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78615 发表于 2018-8-17 19:58:01

2018造访巴黎 小布鲁克林Pigalle

  喜欢创作的人,都爱无拘无束。伦敦有Bricklane、纽约有布鲁克林,巴黎呢?冒起了市北的Pigalle。背负巴黎最著名红灯区的辉煌过去,自古被卫道人士唾弃白眼,近年却被艺术家设计师捧红,在褪色幽暗的巷弄里开起一间又一间潮店。
http://
  今天,走在那从前灯红酒绿的烟花地,嗅到的,不止是反叛自由的空气,还有一股在铁塔、香榭丽舍大道没有的清新创造力。
  若非手中的法文报纸在提醒我,真以为,自己身在纽约最火红的布鲁克林。
  Pigalle对你来说是……由红灯区变潮区,游客看来是个游乐园,当地人却有另一番见解。
  为何选在Pigalle开店?
  我弟弟是个平面设计师,多年来一直住在Pigalle区,见证这区不断变迁,由最初的“乌烟瘴气”,到前几年巴黎经济低迷,连带不少娱乐场所也捱不住结业的萧条。艺术家、设计师都看准这个好时机,平租这里作工作室或店面。碰巧自己也想在人生来个突破,专心做点跟兴趣、设计有关的事,便在Pigalle开店。
  Pigalle给你的感觉如何?
  比巴黎任何一区都要自由,可能始终有娱乐场所带旺这区,任何阶层即使妓女、舞女、临时演员或来猎奇的游客都可以找到立足之处。走在街上像个文化大熔炉,我们也因而练就更大包容性,感觉很“不法国”。同时,小区也成了行家的聚脚点,闲来无事就窝在你/我/他的店子谈谈设计、找灵感,新丁更爱来这区碰运气遏伯乐,令每天都过得很有趣!
  坐火箭游世界
  走在SoPi,每隔几步就有惊喜。不过说最抢眼,一定是“Le Rocketship”。自问出游多年,经常有机会逛设计师开的概念店,不过像它几乎件件“抢手货”,算几少有。款式多(上至吊灯/墙饰/挂画,下至摆设/盆栽/文具等)不在话下,件件概念也见心思。印象最深,是来自旧金山艺术家《People I've Loved》的手工卡,只以最原始的手??字如“I like You”“You,Yes,You”,夹杂几个最简单图案,直截了当表达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单纯、不造作,世界本应很简单。
  日本设计品牌《Midori》的brasspencil(黄铜制铅笔),打造成子弹模样,暗喻文字比武力更具杀伤性,“用得久了,铅笔表面更会褪色或锈蚀,个性更突出。”老板Benoit兴奋道来。
  Benoit厌倦千篇一律,经常游走网上世界搜罗独特设计品引入店子,难怪除找到区内创作人的心血杰作,英、美、德、日、瑞典、冰岛、芬兰、印度、南非等地的出品都找得到。“人家在店子游一圈,就像在1秒间环游了世界,跟火箭上太空其实很相似。”怪不得,店名叫作“Le Rocketship”。
  为何选在Pigalle开店?
  蒙马特山脚至Pigalle区一带向来都是独立设计师开店的理想地,因为游客较多,对前卫另类的设计接受能力也较大。我的店搜罗了逾20位巴黎及海外年轻设计师的作品,风格迥异,有复古、大胆、天马行空,保守派诸多批评,但在这里却来得理所当然。
  Pigalle给你的感觉如何?
  人家说这区治安不好,品流复杂,但店子开业这几年,一切相安无事,没什么罪案发生。毕竟,这区的人也很自律,河水不犯井水。超爱这里的时尚氛围,除了大量设计师小店散落其中,不少时装人如Jean PaulGdultier、前CHANEL名模Ines de La Fressange、johnnyDepp跟前模特儿女友Vanessa Paradis都在这区住过,感觉就是跟时装潮流分不开。
  Pigalle有个Alice’s Wondedand
  走进“Paperdolls”,以为去了《Alice in wonderland》。椅子、杯碟、台灯通通飞上天花板,古董浴缸变沙发、煮食炉具变收银柜、水龙头则变了衣挂,感觉翻天覆地如在梦境飘浮。仔细看,更会发现每个角落都似似曾相识,怎么了?厨房、浴室、卧室统统搬进店子?“我专门找来电影场景顾问Anais van den Bussche操刀,把它设计成肥皂剧片场模样,再分区摆放货品,叫人难忘吧?”Candy反问。
  没错,至少我从未在巴黎见过!不过,老实说,年轻设计师们的作品才最吸引。款式不单独特有个性,最特别连背后概念也像要大家走出世界;像大玩阿根廷风情、以公平贸易挂帅的皮饰品睥“Pampa Pop”、不设任何物料/颜色框架的“SeverinePersoneni”、由沉闷历史引发的现代首饰品牌“Virginie Mahe”……通通把人抽离日复一日的刻板生活。
  为何选在Pigalle开店?
  巴黎人买食物,不是到超市便是要等周末市集,想天天找新鲜食材入货其实很难。我们每天从近郊农场直送新鲜农产品,令“头痛”的买菜过程变成乐趣。这种销售模式在巴黎起步时间不太长,我知Pigalle区街坊接受能力高,所以便以这里做试点。     Pigalle给你的感觉如何?
  这区的人都很平易近人,也出奇地很注重健康饮食。近9成顾客都是Pigalle老街坊,大抵,大家都想要点改变吧!
  收在店子的农场
  我是个不爱买菜的人。但走在Causses,却有点欲罢不能。它面积不算大,只千余?眨?但货品种类款式的确叫人惊喜。新鲜蔬果、鸡蛋、奶制品整齐排列窗前,红绿相映,叫人食指大动;芝士柜内摆满逾20多种芝士,风干肠、火腿雄踞一角,统统由市郊农场直送,减少长途运送的碳排放。另一边,林林总总的橄榄、干果、香料、手工意粉、朱古力、中东糖果、面包、即榨橙汁任添任选,当然还少不了外国进口的特色调味料和食材;仔细看,9成都是最当造的有机精选货。
  扫货气氛超轻松,没有“车来车往”,让你慢慢想慢慢选,不知今晚什么菜,随手找个店员问问怎样配搭最好不过,的确温暖百倍。
  回味最好的时光
  人在Pigalle,被周遭慵懒的气氛感染,心情自然特别轻松。心血来潮想要坐下来品杯咖啡,看人看风景,cafe、餐厅多的是,且大都配上超大块落地大玻璃窗,午后阳光洒进来,感觉特别舒服。而当地人,则最爱钻进酒吧。
  泡吧夜夜笙歌的繁华盛世
  在上世纪初那个疯狂年代,人人来这里寻欢作乐,在红磨坊、夜店、剧场看罢表演,便涌到附近酒吧继续买醉。
  今天,酒吧依然多的是,且百花齐放,想要点夏威夷式豪情,“Dirty Dick”是首选;想要试特色cocktails,他们会推介你“Le Glass”;但若想感受最草根的酒吧文化,个个都建议我来“LaFourmi”。
  严格来说,我觉得它像“蛇洞”多过酒吧;早晨8点营业至凌晨4点,啤酒、cocktails以至下酒物也比其他酒吧便宜一截,怪不得当地人说一有空想歇歇,自然会想起它。还记得那天中午路过店子,被那一室昏黄吸引进去。只见超高楼底下,吊着一盏用酒瓶砌成的巨型吊灯,有点封尘,却带点陈旧美;褪色墙身上贴满历代员工的生活照片和醉汉的涂鸦,不难联想到入夜后夜夜笙歌的繁华盛世。
  我坐在一角,点来一杯热咖啡一份comfort food,静静观察四周,只觉其他人都专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你有你喝酒发白日梦、我有我沉思写作。顷刻,我想起GeorgesMelies的经典《A Trip to the Moon》,不知道当年他有否在Pigalle出现过?
  纽约人的法国味道
  SoPi像布鲁克林,可找到不同个性的餐厅。有以型格装潢为卖点,也有以心机菜式挂帅。芸芸店子,“Buvette”这家不太起眼的法式小酒馆最吸引我。
  推开门,一室懒洋洋;木桌旧椅木地板、褪色红砖墙、黑白告示板,还有那少见的压纹锡天花,简约得来,多了份型格味道。身旁食客都以型男索女居多,气氛轻松,未吃已知找对了地方。点来一客最地道的Croque-monsier尝尝,侍应把放在古董银盘子上的“芝腿多士”端来,我大口咬下去,噗一声,质感奇脆无比,浓浓Gruyere cheese芝士香夹杂火腿肉香一涌而上,配一口香浓咖啡,perfect match!再来一客Billi Bi忌廉青口汤,青口鲜甜带淡淡海水味,加上那香滑忌廉,绝对是一顿很法式的轻怡午餐。
  我以为始作俑者,必定是个很会吃的巴黎人,万料不到,老板Jody Willams竞来自美国加州。话说多年前,?岚?法国莱的Jody千辛万苦来到纽约开起第1间小酒馆,成功地把法式laid-back饮食文化带入“快餐”社区,结果赚来第一桶金,足够向梦想的巴黎进发。老实说,Pigalle店跟纽约总店无论装潢、菜单都差不多,感觉比不少法国小酒馆更“法国”,唯一不同,是少了点法国人的傲慢,让人吃得更自在开怀。
  英国飘来有机香
  Pigalle街坊注重健康饮食,看Causses搞得有声有色便是最佳例子,但原来,元祖开荒牛却是Rose Bakery。店子由英国人RoseCarrarini开设,成立十多年,乃巴黎数一数二有机健康餐厅,以沙律、传统咸派(quiche)及甜饼蛋糕为主打。不过,可别以为价钱一定大众化,简单一件开心果牛油蛋糕,盛惠EUR 6;一件蔬菜蛋批连沙律,要EUR 12.5!
  若论门面,你可能觉不值,但食材统统用上当地小型有机生产商的出品,诚意满分,味道更一点不逊。就以那蛋糕为例,质感绵密湿润带浓浓开心果仁香,吃罢没丁点油腻感,比起不少5星酒店饼房的出品,更叫人难忘;难怪,平凡如胡萝卜蛋糕这种人人会做的简单甜饼,在Rose操刀下,也被《Time out》选为“巴黎10大最佳甜点”,绝对一分钱一分货。
  SoPi 散步地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造访巴黎 小布鲁克林Piga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