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64980 发表于 2018-8-16 12:01:45

2018ICU重症患者76例重病抢救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在ICU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重症患者76例,对其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采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对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治疗的效果。结果:患者死亡率为6.6%,通气前后HR、CVP、MAP、动脉血pH、PO【sub】2【/sub】、PCO【sub】2【/sub】、HCO【sub】3【/sub】【sup】-【/sup】及SO【sub】2【/sub】均显著改善。结论:在对急性重症者进行抢救时,根据患者情况适时采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快速纠正患者的低氧状态,为成功抢救患者打下基础。
http://
  关键词 ICU重症患者 急性左心衰竭 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有效途径,能有效地预防呕吐物反流入气管,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辅助通气,是复苏抢救急危重症患者最常用的方法,针对危急患者进行抢救工作呼吸道保持通畅将为后期抢救争取时间和创造机会,在临床实践中对于各类患者的抢救均以改善呼吸道情况并进一步减轻心脑脏器继发性损害,各类危急重症患者在无法自主呼吸维持机体供养的情况下,采用人工通气改善血液含氧,缓解组织和重要脏器的缺氧对于患者后期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月ICU病房收治重症患者76例,男42例,女34例,年龄37~61岁,平均51.2岁。其中左心衰竭患者14例,多发伤患者2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例,交通外伤并发呼吸功能不全患者11例,支气管扩张并肺部感染8例,重型脑外伤3例,心肌梗死伴心脏骤停4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患者均进入昏迷状态,指趾皮肤均出现紫绀现象。
  方法:患者于ICU监护室进行抢救,监测心率(HR)、动脉血pH、PO【sub】2【/sub】、PCO【sub】2【/sub】、HCO【sub】3【/sub】【sup】-【/sup】。当采用传统的鼻饲给氧或者面罩给氧以及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利尿、强心、镇静、扩血管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患者出现呼吸窘迫、意识障碍等现象时,应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行紧急经口或鼻气管插管,应用PB840型呼吸机进行通气。若患者在接入呼吸机后出现情绪烦躁,而影响通气效果时,应静脉注射镇静剂。开始选用辅助控制模式,待患者氧和改善,循环系统相对稳定后,改为压力控制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机械通气前后患者的皮肤颜色、意识状态、肺部?音状况等指标。统计机械通气前及2小时后的心率、动脉血pH、PO【sub】2【/sub】、PCO【sub】2【/sub】、HCO【sub】3【/sub】【sup】-【/sup】指标。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r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76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皮肤紫绀明显好转,71例患者意识由昏迷、嗜睡转为清醒,32例患者的肺部湿性?音显著减少;死亡5例(6.6%),其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致命性心律失常。所有患者通气前后各指标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
  
  讨 论
  ICU重症患者中,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是其中较为危重的一类疾病。急性重症左心力衰竭患者因其血液循环系统发生故障,会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潴留症。在抢救治疗过程中,采取快速有效地措施纠正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成功抢救的关键,增加组织氧供机械通气目前是最好的纠正缺氧的办法,尤其是对已经处于昏迷、呼吸显著变慢甚或呼吸将停的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紧急气管插和管机械通气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持续的正压通气可使患者胸腔压增加,减少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左心室前负荷,调整左心室充盈,达到改善心功能、提高心输出量的作用。
  机械通气可以使胸腔内压和肺容量产生变化并对减低心脏负荷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对心率和心脏收缩和其他脏器的功能产生正面影响。进行通气时可使机体血管阻力降低根据患者不同疾病所导致的呼吸衰竭进行控制,无论患者因哪种疾病引起呼吸衰竭导致肺部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异常进行通气治疗均可以提高血氧浓度对呼吸功能进行改善,为后期针对性抢救,争取有效时间。在本次患者因各种外伤、心脏衰竭、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心肌梗死等在ICU进行抢救均采取机械通气,针对患者不同病情改善自身呼吸状况和对心脏、脑、重大脏器进行有效的减压,在通气2小时后对患者缺氧状况已经明显纠正并对心率、动脉血气有所改善且趋于稳定后进行针对性抢救对患者生命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为重要原则之一,在此基础上可对心脏、脑等重要器官消耗进行有效缓解,但仍需对患者呼吸道异物进行清理。患者在检查和运送过程中随时会发生窒息或呼吸抑制等威胁生命的情况,进行插管通气则对其产生了相应的保障。施行心肺复苏时,插管后可经气管内给氧、给药,极大地方便了抢救操作和提高了抢救效果。在进行插管时应正确且事宜把握好插管时机,要求ICU医生对相关技术要熟练且对插管时机判断要准确。如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或生命垂危时要及时进行插管通气,同时检测血氧状况、动脉状况和心率等。
  镇定剂的使用在心脏等相关病症进行通气抢救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机械通气治疗时由于插管刺激和吸痰将会引起患者憋气、胸腔僵硬和支气管发生痉挛等与呼吸机非同步呼吸的现象,使二氧化碳无法从患者体内有效排出并将影响氧气像体内输送;如患者在未丧失意识的情况下均会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一定影响, 加之对患者进行监控和制动,会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烦躁等不利心理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呼吸、心率增加并伴随血压升高和体内氧消耗,反而会发生心衰或心率失常从而增加死亡率。而镇定剂配合治疗可以有效减少人机对抗并对控制呼吸频率具有辅助作用,并能是患者减少插管而引起的不适感;对吸痰引起的胸内压增加,通过镇定剂配合治疗可降低胸内压可使患者接受频繁吸痰操作而减少患者焦虑或恐惧心理所产生的拔管意识。在进行插管通气的1~2小时为关键阶段,此时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在给予镇定剂配合资料后可对机体代谢和体温进行降低,同时组织和器官的耗氧量也会相应减少。针对老年人食用镇定剂时必须根据病和脏器功能进行合理选择,因镇定剂存在潜在不良反应,如选择不当将会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必须注意镇定剂所产生的相关不良反应。危重心衰患者会因输液量和例尿素等限制存在之低血容量,此类患者在选择在镇定剂使用前要对血容量进行确认,给药时也要小剂量且间断给药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发生意外。
  本组研究显示,在采用传统给氧方法不能缓解患者的病情时,采用紧急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可以快速有效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快速纠正患者的低氧状态,为成功抢救患者打下基础。患者的死亡率大大低于文献资料报道的采用传统面罩给氧或者鼻饲给氧抢救急性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及时通过插管建立通畅呼吸道和有效呼吸,从而使大脑及自主循环氧供应得到保障,可大大提高垂危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都军,再吐娜.机械通气在抢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医学理论与实[J].2008,21(10):1174-1176.
  2 方保民,孙铁英,柯会星.早期应用无创通气治疗老年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6):636-639.
  3 Sesster CN,Varney K.Patient-focused sedation and analgesia in the ICU[J].Chest,2008,133(2):552.
  4 Branson RD,Johannigman Jh,Daugherty EL,et al.Surge capacity mechanical ventilation[J].Respir Care,2008,53(1):78.
  5 张耘,徐磊.机械通气对急危重患者辅助呼吸治疗32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8,30(5):713-714.
  6 张赣辉,龚勋,周别,等.机械通气联合镇静治疗抢救急性左心衰并呼吸衰竭24例[J].陕西医学杂志,2008,12(37):1608-1670.
  7 张伟,黄玲,秦英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正压设定的临床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6,18(6):367-369.
  
   表1 76例通气前后各指标情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ICU重症患者76例重病抢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