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9010 发表于 2018-8-16 20:15:24

2018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已经是泪流满面。
http://
  2017年1月12日,李佩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几个月前,就与腾和兄、钱江先生定下了一个“小目标”:今年一定要带上一束鲜花,去看看九十九岁的李佩先生,哪怕是在她家的窗外默默地站一下也行。
  几经联络,本来答应尽量促成的先生身边亲友,给了回复:医院中的李佩先生病情不是很稳定,且先生对每一位访客都很重视,总是希望能坐起给人以最美好的形象。
  “以后有机会再说吧”――也许是善意的安慰,我们仍然相信以后还有机会,有机会能够当面献上鲜花,以及我们心中永远的9999朵玫瑰。
  缘起清华九十周年校庆
  李佩先生被世人称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中科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年轻的老年人”,先生是清华、北大、南开共同的西南联大学长、是清华校友14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郭永怀学长的遗孀,先生也是腾和、钱江我们三个人共同的“老友”与“恩人”。
  腾和兄是著名导演,钱江先生(著名作家,时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是腾和的内蒙古老乡、大学同学,为了纪念清华大学90周年校庆,从1999年10月至2002年10月,在史宗恺、白永毅等老师们的鼓励支持下,我在清华同方,发起组织实施了《名家绘清华》艺术创作展示活动并拍摄了10集专题片《清华故事》和100集专题片《科学家的故事》。于是我们三个人构成了活动的“三驾马车”:我是总策划、制片人,腾和兄是导演兼制片,钱江老师是总撰稿兼名人联络。很自豪,我们参与的90周年校庆的系列文化活动,为母校留下了大量艺术珍品,丰富文化活动的同时,更为母校留下了“第一号风物”(系列风物专题片第一集予以记载)――由毕建勋创作的巨幅国画《以身许国图》,原作长14米、高2米,画面以长城为背景,再现了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14位清华校友的音容笑貌;并首次喊出了校友王淦昌等学长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最强音:“我愿以身许国”;2001年,九十周年校庆之际,当时在世的大多数“两弹一星"元勋及其家人们齐聚清华园……而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李佩先生的支持与帮助,很难实现。
  “中关村的明灯”照亮我们
  走近“两弹一星”元勋的路
  1999年10月,我们正式启动了“旨在以艺术家巧夺天工的画笔,探索清华园人才辈出的奥秘”的《名家绘清华》主题文化艺术创作展示活动,以及10集专题片《清华故事》的策划拍摄准备工作。毫无疑问,90华诞的母校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治国的栋梁、学术的大师、兴业的领袖”,尤其是“学术的大师”数不胜数,如何用有限的笔触和影像去表现校友中那些“学术大师”、那些爱国奉献的科学家群体?一时竟成了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
  讨论中,大家关注到了当时媒体中的热点新闻: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蓦然回首:在被国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技专家中,竟有十四位与清华大学有渊源――他们或毕业于清华,或曾任教于清华,他们是清华人骄傲与自豪的郭永怀、赵九章、陈芳允、王淦昌、钱三强、王大珩、彭桓武、杨嘉墀、王希季、周光召、钱学森、邓稼先、朱光亚、屠守锷(按《以身许国图》从左至右排序)。
  创作的表现对象马上确定了:校友就写14位两弹一星元勋!于是,大家兴奋地投入到了材料搜集整理和人物采访阶段……然而,更大的问题很快又出现了,因为“两弹一星”事业刚刚解密,鲜有公开资料,尤其是音像资料,而且淡泊明志的两弹一星元勋们不愿接受采访――因为他们长期养成的保密习惯以及对部分媒体的不信任,“最倔的老头”彭桓武先生就曾跟我们说:“有的记者问题太可笑,问我们为什么回国?为什么爱国?回国不需要理由!爱国不需要理由!不回??、不爱国的才需要说说清楚!”
  于是,一次次的满怀希望地去采访、一次次吃了“闭门羹”后无功而返,多亏了“神通广大”的钱江老师,他是时任《人民日报》记者部的主任,锲而不舍地运用着记者与“清华人”的双重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联络各方人士,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情不断推进,直到有一天,我们见到了李佩先生,从此,走近“两弹一星”元勋的路豁然开朗。
  李佩先生是清华校友14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郭永怀学长的遗孀。那天,在中关村那“六十年不变的家里”,时年82岁的先生静静地听了钱江老师们的采访要求与帮忙联系相关人员的请求,很郑重地点了点头,于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年轻的老年人”李佩先生就成了我们深度走近两弹一星元勋路上的当之无愧的“中关村的明灯”。
  忘不了第一次见先生,先生得知我是烟台人,和蔼亲切地说“咱是老乡,郭永怀的老家就是威海。”在先生的帮助下,采访、创作顺利进行,以至于后来请元勋们及其家人来清华,在《以身许国图》缩微复制件上签名,都是李佩先生帮忙联系甚至亲自陪伴,先生成了我们活动秘书处里最年长的志愿者。
  重温“以身殉国”的壮举
  再现“我愿以身许国”的
  至爱心声
  采访创作在感动中顺利进行,忘不了《以身许国图》作者毕建勋、《我愿以身许国》专题片的导演与制片腾和与马智聪老师们一次次感动的泪水,忘不了后来杨振宁先生在画作前久久不愿离去,并为专题片题字,忘不了季羡林先生为画作及专题片问世时的欢呼,更忘不了来自全国各地校友会的学长们看完宣传片和画作后流下的泪水与不息的掌声,以及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专门组织的专题研讨会上,艺术家们看到主旋律作品后的兴奋与称赞……
  李佩先生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学长的遗孀,郭永怀也是该群体中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从李佩先生平静的讲述中,重温了郭永怀烈士“以身殉国”的壮举,当年周总理哭了,直到今天在为学员讲到这一幕时,我还是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中科院最美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