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旁听生北大的一道人文风景
北大有一群旁听生,有人称他们是“偷听生”、“蹭客”,也有人称他们是“北大游学生”、“北大边缘人”,他们更喜欢自称为“精神流浪汉”。他们居无定所,一般是在北大周边的平房租住,他们在北大附近的餐馆用餐或自己做饭,或自带干粮和零食,去教室听课,或教室自习,或未名湖边散步,或图书馆看书。他们没有北大的学籍,却常常和北大学生一起听课、交流,他们也经常参加学生社团组织的登山、郊游、骑车、社会实践等。http://
这群学生有多少人?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有的是准备考研的,他们大学毕业后,就在北大周边租上三五百元的一个床位,在北大听相关的专业课,或者参加各种考研班的;有的是落榜的高中生,报考了北京高校的相关课程的自考,在北大旁听相关专业课与讲座的;有的是在社会上从事文学写作、学术研究的,遇到了瓶颈,就到北大来充电,与师生切磋交流与寻找机会的;有的是在北大周边上班的,为了提高知识水平,利用周末或晚上到北大听讲座的;有的是北大学生的家长来北大陪读的,他们经常与儿女一起到课堂听课或听讲座;有部分大学生觉得自己的学校专业不对口,甚至休学或退学来北大旁听的;有的是在北大找份临时工作,为了能够在北大旁听的;有的是海外的华人或外国的游学生,在北大旁听的。
北大旁听生真是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在蔡元培主校北大时,北大教授马叙伦曾对蔡元培说:“人称咱北大有‘五公开’,一是课堂公开,不管有没有学籍,都随便听课。有时旁听生来早了先抢到座位,迟来的正式生反而只好站后边。二是图书馆公开,可以随便进出。三是浴室公开,莲蓬头反正一天到晚开着,什么人都只管去洗。四是运动场地公开,操场上外校学生有时比本校的还多。五是食堂公开,我们的学生食堂都是包出去的小饭馆,里外用膳价格一个样。至于三种学生么,一是正式生,另一种就是旁?生,还有的是最近才发现的偷听生。未办任何手续,却大摇大摆地来校听课,他们多数就租房住在这‘拉丁区’里。据陈汉章老先生说,有一次他开了一门新课,平时总有十几位学生。可一到考试那天,台下只剩一人,一查,哈!原来那些全是偷听生。”
蔡元培听后非常赞许,他曾多次批条子,允许旁听生在北大旁听。
北大旁听传统由来已久,由于蔡元培校长提倡“平民教育”,坚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因此那时的北大,“偷听”之风盛行。由于北大开放式的办学,吸引了天下不少有志学子,云集北大,追求真理,实现梦想。他们当中,既有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也有没有学历的文学大师沈从文,还有享誉画坛的国画大师李苦禅,文学名家冯雪峰、丁玲、杨沫等,梵文学者金克木,生物学家周建人,新闻巨匠成舍我……
传道授业解惑,不论出身,唯传播真理和社会担当为第一要务,这正是北大的优良传统之一。蔡元培如此,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如此,张岱年先生、季羡林先生等也是如此,这是北大人的庆幸,也是中国人的庆幸!
北大,以其博学知识、博大胸怀、博爱之心向人们敞开大门,不问出身,不问贵贱,不问贫富,只要你愿学、肯学、来学,就能让你收获你的知识之秋,学问之果,成就你的人生。
能踏进北大“学习”如我,得以结识那些中国文化圣殿上的大师,亲耳聆听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私下更得一二指点,有的甚至相处如亲师生,幸甚至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