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1403 发表于 2018-8-17 20:02:37

2018好的教育,有糖果有巴掌

  别把孩子养成“小皇帝”
http://
  前不久,在综艺节目《中餐厅》里,有位当妈的顾客跟赵薇诉苦,说她家的熊孩子看不上她:“我在家里的地位被孩子排在最后,他自己排第一。”赵薇一听有点着急:“你不能让一个儿子在家里觉得自己的地位最高!”
  顾客解释是因为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宠爱,孩子才会如此。赵薇便说:“如果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好,那你就要对孩子尤其‘差’!”在一个家庭中,有人唱白脸,就要有人唱红脸,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迷失在蜜罐子里,找不到东南西北。
  赵薇还说:“为什么现在有的孩子因为妈妈不给买东西会在大街上扇妈妈的耳光?你不能让孩子在家里的地位那么高,否则将来你老了,他会觉得你没那么重要!”
  很多当妈的都没有意识过这点:你以为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会反过来爱你。但过度溺爱会让孩子变得自私、霸道、无礼,而且通常孩子长大后第一个无礼的对象就是你!因为Ta知道你爱Ta,并且会包容Ta的一切言行,而对别人无礼会被教训,于是成了窝里横!
  最近被频频爆出来的巨婴案就是如此。
  一则新闻是,26岁的一个大小伙子,自己不去找工作赚钱,却因跟父亲要钱无果,竟然赌气喝下百枯草,躺床上等死,拒绝去医院!父亲急忙报了警,警察来后小伙子还爆粗口,警察说:“你26岁了,不是6岁!”
  还有一个新闻也是如此。这个儿子已经43岁了,他去69岁的老妈妈家里要钱。然后一到他妈妈家,没看到妈妈就把门砸了。第二天他又去了妈妈家,妈妈问他为何砸门,接着嘀咕了他两句,他就拿硫酸泼了他妈,导致老人被毁容、双目失明、皮肤多处被烧伤。
  还有无数这样的案例。教育界有这样的一句话:“那些长大后没出息的孩子,有80%的原因是小时候家长对他们太过百依百顺。”
  家庭教育要有动态平衡
  如赵薇所说,如果家人对孩子特别好,那你就得对孩子特别“差”。差的概念,不是虐待孩子,而是你要让孩子知道,你不会对Ta百依百顺,反之会对Ta格外严厉。如今很多孩子经受不起挫折,就是因为父母把Ta保护得太好了,没让孩子受过一点委屈。
  曾看过一个案例:
  一位母亲为她的孩子伤透了心,她不得不去找心理专家。专家问,孩子第一次系鞋带的时候,打了个死结,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给他买有鞋带的鞋子了?这位母亲点了点头。   
  专家又问,孩子第一次洗碗的时候,打碎了一个碗,从此以后,你是不是不再让他走近洗碗池了?这位母亲称是。
  专家接着说,孩子第一次整理自己的床铺,整整用了2个小时,你嫌他笨手笨脚了,对吗?这位母亲惊愕地看了专家一眼。
  专家又说道,孩子大学毕业去找工作,你又动用了自己的关系和权力,为他谋得了一个令人羡慕的职位。这位母亲更惊愕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凑近专家问:“您怎么知道的?”专家说,从那根鞋带知道的。
  这位母亲焦急地问,“以后我该怎么办?”专家说,当他生病的时候,你最好带他去医院;他要结婚的时候,你最好给他准备好房子;他没有钱时,你最好给他送钱去。这是你今后最好的选择,别的,我也无能为力。
  有什么样的爱,就有什么样的债。你把有手有脚的孩子培养成了啥都不会的软蛋,你就得为Ta负责一辈子。
  把孩子当成人而不是宠物
  是孩子依赖我们,还是我们依赖孩子?我们要理清与孩子的关系。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独立,而是我们不独立,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我们对孩子过度的保护,无限制地给予,其实是在满足自己,而不是孩子。
  心理学上讲:“每个人的内心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
  换句话说,父母对孩子拼命的好、失去理性的好,不是因为多么爱孩子,而是在补偿对自己的爱。这些父母是自私的,他们满足了自我的需求,却无视孩子的成长需求。这样的爱是令人窒息的枷锁,孩子于父母而言就变成了宠物,而完全没有自我。
  曾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帖子,帖子名为“我的父母对孩子的依赖性很强,我是一个人吗?”
  楼主从小被父母宠爱得喘不过气,上大学时就选择了一个外地的学校。但楼主的母亲从楼主上飞机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痛哭,此后,每天都要哭上一哭。总之楼主读大学那几年,她妈妈哭得眼睛都要坏掉了。这让楼主压力很大,心中背负的愧疚感压得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最终是一个分离的过程。我们不能养孩子一辈子,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要学会慢慢放手,给他们自由。
  教会孩子独立,他们才会快乐
  当父母的,要让孩子快乐,应该让Ta懂得自身的价值,并从中收获生存的能力以及强烈的自信。独立的孩子一般都拥有良好的个性品质,懂得付出、关心他人。这也?樗?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了基础。
  然而,幼儿的独立性不是自然而然能形成的。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呢?
  1.凡是幼儿能自己做的,就要让他们自己做。从两三岁起,孩子就事事喜欢“我自己做”,总要找机会做成人不让做的事。如果成人阻拦就要反抗,表现得很“任性”。这是孩子最初“闹独立”的表现,父母如果阻碍,孩子便会产生依赖性。
  2.要让孩子自己去玩,成人尽量少干涉。成人要创造条件,让孩子有自己玩以及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机会。当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玩时,要鼓励他们自己分配角色和使用玩具,自己解决矛盾。当孩子没有伙伴时,也要让他学会独自玩,不纠缠大人。
  3.要让孩子参加成人的活动。父母可以让孩子一起采购生活用品,一起计划食谱,一起走亲访友,一起接待客人。这样做可以使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小主人,对家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还可以使孩子更多地了解成人的世界,增长社会生活经验,形成独立生活的能力。
  4.提出任务,让幼儿独立去完成。例如:让幼儿独自做一个小实验、制作小玩具、照顾小金鱼、购买小商品、取报纸等。当幼儿在活动中出现困难时,要鼓励他自己去克服,让他感到“我能行”。当幼儿完成任务时,成人要赞许他的成果,使他得到成功的感受。
  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 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不应该是无止境的宠爱,也从来不是拼财产拼精力而是拼为人父母的一颗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好的教育,有糖果有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