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历史上的文身之谜
6月10日,在中国长春国际文身节上,来自中国各地的文身师大秀文身技能,展现刺在皮肤上的另类艺术。时下,文身的青年男女越来越多了。年轻人追捧的时髦风气,却让一些老人看不惯。为什么我们会不待见“文身”呢?这种认识要从我国2000多年前开始说起。http://
犯罪的标识
文身在原始人时代代表着部落图腾崇拜。从中人们可以窥见原始人的某些宗教信仰和社会风俗,原始人将绘身和文身视作一件非常重大而神圣的事,而且它们也是现代人了解远古文明的一面生动的镜子。
从文字记载上来看,从西周时开始,墨刑的适用范围很广泛。周初刑法规定“墨罪五百”,即列举应处以墨刑的罪状有500条之多。等到了《尚书》时代,文身是五刑之一,当时称之为“墨刑”,后世称为“黥面”,方法是在人的脸上或身体其他部位(胳膊、脖子)刺字,然后涂上墨或别的颜料,使所刺的字成为永久性的记号。
《尚书?吕刑》篇亦云:“墨罚之属千。”可见,当时的刑罚是很严厉的,民众稍有小过,就要被黥面。秦国商鞅变法时用法严酷,有一次太子犯法,太子不能受刑,商鞅就把太子的师傅公孙贾黥面,代太子受过,以示惩诫。秦末农民战争中的诸侯之一英布,年轻时也曾因小罪被黥面,因此,人们就叫他“黥布”。
这种把文身当成惩罚的惯例一直保留到唐宋时期,也就是说,从春秋到唐代这1000年时间里只有罪犯和少数民族才会刺青。
什么人喜欢文身
到了唐代,开始出现专业的文身匠人,因为普通的老百姓开始有喜欢文身的了。老百姓中的什么人喜欢文身呢?主要是大小流氓。再具体一点,就是唐朝小说家段成式所说的“恶少”,即不良青少年。这些人文身之后干什么呢?聚众上街打架斗殴,妨碍治安。而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开始流行用不同的文身图案来区别帮派团伙了,比如文龙的是一伙,文狗的又是一伙。
按照《酉阳杂俎》的记载,中唐时期长安城长官、京兆尹薛元赏,号称“文身终结者”,为了维护首都治安曾一次性捕杀30多个文身恶少。当时京城有一位地痞,专门在胳膊上文了一句顺口溜“生不怕薛元赏,死不畏阎罗王”,显示自己有性格。当然,随后这位老炮儿就被薛元赏处死了。
唐末五代十国乱世之间,军镇私兵武夫当国,军队对士卒刺字的风俗也大大加强并扩展到民间了。按照当时军队的规定,只有特别杰出特别猛的,才会免于刺字,后来的北宋名将狄青当初入伍的时候也是被刺字的。这都不是文身者自愿的。还有一些自愿的,比如北宋名将呼延赞浑身上下都刺“赤心杀贼”,还要求他家无论男女老幼都得这样文身。
宋代延续了唐代民间喜好文身的习俗。《水浒传》里的一众刺青人士,大家都很熟悉了。那时候文身叫做“刺绣”,但是社会对刺青的认知依然跟唐朝一样:文身的大部分都是流氓地痞江湖中人。《东京梦华录》里说,文身的很多是“恶少年”、“浮浪之辈”。宋徽宗时睿思殿应制李质身上有文身,就是因为少年时“不检点”。而且宋代明确规定:皇家宗室不允许文身,违者要被处罚。
也就是从唐宋时代开始,文身不再是一种刑罚,而变成了一种中下层特别是底层流行的、区别于上层的行为。
现代文身的变迁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社会大众的认知里,文身主要是犯罪分子特别喜好的一项活动。
比如1987年西安市的劳动教养、劳动改造人员中,60%以上都有文身,而且那些惯犯更是90%有文身。这些人可不光是文龙虎狗蛇蝎狼,还有文荷花菊花百合的,还有文嫦娥观音的,还有刺字“孝顺爷爷”、“不忘母爱”的。比较有意思的是,根据调查显示,这些文身者中50%以上并不知道自己文这些图案文字到底是要表达什么意思,往往是觉得很威风或者好玩或者是因为同伙都流行文身。
在西方社??,也不以文身为美。即使在1990年代,美国文身的主力仍然是嘻哈、摇滚歌手、飞车党、嬉皮士、流浪汉和犯罪分子。
直到进入21世纪,一些精巧的、能够清晰表达文身者意图的文身出现了,它不再是过去对某些特殊人群、特殊阶层的身份或者黑社会帮派标识,而是表达自我意识的方式,逐渐被欧美各国的一些影视体育明星开始追捧。
时至今日,在那些现代化大都市里,文身只是在爱自我表现的年轻人中流行,不少人去绘身也仅仅是出于好奇或者是时尚等。然而,历史上原始部落文物上那些充满神秘怪异色彩的线条和文身图案却一直吸引着人们,现代艺术家也是从中吸取了不少的灵感,可见影响之深。
摘自《新天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