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九九重阳 登高论“健”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人们常在此时祭祖和举行敬老活动。而在今天,人们还会利用这一节气做一些有利身心的事情。大部分人会选择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栗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不同活动乐趣不同,但对人的身体都有一定的益处。丰富多彩的重阳文化渲染了浓浓的节日气氛。那么在这欢乐的节日里,就让我们邀上三五亲朋,一起登高论“健”,驱灾避难吧。http://
很多人都知道重阳节赏菊花,吃花糕,但却不太清楚节日的来历。那么就请跟随文章的“脚步”,去一探究竟吧。
一节多名个个别致有深意
“重阳节”又名九月九、菊花节、女儿节、登高节、老人节等等。“菊花节”因重阳节正值菊花盛开而得名。根据《淮南子?实则》卷五:“季秋之月……候雁来宾,雀入大水为蛤,菊有黄花”,菊花盛开在九月,而此时人们赏菊也初见端倪。赏菊的习俗历代传承,唐代更是无菊不重阳,诗人王维《奉和重阳节上寿应制》:“无穷菊花节,长寿柏梁篇。”诗人直称重阳节为菊花节。
“女儿节”得名于民间重阳时节有给女子放假的习俗,而这一天已婚妇女一般要回娘家过节,因而又称重阳节为女儿节。据《燕京岁时记》卷四:“九月九日都已麦糕馈赠……父母应女儿食,曰女儿节。”
“登高节”源于人们多在重阳节这天外出登高野宴的习俗。据魏文帝曹丕在《与钟繇书》中写道:“九日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登高。”文中用谐音双关来求吉祥如意,也阐释九月九的内涵。
“老人节”是重阳节最重要的现代名称,九与久谐音,是长寿的象征,体现了全社会尊老、敬老、优老的良好风气,为重阳节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
喝菊花酒赏花喝酒解千愁
重?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人们争相外出,赏菊,游玩,菊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以河南开封为盛。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菊花酒”自古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以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之,故谓菊花酒。”至于饮菊花酒的习俗也与养生保健有关。菊是应时花草,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从中药理论来说,菊花的性味与归经应属“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其功能为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治疗风热感冒、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症。当然,美酒虽好,贪杯是会伤身的,要适量饮用,儿童禁用。
吃栗子糕一年吉利好兆头
江浙地区,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这天,当地居民有吃栗糕的风俗,以求吉利。
“栗子糕”,也叫花糕,取“登高”之意。作为重阳节食俗,早在汉代就有,并流传至今。据当时的《西京杂记》中记载:“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食人长寿。”其中“食蓬饵”,就是吃蓬糕的意思。
栗子糕用江米面、栗子、桃仁、瓜仁、果脯等制成,虽美味但无疑是高热粘腻食物,一次食用过多易伤脾胃,老人、儿童和“三高”人群更要控制食入量,避免美食伤身。但中医认为栗子味甘、性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止咳化痰的功效;粳米,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适合脾虚倦怠,消化不良者食用,老人食之尤为相宜,但因含糖量较高,糖尿病患者禁食。
登高望远强身健体病不扰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丹桂飘香,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但登高习俗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的崇拜,以为山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九月九这一天“阳极必变”的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灾祸。
古代先民生存环境极其艰苦,大多依靠采集和狩猎谋生。大山中生长的各种植物、隐栖的飞禽走兽以及潺潺溪流,使人类才得以生存繁衍。如果逢高温干旱,山间密林可避高温炙烤;洪水袭来,攀上高山可躲灭顶之灾。此外,古人认为山上云雾缭绕,为呼风雨唤雷电之神龙所居。而且,高山的雷电可以带来火种,利用火可以吃到化腥臊的熟食。因此,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了。
一说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民相对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又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野果、药材和供副业用的植物原料。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此演变而来的。至于集中到重阳这一天则是后来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为一种象征,起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于植树,人们就定个植树节的道理一样。
链接:秋季滋补正确的方式在这里
在秋季,气候转凉,人们食欲恢复,普遍开始进行滋补,但有些食物并不是你想补就能补的。
时势不同要补的东西也不一样
秋天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高脂肪并不利于养生;同时,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与需要贴“肉膘”的古人相比,已经营养过剩了。
如果真的想补一补,那么请多多享用秋季丰富的蔬菜、水果、豆类和杂粮吧,它们所富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诸多的生物活性物质,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补”的东西。
秋季,很多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渐渐增加了“吃”的欲望,因此主动或者被动地开始大量进补。但是,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会增加胃肠负担。因此,吃肉要适当,尤其是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
肉类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其不易吸收,而且含有过多脂类、糖类物质,是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常见病的诱因。现代营养学认为,新鲜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缺的营养物质,所以,清淡饮食也可以滋补身体。
身体状况不同滋补方式也不同
具体而言,不同的患者,秋季饮食也各有讲究。
冠心病、高血压患者 应忌油腻、高糖、大鱼大肉等,饮食宜清淡、低盐,多吃一些保护性食物,如木耳、海带、紫菜等。
脑梗塞患者 应忌高脂肪、高热量、生冷、辛辣等,宜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
脂肪肝、高血脂患者 应忌高脂肪和高糖饮食,宜多食用燕麦、苹果、山楂等食物,并需适当增加运动锻炼。
胰腺炎患者 更应避免暴饮暴食,忌油腻食物,不宜吃太咸、太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吃产气食物,如红薯等。
消化性溃疡患者 应忌粗、糙刺激性食物,如浓茶、酒等;宜少食多餐,以吃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食物为主。
糖尿病患者 应选少油、少盐且清淡的食品,要意识到:肉类虽然以蛋白质为主,但进入体内也能转变成糖。
进补不是你想吃就能吃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伤害自身,如:服用鱼甘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等。所以一些禁忌还是要遵守的。
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补药“多吃多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点,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忌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补轻食补是不科学的。很多食物也有治疗作用,如:萝卜可以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山药可以补脾胃。
忌重进轻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出现排便不规律甚至便秘问题,导致“肠毒”滞留与吸收,因此,在提倡进补的同时,也应该重视排便的规律。
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的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或食物,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作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并系统地加以调理。
忌越贵越补 高贵的传统食物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无奇特的食疗作用,而十分平常的甘薯等食物,却有较高的食疗价值。
总之,秋季进补要“少辛多酸”,此外,还应食用一些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还能调理胃肠功能,为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