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养老时代 如何让父母安度晚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过程。根据人口惯性规律,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在2026年将超过3亿,2037年将超过4亿,2050年将达到4.4亿,约占总人口的30%。加之80、90后独生子女一代进入中年,平均两个人就要承担4位老人的赡养职责,养老负担之重,可见一斑。可以说,“养老”已经日益成为一个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社会问题。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养老问题,才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目标呢?http://
一、 养老政策动态简读
看点一:国家将大力发展商业保险
国办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扩大商业养老保险产品供给,拓宽服务领域,提升保障能力。据了解,商业保险将重点拓宽以下产品供给:
1、 多样化且安全性高、保障性强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满足长期或终身领取要求。
2、 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无子女家庭、空巢家庭等特殊群体的养老保险产品和服务。
看点二:智慧养老行动计划出炉
智慧健康养老,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
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行动计划提出,将着力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品牌。
看点三:嵌入式养老机构试点推行
城市嵌入式养老机构的特点是,就近设置在居民小区里,让老人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与人际关系,得到专业护理照料,方便其儿女家属经常探望,老人也能常回家看看,满足老人心理需求,因此更具情感优势。这种模式率先在上海、北京、重庆等经济发达城市试点,成效显著。
看点四:2020年县级以上城市将至少有一所老年大学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基层和农村,形成以基层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供给结构,优化城乡老年教育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老年教育。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二、网络调查:你对养老问题怎么看
刘雪娇,35岁,会计 现在我正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我和老公都是全职,孩子5岁,双方父母身体都不是很好。老公这两天正在找养老院,希望能找到一家条件好的让老人住进去。
张兰,65岁,退休人员 其实不愿意住养老院的老人,很多都是心里迈不过那道坎儿,觉得住进养老院就代表着孩子不养自己了,其实不是这样。我跟我们养老院的老头老太太心态就很好,每天一起下象棋、跳舞,就算病痛发作也有专业护士。孩子假期回来了,我们就回家陪陪孩子,孩子走了,我们就聚在一起做个伴,要我说这种生活就挺好。
胡启明,男,55岁,大学教授 中国现在养老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说实话,过去传统的公立养老院模式已经不太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养老需要,而私立的条件好的养老院价格又非常高,好在现在社区养老院已经进入探索实践,一方面得到专业照顾,一方面又能让老人不离开熟悉的环境,希望这种模式能尽快完善全面推行,让更多老人受益。
三、故事汇
1、 现实中面临的抚养压力 让我心力憔悴
焦玉婷,女,37岁,私企主管
“婷婷,你赶快回家一趟,咱妈心口痛又犯了”。会议开到一半,老公的电话就进来了,我捂着听筒回头看了一眼台上口若悬河的主任,合上笔记本电脑就急匆匆地跑出会议室。
打车、挂号、排队、缴费、各种检查,?o婆婆挂上吊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我赶紧掏出手机给读初中的儿子打了个电话,叮嘱他给自己和爷爷买点吃的,好好写作业。再给老公报个平安,接着马不停蹄出去给婆婆买了包子粥和水果,细心地喂她吃下。
忙活完,已经是晚上8点钟,看婆婆滴着吊瓶睡着了,我赶紧从包里摸出笔记本电脑,连上医院的无线网,打开工作邮箱,一大堆紧急工作毫不留情地弹了出来,我把需要立即处理的工作挑出来,聚精会神地进入了工作状态。
“你是怎么照顾老人的啊!”一声呼喝把我从紧张的工作状态拖出来,我抬头一看,护士正一边慌张地给婆婆换药水,一边生气地训斥我,“没看到吊瓶都滴完了吗!”。我忙不迭道歉,一看表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个小时,针管都回血了,所幸护士发现得早,婆婆在一边打圆场说不碍事,护士才嘟嘟囔囔地走开了。
我不敢再分心,专心地陪着婆婆输液,听她念叨“人老了,不中用了,身体动不动就坏掉,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在心里叹气,这有什么办法,养儿防老,养孩子不就是为了老了生病的时候,身边能有个人照顾吗?可是老公的工作性质是外派,一个月能回来几天已经不错了,照顾老人和抚养孩子的重任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前几年公公中风瘫痪了,也是我和婆婆一直照顾着,这两年婆婆的身体每况愈下,心脏也出了问题,一发病就要马上送去医院。我在一家私人企业,虽说领导也体谅我的实际情况,可是工作就那么多,耽误了只能自己加班熬夜地补上,就像今天这种情况一样,需要加班到后半夜才能处理完,而第二天一大早还要按时起床,送孩子上学。这种高负荷的生活也在蚕食我自己的健康,例假时准时不准,去看中医,大夫说要注意休息,压力别太大,可是这种生活,我怎么可能没有休息,怎么可能轻松?
打完吊针回到家,儿子已经入睡了,我给自己和婆婆煮了鸡蛋面夜宵,吃完又帮病床上的公公洗了脚,收拾完,我回到主卧,想了又想,终于拨通了老公的电话。 “我想,能不能把爸妈送到养老院一段时间?那里的护理更专业,我们也不用再背着这么大的压力……”我话还没说完,老公那边就咆哮起来了,“你什么意思?我绝对不会让爸妈去住什么养老院,那都是没人管的老人才会去的地方……”
我默默地挂断了电话,一个人坐在床边忽然就哭了起来。老公的不理解让我难过,但让我更难过的是,这种几乎无法改变的上有老下有小的抚养压力,我不知道我还能撑多久。
点评:与过去多子女的时代不同,现在独生子女众多,抚养老人的压力非常大。能否转变观念、拥抱时代的变化,找出一条让孩子和父母都能接受的养老方式,是解决养老冲突的核心途径。
2、转变观念 妈妈自己选择了养老院方式
刘琴,女,30岁,外企员工
“等我老了,不用你照顾,我跟你爸找个养老院住去”。这是我妈以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时候我还小,刚上大学,考的是离家一千多公里的上海,我跟我妈商量,等我毕业了想留在那里打拼,把她和我爸接过去,她当时就用这句话回了我。
后来我爸去世了,她再也没提过养老院,默默地跟我来到了上海。
然而,这里跟家乡的差异太大了,不仅仅是饮食、气候、语言,还有人。她不止一次跟我抱怨,这里的人性格跟家乡不一样,谈不到一起,而且她河南口音重,有好几次听到店里的服务员笑话她。我听了,总没放在心上,想着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需要时间适应的,我也会帮她适应这里。
可我实在是太忙了,大城市的竞争压力让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时间,放弃跟她一起晚饭后散步,放弃陪她去逛街、去玩。每天下了班回到家,就只想躺下睡觉,她在旁边絮絮叨叨,说买菜遇见的倒霉事,隔壁家的小孩淘气巴拉巴拉的,我也只是嗯嗯啊啊地应和。
终于有一天,我妈没忍住,哭了,说不在这里住了,要回老家。
彼时我刚结婚,事业进入上升期,我妈闹小孩子脾气,让我辞职跟她回老家,她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控诉我不管她,“我还不如跟你爸一起走了”,她这样说,而我无言以对。
这件事情争论的结果,是她执意买了高铁票回了老家。
然而回到家乡还没有一个月,她就出事了。在家里拖地踩到一滩水,双腿直直地跪在地上,粉碎性骨折。她疼得撕心裂肺给我打电话,正在开会的我行李都没收拾,直接冲到机场买了最近的航班飞了回去。
看着她在病床上虚弱的样子,我哭了,都说父母在不远游,我什么都可以不要,但我不能没有她。我跟我妈说,我打算辞职,在家找一份工作,她迟疑地问,“那小X(我老公)怎么办?”
“能怎么办,异地呗,”我苦涩地笑了笑。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跟老公开口,但我妈是无论如何不愿意去上海了,她在那里的状态我见过,一个乐观开朗的老太太变得忧郁孤单,我也不想那么自私,让她回到她不适应的环境里。
“小雨,妈妈想好了,去养老院”,第二天起床以后,她认真地跟我说,“本来以前打算跟你爸一起去的,但是他不在了,我总怕自己去养老院会孤单,所以就老是想粘着你,把你绑在身边,可是妈妈现在想清楚了,儿女也有儿女的生活。妈妈能为你做的,就是照顾好自己,不给你们拖后腿”。
出院后,我妈自己联系了一家养老院,搬了进去。我常常很担心她在里面不习惯,但是打电话她都说自己过得很好。有一次公司调休,我没跟她打招呼,悄悄地溜到她所在的养老院,她正跟几个老太太在打太极,看到她脸上重新洋溢着轻松的笑容,我知道,我这个做女儿的,也终于能放下心来了。
点评:在劳动力人口流动极大的今天,儿女与父母的异地也是养老面临的一大困境。老人不愿离开家乡,儿女又有事业需要打拼,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也许老人可以试着加入自己的“团队”,放手让儿女放心地去飞。
3、社区里有了“托老所”
张东立,男,40岁,私企老板
相比大多?瞪碓谝斓氐暮⒆永此担?我应该是比较幸运的,至少还留在了家乡,可以和母亲一起住。但是去年,母亲突发脑中风,经过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下半身却瘫痪了,从此,她成了需要人全天照料的“病人”。
我和妻子都是全职工作,没有办法每天陪在老人身边,只能花高价请保姆代为照料。但是母亲似乎对每个保姆都不满意,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母亲骂走了3个保姆,每次问起,都说保姆对她不好。
我和妻子觉得蹊跷,也担心是不是保姆虐待母亲,就在家偷偷装了摄像头,一个星期后,我们调出监控录像,却看到母亲对第四个新来的小保姆大发脾气,把保姆煮好的汤圆带着碗砸了个粉碎。
我知道,母亲瘫痪了,心情不好,这是在发泄呢。人老了就会像个小孩,希望我和妻子能多去照顾、多去陪她,但她又知道我们工作忙,在这种矛盾之下,只能把满心的不快全发泄在无辜的保姆身上。
不得已之下,我辞掉了第四个保姆,专门休了年假在家陪她。那几天,感觉母亲的笑容比以前多了很多,我有点心酸,把母亲放到养老院我做不到,母亲肯定也离不开我,那我又能怎么做呢?
恰好有一天在小区里面闲逛,看到一家“老年驿站”,好奇心驱使我走了进去。看到一个环境不错的小四合院分布着几个房间,有的房间是棋牌室,有的是乒乓球,还有一个房间是几个精神矍铄的老太太在练习合唱。经过一间最大的屋子时,刚好有一个护士模样的人走出来,我往里面一瞥,看见里面有几个老人在聊天,有的和母亲一样坐在轮椅上。
护士模样的年轻女士是这家老年驿站的护工,跟她一聊我才知道,原来这个老年驿站是个“托老所”,也就是白天把老人送到这里,晚上再接回去,非常适合我这样的上班族。
“老人年纪大了,不只是希望得到照顾,更重要的是他们希望能有伴儿,能聊聊天,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负责人这样跟我说,她说瘫痪固然是我母亲犹豫的原因,但孤独也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这种情况。
那天晚上回家,我试探着跟母亲沟通了这个事情,我想白天把她送到托老所,晚上下班再接她回来。母亲一开始明显是不愿意的,但当妈的哪有不体谅孩子的,她最终还是答应去感受一下。结果这一感受不打紧,母亲竟然对这个小小的托老所产生了浓厚的依恋。经常是我刚还没起床,就听见她在门外喊我快点,说约了人练合唱,不能迟到。连孩子都说奶奶最近看起来比以前状态好多了。
就这样,母亲欣然成了托老所的一员,有些不愿意接受来托老所的老人,母亲还亲自上门去说服人家,俨然成了托老所的外聘推广员。现在母亲总说,人老了就不能一个人待着,要多出去走走,多跟别人交流,世界才会开阔。
点评:老人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在情绪上很容易陷入悲观、失落,尤其是单身老人,非常希望孩子能多陪着自己,这是一种极为正常的心理诉求。但是孩子正处在事业上升期,难有时间照顾老人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不如选择让老人多参与跟同龄人的活动中,增加社会交流,满足情感诉求。
四、本刊观点
与旧时相比,生育政策的变化、劳动人力人口的大量外迁等现实状况,必将导致传统意义上的居家养老模式发生重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社会化养老,能够让老年人得到更加专业性的服务,找回集体的温暖,消解子女对父母无耐的牵挂,让年轻人轻轻松松地去创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需认识到,“养老院是没人照顾的老人才去的地方”这种陈旧的观念应该被破除,当前社会的养老模式正在转型,更适合这个时代的养老机制已经在试点过程中慢慢地展现出它独特的优势。“养老院”不是遗弃,因为时代虽已变化,但对父母的爱却是本能。养老是和谐社会的情愫,绝不是社会的负担,而且更有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