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方向”之思 “标准”之学──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意蕴与价值
有语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纵算此语言过其实,而儒学之于中国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实为任何思想学说所难及。对儒学的研究与反思也是历久弥新的问题。而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近代,在西方自由主义权利话语的冲击下对儒学的态度基本上趋向两极:要么穿凿附会把源于西学的自由主义观念强加于儒学,孔子似乎成了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伟大先知;要么憎恨批判,认定儒学为现代民主政治和权利文化的绊脚石,要打倒孔家店。在当今学界,赞颂者既有如强调儒学“内在而超越、为现代民主科学奠定形上根据”的新儒家,也有如认定“孔子为万世立法‘’也能为当今的制度建设开出若干具体良方的所谓当代”公羊学家“;批判者亦然视儒学为专制主义的渊源。当然,对儒学的认识中更为常见的似乎是认为儒学与政治无涉,连西哲黑格尔也认定儒学只是”道德训条",国内人们更乐于称道的是儒学的“人生哲学”、“人生智慧”……这诸多聚讼纷纭见仁见智的论说,究竟是“千江有水千江月”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倘若孔子重生,他是欣喜于“百家争鸣”的气象?还是继续喟叹一句“知我者,其天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