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起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摘 要 目的:对一起由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分析。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结果:经实验室检验,结合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确认为一起由沙门菌属B群,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结论:发生食物中毒的原因与熟食未热熟与砧板生熟不分造成的交叉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并在食用前未能将熟食彻底完全加热透有关,从而细菌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而引起的食物中毒。http://
关键词 沙门菌 食物中毒
沙门菌在自然界中分布较广,大多数存在于家禽、飞鸟和家畜、鼠类及某些野生动物的肠腔和内脏中,当禽畜发病时,细菌就可以从肠道淋巴侵入血液而遍布全身组织,如果食用时没有彻底加热或生熟食品交叉感染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尤其是食用病死的畜肉,中毒机会就更大,除了家禽、家畜广泛存在沙门菌外,鱼类、蛋和蛋制品也经常带有沙门菌。有人曾做过调查,在10份蛋清中,发现3份有沙门菌。因此,吃未加热的熟食或吃生鸡蛋也较易引起沙门菌食物中毒。2009年6月22日某饭店发生了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和实验室检验证实是一起由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流行病学调查
发病时间及人数:2009年6月22日中午,李家在某饭店招待亲朋好友,在当天14时起,陆续有进餐人员出现恶心、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截止到第2天上午9时,共发病15例。
人员分布情况:6月22日中午就餐人员共78人,总发病数25例,发病率19.2%,其中男性9人,女性6人。
现场调查:该餐厅食堂从业人员有4人未取得健康证,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厨房简陋,无备餐间,冰柜、冰箱生熟食品混放,防蝇设施不完备,展板,刀具、生熟不分。当天菜谱为凉菜、熟食拼盘、排骨炖豆角等,主食为米饭。
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症状是发热37.9~40.1℃,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患头痛、乏力、食欲不振,重症患者有脱水、休克等现象,潜伏期2~19小时。发病高峰在进餐后5~10小时。经及时用药和对症治疗,全部患者于发病后72小时内治愈出院。出院后身体状况良好。
实验室检验
标本采集:6月22日17:00,疾控中心接到上报疫情后,赶赴医院进行现场及患者采样,采集患者肛拭11份,餐厅人员肛拭2份,砧板、刀具涂抹标本各1份,共15份,其他剩菜未能采集到。
方法与材料:检测方法:根据GB/T4789.4-2008及《沙门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 13-1996进行肉汤增菌培养、分离、再施培养生化反应、血清学检定,以上用试剂购于杭州生物制剂公司、北京陆桥公司、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有试剂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对15份检样分别作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可疑菌落在SS琼脂平板上生长,黑色菌落,中等大小,边缘整齐菌落。以无菌手续挑取上述平板菌落,接种在TSI琼脂斜面。见表1。
生化反应:斜面置36℃24小时观察结果如下。
血清学鉴定:分别用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诊断学清,于疑似菌落做血清凝集实验,沙门菌属血清凝集呈阳性反应。其他阴性。
讨 论
沙门菌食物中毒易发生于夏季5~9月,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食品,如熟肉类、蛋类、凉菜中,被污染的动物性食品夏季温度较高下存放时间过长,并在食用前未彻底加热;将会导致细菌大量生长繁殖,食用后易引起食物中毒。该饭店提供的熟食在购买后当未放入冷藏柜中,厨师用生熟不分的案板和刀具将其切开,又未经加热后售出而引起的该事件发生。该饭店的食品从业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完善卫生制度,以减少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表1 生化反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