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304 发表于 2018-8-17 23:45:09

2018眼光有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

  我见过这样的父母:
http://
  超市里,看到货架上的坚果,就随手剥几个给孩子吃,没人看见就以为自己占了天大的便宜。
  小区里,俩娃抢玩具,一孩子着急了,挥手就打过去,家长忙过来让孩子跟对方赔礼道歉,可又分明抑制不住自己的得意,跟别人说:“我家娃是不会吃亏的,厉害得很呢!”
  斑马线边,绿灯还未亮起,妈妈就急匆匆地抱着孩子过马路,孩子稚嫩的声音响起,提醒妈妈:“绿灯还没有出来呢!老师说了,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妈妈应付着:“我这叫随机应变懂不懂?没有车就可以过了!”
  育?合日?己,父母的价值观若偏离,就无法避免教育的短视。孩子是我们的救星,有了孩子,我们便拥有了生命中第二次成长的机会。
  我也见过这样的父母:
  孩子不吃饭就追着喂,孩子闹着说要边看电视边吃饭,父母妥协,“开了电视就要自己好好吃哦”。孩子答应,电视打开,孩子心不在焉几分钟塞一口饭,一顿饭吃上一个多小时,冷了又热热了又冷。下次吃饭照旧还吵闹着要看电视,要不就不吃。久而久之,看电视成为吃饭的标配。饭是勉勉强强吃了,好习惯呢?
  一次饭局上,一位母亲开玩笑地和大家说,3岁的女儿想买一个玩具,她承诺女儿明天就买,等到第二天到了,女儿问起,她又说我答应你了“明天再买啊”。女儿分不清时间,每天都被这“明天”打发。她笑3岁小孩好哄,自己如此机智,却不知已失去了最宝贵的信任。
  朋友跟我说,每次她出门,姥姥就会故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我去带你看小狗!”其实并没有小狗可看,只是把孩子哄进房间,好让妈妈溜走。如此几次之后,孩子更加黏人,妈妈在时,他一刻不停地盯住妈妈,生怕妈妈突然消失,对姥姥的“诱惑”无动于衷,任何人都哄不走。家人都说这孩子太黏妈妈了不好,可是是你们没有给她最起码的尊重和安全感啊。
  孩子小时候,我们总短视地认为稳住当下就好,我们或惩罚、或贿赂、或妥协、或哄骗……无规矩无下限。因为认认真真坚持原则、耐心沟通远比本能“应急”反应复杂得多。可这样养出来的多半是“熊孩子”,他们渐渐长大,开始学会把哭闹当手段,与大人讲条件讨价还价,随着“博弈”升级,大人越来越力不从心、难以应付。
  我还见过这样的父母:
  她说她是全职妈妈,自己的成就感已无从实现,但孩子就是她的价值体现。她给孩子英语启蒙,用力之大,孩子的英文水平已超过了中文。就连日常中随便吃个香蕉,也硬要孩子遵从她设定好的关于“剥香蕉”的英文对话,回答上那几个关键单词,才能痛痛快快地吃。力气都用在娃身上,却放弃了自我提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窒息,也最终会失控。
  我还认识一个妈妈,在孩子很小就教娃认字学拼音,家里挂满识字图。朋友圈也满满全是孩子背诗说英文的视频,自称孩子学习热情相当浓厚,可我却留意到视频里孩子背诵时的不情愿。没有孩子喜欢家长刻意去考察他的知识掌握度,不仅很功利且会显示出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而我们过分地去展示孩子习得的知识,其实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教育成果,但孩子的心理你在意了吗?
  另一个妈妈在生娃之后也加入“晒娃”大军,可她不晒日常,她晒的总是孩子几个月就会有意识地喊爸爸妈妈,几个月就会翻身、爬行、走路。各种超常表现,让她自豪不已。可这真是最重要的吗?
  为人父母的职责到底在哪?起跑线上的教育绝不是知识、技能的领先,而是生活教育、体验教育。如果暂时的领先那么重要,那四岁才说话、七岁才识字的爱因斯坦如何解释?童年口吃的丘吉尔最终成为演讲大师又如何解释?八十岁才开始成名的原始派画家摩西奶奶是不是很失败?
  你可以说这都是个例,但不得不承认,人的一生的发展是持续性的、终生的,每个阶段对未来发展都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这一场厚重而持久的积累,需要我们踏实走过。
  我们要知道,育儿中父母正确的价值观是根本,无声无息地被孩子吸收着。
  也要知道,一个人的成长是整个生命长度的考量,而不是阶段性流水线般的闯关。唯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多地看到品格、习惯、价值观这些软实力对一个人的终身影响。唯有这样的思考,我们才能不盲从、有主见,时刻从容地掌握着育儿大方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眼光有多远,孩子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