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17173 发表于 2018-8-17 13:17:42

2018理性消费,远离“对赌协议”陷阱

  生活中,你是否常常不知不觉掉入“对赌协议”的陷阱?比如你去办电话卡,A种卡业务员告诉你可以“交100元,每月送4G流量”,B种卡业务员告诉你可以“交120元,每月送6G流量”,你果断选择B。可惜等到用的时候,你才发现,你每月连1G流量都用不完。你欢天喜地去消费,以为面前是个饼,却不小心误入了坑。2017年7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调查显示:48.3%的受访者坦言教育消费不理性,59.9%的受访者觉得导致教育消费不理性的原因是培训机构、商家的宣传加剧了社会上的焦虑情绪。其实,何止是教育,在衣食住行、医疗保健、投资理财等方面,我们都存在非理性消费。对此,我们应该怎样提高警惕,防止掉入“对赌协议”的陷阱呢?
http://
  谨慎购物,不贪婪才能不花冤枉钱
  ◎阎 磊
  那天,我刚到办公室,其他部门的燕子便跟进来,一脸期待地问我们:“我有张汗蒸卡想转让,你们谁想要?”我摇了摇头,女儿刚上高三,我天天忙得脚不沾地,哪里有时间去做汗蒸。其他几位同事也表示没空去不需要,燕子只好失望地离开了。
  下午,燕子来我们办公室借东西,我想起上午的事,便问她转让了汗蒸卡没有。燕子说虽转让出去了,但亏了许多。
  她不无痛惜地说:“去年冬天,我偶然和闺蜜去了那家汗蒸馆做汗蒸,效果不?e。服务员建议我办张年卡,说每次能打五折,一周去一次都划算。我便办了一张。没想到,两个月后闺蜜出国了,我不愿独自去那么远的地方,这卡也就束之高阁。前几天,我才想起再过三个月这年卡就过期了,于是着急地转让。”说完,燕子又自嘲,“原本以为占了个大便宜,没想到亏了这么多。”
  燕子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阿蕊说她曾经办了张游泳年卡,买了漂亮的健身服,然而只去了几次就再没去过;陈飞说他在某个性书店办了张可免费借书喝茶的VIP卡,却只借了两次书就束之高阁了。最亏的是小米,她在某西餐店办了张一千元的储值卡,第二次去时该店居然已经人去楼空。小米苦笑着说:“我们总以为自己以后会常去,可店家都赌我们根本没时间常去,结果总是他们赌赢,我们输钱。”我们纷纷称是。
  几天后,女儿想报一个英语辅导网校,说是想提高英语口语。孩子主动要提升自己,我自然举双手赞成。经朋友推荐,女儿试听之后,我最终锁定了某网校。
  在课程方面,网校老师给我推荐了几个套餐,说最划算的是个一年一万九千元的套餐,一周上三次课。他讲了很多理由,无外乎此套餐性价比高、省“银子”。可女儿还有几个月就上高三,平时早出晚归,一周根本抽不出时间上三次课。于是,我最终选了四十课时的自由课。
  根据我的计算,女儿一周上一节课,高考前正好上完。如果女儿喜欢,可以高考后继续上课。作为消费者,按需购买才是王道,不是吗?
  投资勿冲动,做个慢积累的“财迷”
  ◎张素敏
  周一中午休息时,小王说起他母亲去银行存款,却被柜员忽悠买了一堆理财产品的事情。小王愤愤地说:“那款理财产品利润是高,但是要连续存10年才行!一个老人家,存那么久干什么?”有人提议他带着母亲去银行退掉,小王说如果那样要交不少违约金。大家纷纷慨叹,我不由想起自己经历过的理财“陷阱”。
  前几年,银行利率不断下调,我开始关注理财产品。一次,银行柜员向我推荐了一款保本浮动收益高的“黄金理财产品”,期限一年,声称最高可获得24%的利润,具体收益要看黄金上涨幅度。我听完介绍,连忙在合同上签了字,投资了5万元。
  一年后,理财产品到期,黄金涨幅超过了30%,我兴冲冲地去银行兑付,却被告知收益不到2%。柜员解释半天我才明白,原来,这款理财产品只有黄金涨幅在1%~25%,投资者的收益才会和黄金涨幅成正比,超出范围的涨或跌,都会使收益大幅缩水。而这一切说明都在合同条款中,是以非常专业的术语出现的。我十分后悔,都怪我当初被高收益冲昏了头,没有仔细看条款。
  后来,做金融投资的同学告诉我,即使我仔细看了,也不一定明白。他说我掉进了一个“对赌协议”陷阱,并告诫我,任何理财都有风险,投资时不能片面追求高收益,而要结合收支情况、风险承受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更关键的是,不能把鸡蛋放到同一个篮子里。
  根据我的实际情况,他帮我制定了一个“4321理财计划”。即每月家庭收入除去日常生活消费后,剩余部分的40%用来购买稳健理财,30%用来购买股票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产品,20%作为保底备用金存银行,10%用来购买医疗保险产品。大的方向确定后,还得自己具体操作。有了之前的教训,我投资理财时便不再盲行。
  经过几年的磨炼,我渐渐积累了一些心得。比如,我现在一般会购买一些老字号的股票,虽然有涨有跌,但长期看是盈利的;对近两年风生水起的P2P理财,我只买排名前三位平台的产品,这样省心、踏实。闲下来时,除了盘点自家的“金库”,我会在网上学习一些投资理财知识,让自己与时俱进,理性投资,做个慢慢积累财富的“财迷”。
  理性消费,按需购物才能守得住钞票
  ◎嘉宾 薄志红(山西省忻州市农业银行理财专家)
  市场经济下,我们日常消费、投资都是遵循自愿原则。然而,有句老话叫“买的没有卖的精”,很多时候,你的消费行为不过是配合商家达成“对赌协议”――商家赌你会投入更多钱,你赌会得到更多实惠。这个时候,消费者就要谨慎应对,理性消费,才能守住钞票。
  首先,克服贪婪,拟定购物计划,合理消费。商家的“对赌协议”消费陷阱,主要赌的是消费者的贪念,赌其为“捡便宜”而超额消费。消费者最好做一个完善的家庭开支规划,把家庭消费支出做细分规划,比如根据教育、医疗、理财、日常支出等方面分配钱财。消费之前再对所购物品进行权衡,看是否会超出预支。
  其次,杜绝盲从,选择真实所需,克制消费。有些人喜欢跟风消费,觉得别人买的就是好的,买的人多的就是实惠的,却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一般而言,基于自身消费水平,消费者会对所需物品拟定一个心理价位。在这个心理价位所购买的物品,就是合适的物品。如果经常打破这个心理价位,购买价格过高或者过低的物品,则可能会出现经济紧张或者购物快感减少等情况。
  最后,禁止冲动,提高风险意识,正确消费。消费者在遇到商家打折促销产品或者听说某款理财产品回报率高时,便容易冲动消费,却往往会忽略其背后承担的风险。比如,在商家搞活动时购买商品确实能享受优惠,但也很可能发生所购的物品是积压的残次品的情况;某款理财产品确实回报率高,但其存在更大的风险或者更多的限制性条件。所以,消费者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反复权衡利弊,才能最大程度减少“误入骗局”的概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理性消费,远离“对赌协议”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