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5555 发表于 2018-8-16 15:44:46

2018借助文本阅读提升语文素养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析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教”与“学”的相关问题,从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评价三个方面研究教学策略,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扩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路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http://
  【关键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语文素养
  身为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一员,有必要进行探讨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策略,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析小学“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教”与“学”的相关问题,从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评价等方面研究语文教学策略,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扩大“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途径,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扩大阅读范围,整合阅读类型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认识它,了解它,才能驾驭它。当学生刚开始接触到非连续性文本的时候,我们要从主观上加以重视。先以课文上的文本为范例,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适当拓展文本类型。让学生从第一次接触开始,就认识到“非连续性文本”的类型特点,这样学生下次再遇到“非连续性文本”时,就会有一定的“元认知”和“近因效应”,对这类文本就会自觉重视、敏感起来。
  比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遇到药物说明书等类似的实用性“非连续性文本”的时候,我们就要充分地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它们隐含的教学价值。在引导学生通过找关键词提取信息之后,介绍文本特点,相机补充其他符合四年级学生学情的几种“非连续性文本”,对几种不同类型的文本依次作具体介绍,如曲线图、表格、漫画等,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样通过找关键词的方法来整合文本中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文本内涵。
  另外,我们语文老师要从细处着手,用点滴灌溉,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于无声处彰显力量。
  例如本人在教学《人类的老师》一课的时候,由于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文中主要介绍了人类模仿生物的特点,将有的生物特有的本领运用到飞机、轮船和建筑等方面的例子。我就充分利用教材的特点,合理地把课文中的“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进行整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他们深层次的思考。文章层次井然,详略适宜,且详写和略写的表达结构十分典型,语言的科学性和生动性兼备,可以成为学生说明性表达的范例。因此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笔者在引导学生概括详写事例的主要内容时,试图引导学生用略写的句式来概括详写的段落,借略概详,并将词语填入表格,这样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把连续性文本转化为表格型文本,让他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结构。
  最后,调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阅读价值是它在很大程度上面对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促进学生提高生活中所必备的阅读能力。有的时候,当学生拿到一种文本阅读时,会产生阅读障碍,读不懂文本,或者不懂怎么读文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生活的习惯,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身边的“非?B续性文本”。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乐趣,从而激发起其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素材,让“非连续性文本”这种偏向理性抽象的文本变得感性形象起来,使阅读不再陌生,让文本妙趣横生。
  二、与“这一篇链接”,提高阅读质量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在提高业务素养和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仔细研究“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明白其与“连续性文本”在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的区别,从而出原有的“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现在使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类型也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每种类型文本的特点,发掘各类文本的教学点和训练点,然后结合实际学情,制定出适宜的教学方法。如在面对一篇图表类的文本时,不应延续阅读“连续性文本”时的阅读习惯,询问“学生读懂没,读到了什么”这样大而笼统的问题。而应引导学生观察表格的特点,从横向和纵向两大方向去思考和观察,先归纳横向的走向,再概括纵向的信息,让学生有方法可循,读起来就不会不知所云了。当然,找出横向两种信息之后,还应学会整合,建立两者间的关联性,尝试使用逻辑性强的句式来表述自己的发现,如“……随着……的变化而变化(需具体说出变化的特点)”等。这一点,又可以建立语文和数学之间的联系,通过跨学科的整和教学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力。
  三、完善阅读评价,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评价时,应采取过程性评价措施。除了关注学生阅读的量之外,更应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能够培养什么习惯,增强什么样的能力。如在实用类的文本上,侧重评价学生是否能快速找到文本所提供的关键信息,是否具备了信息检索、筛选和整合的能力。而在知识性的文本中,侧重评价学生是否读懂文本内涵,是否能将文本内容内化、概括成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而在图文性的文本中,侧重评价学生是否能看懂图意,将显性抽象的知识迁移成具体的语言文字,明白图文的走向与动态,并对图文做出解释,联系自身实际谈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形成评判性思维。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是一种较为新颖的阅读形式,而关于它的研究尚且处在起步阶段,笔者结合了自身的教学实践,试图寻找有助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期对本人今后的阅读教学产生促进作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在这个“大语文”的时代,既能体会到语文的人文性,又能发掘其工具性,成为一个思维力强,阅读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而在这条路上执着探索的教师们也必将上下求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借助文本阅读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