切,脾为免疫器官,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故调理脾胃应为治疗肿瘤的根本环节,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是也。其次,肿瘤病人经过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元气大伤,脏腑功能失调。不论是什么
(脏腑或系统)肿瘤,都会影响到脾胃,而调理脾胃,可化生气血、运化水液、升清降浊、有利于机体内环境、内稳态的恢复,且对放化疗等有减毒增效及防止远处转移等作用。
3.2.3从脾胃论治高脂血症现代高脂血症发病率高,除与饮食结构失衡、运动减少有关外,内因实际是脾胃功能失调,即饮食、情志、劳逸等因素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清浊不分、痰湿(瘀)积聚、阻滞脏腑经络而成,从脾胃论治,或兼调肝肾可取得较好疗效。如周仲瑛教授降脂1号方即以法半夏、陈胆星、瓜蒌皮化痰运脾为主,生山楂、生麦芽健胃化积,虎杖利湿活血通络,临床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张锡兴.中医“脾”内涵的实质分析.吉林中医药,2009,29(10):837-838.
张元贵.《伤寒论》脾与五脏相关及其辨治.中医药通报,2016,15(1):15-16.
王付.伤寒杂病论临床用方必读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538-539.
徐景藩.徐景藩脾胃病临证经验集粹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0:73,77,156,214.
成建山.徐景藩教授从脾胃论治疑难病经验举隅 .江苏中医药,2001,22(10):15-16.
李顺民.邓铁涛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思路与方法.中华中医药杂志,1991,(3):54-55.
周仲瑛.降脂Ⅰ、Ⅱ号片治疗高脂血症143例 .中医药学报,1990,(2):19.
(收稿日期:2017-09-0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