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50417 发表于 2018-8-16 15:45:07

2018研究性学习中的“度”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引导学生把关注的视角投向客观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及能力品性的提升,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个重要的领域。
http://
  笔者以为,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把握好“度”。
  一、数量频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以往活动课程的继承和发展,它所开辟的研究性学习领域绝对称得上是亮点之一,一度大热,公开课多是开题课,或是成果汇报课,走的都是研究性学习的路子;在本区域,教研室曾一度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资料展评(评分与综合质量评估挂钩),各校基本以每月积累一份研究性学习资料为数量标准参与展评;为了指导教师开展研究性学习,每学期还订一份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研究性学习),有教师将其当“教材”,一丝不苟,全部“教完”。这样,研究性学习占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绝大部分课时。
  学生感受如何?据悉,如果研究主题基于学生浓厚兴趣,学生是喜欢的。但此种情况下,主题研究往往会走向引人入胜的深广度,围绕一个主题将花费很多课时,一学期研究性学习主题数量绝对多不起来。倘若非如此,在一个个频繁的主题研究活动中,最初的新鲜感损耗掉后,学生就开始疲于应付了。查资料,写研究报告,成果汇报等就成了语、数之外的另一种负担。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还涵括班队会、校传统活动等非指定领域。需要我们统整、统筹安排以上各个领域,在课时的分配上就要体现对各个领域的思考,用以丰盈学生个性、发展其兴趣。所以,研究性学习,数量上不要过多,每学期1―2个主题为宜。
  二、年级梯度
  实践中发现:研究性学习,从开题到结题,轨迹是如此的一致;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专题采访,研究方法是如此相似;小报、倡议书、研究报告,结果呈现方式是如此相仿。开题课是一个模式一个味道;中年级做调查,高年级亦是。甚至,同一主题,小学在做,初中、高中也在做。各年级没有一个层次梯度。
  细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发现,在课程总目标统摄下,还有各年段的具体目标,这恰恰体现了不同年级的梯度。研究性学习也应细细梳理,建立目标梯度。
  以信息获取和加工这一能力目标为例:
  三年级:能通过定向观察、询问他人等方式,获得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四年级:能通过观察、询问或阅读相关材料的方式,了解知识、寻求答案。能以时间延续或材料类型对信息进行整理。
  五年级:能把观察、询问、查阅文献等方法获得的资料以便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改编。能运用电脑等信息处理工具开展工作。掌握一定的信息传播方式。
  六年级:学会使用采访的形式获取信息,能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索资料。并掌握一定的现场考察技巧。能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达信息。尝试使用现代化的信息传达媒体。
  七年级:能对现场观察活动做规范的观察记录;能对访谈活动做好充分设计和规划。能熟练掌握通过网络搜索资料的技巧。
  八年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信息,学会调查结果的分析。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抽象和具体描述相结合的方式说明问题、表达成果。
  九年级:通过多种渠道获得有用信息,并能根据信息材料特点,选择合适的整理方式和发布方式。
  各年级目标不同且有序列梯度,教师在组织教学时,提出不同高度的要求,进行不同层面的训练,使学生保持一种螺旋上升的学习满足感与能力提升感。
  三、体验深度
  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未知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颤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与探索体验结缘相伴的。经常进行阶段性反思,敏锐发现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的新问题及生成的新主题,可以丰富和深化探索内容,拓深体验。
  “走进广告”中,完成了广告发展史资料收集后,师启发学生分析资料统计表。学生随即发现随着时代的进步,广告形式日益多样化,再也不是酒旗吆喝就能涵盖的。这时师问:你对广告形式的发展有什么看法?交流深入,“影响广告发展的因素”成了新主题。当学生发现产品质量与广告宣传不符时,讨论: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你对广告市场有哪些好建议?学生的研究深入下去,访律师,查法律书,在街头采集大众意见,规范广告市场的建议层出不穷。这样敏锐捕捉新主题,使活动不断走向深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指导效度
  研究性学习进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并不长,加之涉及很多研究方法的运用,学生经验不足以应对这种全新学习方式,故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研究性学习中,不同阶段指导任务不同。开题阶段,指导的根本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主题和方法;深入探究阶段,指导重在了解学生遇到的困难及引导解决问题。对学生兴趣的偏转给出恰当的处理;总结交流阶段,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对过程材料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分析。不管哪一阶段的指导,都要讲究有效性。
  有效指导要把握以下要点:指导要适度。对不同学生,指导力度不同,要从学习者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具体问题的特质和活动情境的特点灵活掌握,给予点拨但点到为止,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发展空间;指导要具体。指导不具体,可以说是当前影响教师指导有效性最为突出的问题,这与教师把握不好指导的度有直接关系。指导具体,主要是强调要关注活动过程中具体细节和活动的具体落实程度;指导要有针对性。指导者要有足够的教育机智,打破课堂?韧狻⒀?校内外的界限,敏锐捕捉学生探究中的新思路,新问题,随机根据具体的学生、问题情境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指导要民主。指导者不要把自己摆到专家或权威的位置上,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要采用引导、磋商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平等地研究,共同解决问题。在指导中要注意对学生不责备、不讽刺,激发并保护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热情和精神。
  总之,把握数量频度、年级梯度、体验深度、指导效度,必能更好彰显研究性学习的活力,课程推进一定能在原有基础上走得更好、更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研究性学习中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