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保守治疗青光眼术后持续性低眼压浅前房6例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应及时合理治疗。对于持续性浅前房低眼压超过1周以上者,采取保守治疗6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http://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例中男2例,女4例,年龄50岁以下1例,50~70岁5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
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为常规小梁切除,术后持续眼压T-2,中央前房存在但极浅,周边前房消失。采用双眼绷带加压包扎,散瞳每日或隔日球结膜下注射阿托品+地塞米松。全身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静滴20%甘露醇5~7天。
结 果
6例患者均在10~14天内前房形成。
讨 论
低眼压浅房的原因为房水引流过盛,脉络膜脱离,房水分泌减少,房水逆流和晶状体-虹膜前移所致。局部双眼绷带加压包扎及房水抑制剂应用的目的是防止眼球过多活动,减少房水生成,减少房水从切口处漏出,压迫滤过泡,防止滤过过盛,促进前房早日恢复。散瞳、激素及甘露醇的应用为减轻睫状体炎症反应和水肿,防止虹膜后粘连,松弛睫状肌促进脉络膜的血液循环,拉紧晶状体韧带,浓缩玻璃体相对扩大玻璃体腔,促进虹膜-晶状体隔离后移,恢复前房。
通过本研究显示,笔者体会到因本院是基层医院不能做眼部超声波检查。故本组病例中可能有脉络膜脱离患者而未检查清楚。笔者认为对于浅前房低眼者,只要眼部充血轻,无刀口渗漏,不管是否有脉络膜脱离,按此处理。卧床休息。多可治疗成功。青光眼术后低眼压,前房部分形成或极浅者。眼部无明显炎症,无角膜水肿及角膜内皮与晶体未接触者均应积极采取保守治疗,并每日换药,严密观察其动态变化,若保持不变或微有进展者,不妨多观察几日,以期前房自然恢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