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徒手复位旋转胎头降低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要】 目的 分析徒手复位旋转胎头降低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4例头位难产的产妇,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 每组32例。比较组采用常规产程自然旋转分娩法, 研究组则采用徒手复位旋转胎头法纠正头位难产, 比较两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产妇阴道助产5例, 占比15.6%, 自然分娩23例, 占比71.9%, 剖?m产http://
4例, 占比12.5%;比较组产妇阴道助产6例, 占比18.8%, 自然分娩8例, 占比25.0%, 剖宫产18例, 占比56.3%;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比较组, 自然分娩率高于比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Key words】 Manual reduction; Rotation of fetal head; Head dystocia; Clinical application
头位难产是指因胎头所朝向位置或胎头俯屈不良所造成的分娩困难。正常胎头位置应该为枕部朝向左前方或右前方, 胎?^俯屈, 枕部位置最低, 而头位难产一般为胎头呈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头位难产不仅增加了分娩的难度, 而且若转不过来就会导致难产, 威胁母婴的健康及生命。徒手复位旋转胎头纠正胎方位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术, 与产钳或胎头吸引器旋转胎头方位相比, 此方法更安全、有效, 且容易掌握。本文就徒手复位旋转胎头降低头位难产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头位难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比较组, 每组32例。比较组产妇中年龄最大42岁, 最小21岁, 平均年龄(31.5±4.8)岁;孕周最长40.8周, 最短36.9周,
平均孕周(38.8±0.9)周;其中初产妇21例, 经产妇11例;持续性枕后位19例, 持续性枕横位13例。研究组产妇中年龄最大44岁, 最小22岁, 平均年龄(32.6±4.1)岁;孕周最长40.0周, 最短37.1周, 平均孕周(37.5±1.0)周;其中初产妇22例, 经产妇10例;持续性枕后位17例, 持续性枕横位15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产妇入院后均进行相关的全面检查, 了解产妇羊水、骨盆内径、胎头方向、脐带是否绕颈及脐带的粗细等情况。在此基础上, 比较组采用常规产程自然旋转分娩法, 根据产妇身体的实际情况及个人意愿进行自然分娩。研究组则采用徒手复位旋转胎头法纠正头位难产, 具体措施为:①产妇小便, 排空膀胱, 对排尿困难的产妇采用导尿术;②对产妇的外阴进行消毒, 铺无菌巾后行阴道检查, 检查顺序由外向内。首先检查产妇的外阴发育是否良好, 有无炎症、瘢痕、水肿, 弹性情况;然后了解产妇宫口大小及宫颈组织质地, 是否有水肿及扩张等情况;随后了解胎儿的方位、先露骨质部分的高低, 明确产瘤大小、颅骨重叠情况及盆腔是否够大, 以便判断头盆是否相称;③监测胎心, 必要时给予吸氧;④检查胎膜是否完整, 完整者行人工破膜术;⑤静脉滴注缩宫素, 当宫缩较强时, 减慢滴速, 使子宫放松;⑥医生手部消毒后, 将右手伸入产妇阴道内, 若胎儿为枕左后位, 医生则右手手心朝上, 拇指放在胎头的前侧面, 另四指放在胎头的后侧面, 握住胎头, 轻轻上推至骨盆腔最大平面, 胎头松动后, 逆时针缓缓旋转180°, 直到呈枕右前位即可停止旋转;若胎儿为枕右后位, 医生右手掌心朝下, 拇指在胎头的后侧面, 四指放在胎头的前侧面, 顺时针将胎头旋转180°, 直到呈枕左前位即可停止旋转;若胎儿为枕横位, 则按以上枕左后位或枕右后位的手法, 逆时针或顺时针将胎头旋转135°, 直到将枕左横位转为枕右前位为止, 或将枕右横位转为枕左前位;⑦胎方位转正后, 用右手食指及中指同时将水肿的宫颈前唇上推, 加强宫缩, 待产妇子宫口完全张开时, 叮嘱产妇屏气, 促进胎头下降, 直到胎头位置可固定且不易回转, 随后等待自然分娩, 或使用胎头吸引器、产钳助娩;若手转胎头失败, 二次宫缩不能分娩出胎头, 则实施剖宫产。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最终分娩方式(阴道助产、自然分娩、剖宫产)、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并发症(宫内窘迫、窒息)的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见表1。
2. 2 两组产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比较 研究组产程时间为(10.4±2.3)h, 产后出血量为(201.15±34.20)ml, 比较组产程时间为(16.1±3.5)h, 产后出血量为(278.31±26.30)ml;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均显著优于比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徒手复位旋转胎头纠正胎位是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术, 一般不需麻醉, 操作前需略抬高床尾, 操作中胎头不能上推过高, 以防止羊水排出过多或脐带脱垂。同时, 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 必须当产妇的宫口扩张到一定程度后才能??施, 否则旋转胎头的成功率会非常低。另外, 在操作中, 要密切监测胎儿的胎心, 手转胎头失败2次以上, 则应立即停止操作, 改用剖宫产或枕后位产钳, 不宜用胎头吸引器再进行旋转, 以防止颅内损伤或再次旋转失败, 延误抢救时机。
本次研究中, 比较组采用常规产程自然旋转分娩法, 研究组则采用徒手复位旋转胎头法纠正头位难产, 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产妇阴道助产5例, 占比15.6%, 自然分娩23例, 占比71.9%, 剖宫产4例, 占比12.5%;比较组产妇阴道助产6例, 占比18.8%, 自然分娩8例, 占比25.0%, 剖宫产18例,
占比56.3%;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比较组, 自然分娩率高于比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参考文献
胡杰芳, 彭宪钗, 于丹. 气囊加力助产术在经阴道分娩头位难产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妇幼保健, 2017(7):1577-1579.
连李斌, 袁宁霞, 杜冬青, 等. 徒手转胎纠正128例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25):4926-4928.
姚燕丽, 李冬冬, 秦定霞. 分析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44):130.
朱月英.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 2015(16):8-10.
梁彩虹, 沈松艳, 王献华, 等. 手法复位治疗头位难产临床分析. 医药论坛杂志, 2015(6):137-138.
邱瑞颖.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徒手旋转的临床应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38):217-218.
廖贵华.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徒手旋转应用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3):225-226.
黄梅. 头位难产原因及其处理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15):59-61.
吕全林. 体位改变配合手转胎头矫正头位难产148例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3(20):2613-2614.
王玲.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186例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2(24):3725-3726.
姚丽汾, 蔡瑞芬. 手法旋转纠正枕位异常93例效果观察.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1(12):1772-1773.
王华. 徒手转胎位处理头位难产200例临床观察. 中国妇幼保健, 2011(27):4319-4320.
郭义红. 头位难产中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价值. 当代医学, 2010(21):31-32.
朱君娥. 头位难产行手法转正胎头190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25):69-70.
孟欣, 朱雅利, 卜香兰. 经阴道徒手转位矫治头位难产效果观察.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20):78-79.
毛茶仙. 徒手复位旋转胎头降低头位难产临床观察.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3):173-174.
[收稿日期:2017-09-2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