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冻”贵在“冻中有动”
60多岁的老王非常注重养生,深信“春捂秋冻”的道理,所以一直坚持秋冻。前几天气温骤降,老王仍旧穿着短袖汗衫外出锻炼,没想到却冻感冒了。生活中,像老王这样的老年人还真不少。http://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指的就是秋季不要过早过多地添加衣服,适当地冻一冻,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的气候,可预防冬季多种疾病。因为秋天人体的毛孔跟夏天一样,是张开的。随着气温的变化,毛孔会越来越收紧闭合。毛孔闭上了,外界的邪气就不容易侵入,人体对外界的御寒能力也就增强了。“秋冻”其实就是通过调节自身的能力来增强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但“秋冻”不应盲目进行,贵在“冻中有动”。
“秋冻”要讲究度
一是“秋冻”有度,及时加衣:“秋冻”并不是强调一味地冻,在秋冬交替之际,每个人都应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御寒措施,以免发生疾病。因此,“秋冻”时要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人们的体温总是要稳定在37摄氏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像老王这样进入10月份以后仍穿着短袖汗衫,衣服过于单薄,“秋冻”就过度了,难免会感冒。
二是特殊人群不宜“冻”:“秋冻”掌握好适度原则,对人体才有保健作用。所谓适度,靠的是自身的感受,而不是盲目跟风,尤其是特殊人群不宜秋冻。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不但易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胃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情加重。所以,“秋冻”要因人而宜。
三是特殊部位不宜“冻”:“秋冻”时,对身体不同部位要区别对待。有四个部位不仅冻不得,而且还要注意保暖。一是腹部,上腹部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特别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部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经期妇女尤其要加以重视。因此,爱美的女孩秋季最好不穿露脐装。二是脚部,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所以人们常说寒从脚下起,脚冷则冷全身,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三是脖子,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t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四是双肩,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相对比较脆弱,容易受伤。
贵在“冻中有动”
“秋冻”更多的是要我们在冷的环境中进行锻炼,以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呆在寒冷的环境中硬冻着。也就是说,要想抗冻,必须“冻”“动”结合。医生认为,以下运动最适合秋季锻炼。
1.慢跑:慢跑既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对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还能有效刺激代谢,增强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与健美。研究发现,跑步可以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的发生率;能降低胆固醇,防止或缓解动脉硬化、心肺功能衰退等。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享受“空气浴”。如果人们经常处在潮湿的空气中,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人,都应到户外多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
2.冷水浴: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摄氏度的冷水洗澡。可以增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醒;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便秘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进行冷水浴锻炼时应注意循序渐进,要从初秋开始坚持到冬天,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渐低,洗浴的时间由短渐长。冷水浴可分为头脸浴、足浴、擦身、冲洗、浸浴和天然水浴等,可练单项,也可按以上顺序锻练。浴后用毛巾擦干、擦热。
3.登山:秋日登山也具有耐寒锻炼的作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增强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小便酸度升高,有利于排出更多的废物,对人体生理机能有特殊的益处。
4.穴位按摩:锻炼除了身动,还可以手动。常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可达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用穴位防病健身的方法简便易行,哪怕坐着看电视时,摁一摁、揉一揉就可以了。
耐寒运动还可以选择打太极拳、定量步行、越野跑、骑自行车、打网球、气功等。无论哪种锻炼方式,关键都在于坚持和合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