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6443 发表于 2018-8-16 23:24:55

2018康复市场:“西风东渐”的启示

  哪怕是在最火热的医疗资本市场,康复医疗也属于尚未被投资人深度挖掘的“处女地”,这一点从估值上可以略见一二。
http://
  不知道怎样盈利,但也要花钱介入,对于医疗行业的投资者投石问路的行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看中针对巨大康复人群的经济,尤其是老年康复人群在中国未来的巨大市场。
  与综合性医院上下游协同,建立合作关系
  我国公立医院较高的平均住院天数为康复医疗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约10-11天)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香港:7天;日本:5天)。
  康复医疗主要承接急性期后病人,综合性医院的康复患者通过转诊至合作康复医疗机构,可以帮助综合医院提升营收与病床周转率,促进双方收益率与运营效率的提升。
  此外,康复医疗发展亦有利于降低医保负担(康复医院日均治疗费用低于综合性医院)、并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实现多方利益共赢。这也是许多券商看好康复医疗市场前景的原因之一。
  根据高特佳投资的观点认为,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康复机构是分流大医院患者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美国,患者度过急性期治疗后,会根据情况迅速转入亚急性期治疗医院、康复医疗机构或长期护理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康复医疗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评定对急性期患者的分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康复医疗机构的存在也为部分康复患者提供了一个分流的渠道。
  正是因为综合三甲医院的康复科病床少、设备不完善,院内转诊几乎少有,因此,建立完善的康复治疗转诊制度,尤其是与综合三甲医院的合作,承接急性期后病人,打造畅通的转诊机制,术后的康复需求巨大,对于下游的康复机构而言,相当于有了稳定的用户来源。
  社区康复大有可为
  据国外数据描述:机构式康复人均费用为100美元,仅覆盖20%的康复对象,而社区康复服务人均费用仅9美元,却覆盖80%的康复对象。
  急性期患者出院后转入护理之家的占15%―30%,转入家庭的占35%―60%,由此可见,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回归家庭或转入护理之家者占绝大多数。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患者对长期康复医疗的需求。
  开展社区康复,为患者提供一种在社区即可以得到在?t院的治疗和服务,开展这种治疗模式的好处是费用较低,受众十分广泛,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康复治疗需求。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从这个覆盖面而言,小而专业的社区康复是重要手段,它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可及性强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只有16.7%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能得到康复服务,巨大的缺口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而目前,我国的社区康复功能多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载,公共属性较为浓厚,因此在专业度和人员配置上,都不属优秀。
  而康复医疗上升到国家战略后,陆续有民营资本开始注意社区康复这块,一般的路径是,先建立专业的康复机构,此类机构定位多属中高端,覆盖人群较窄。
  在专业康复有一定根基后,再深入社区康复,而据了解,在已经提供社区康复服务的企业中,多数属于试点状态,缺乏成熟的模式引导。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积极布局介入康复医疗服务行业,而其中,拥有品牌资源和良好的复制扩张能力的康复机构是投资者普遍看好的。
  就目前来看,康复医疗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医院后市场三大领域的其余两大(慢病、养老)的发展,康复市场已经来到了高速增长的起跑线。
  来源:医学界、健康界、动脉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康复市场:“西风东渐”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