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鞍山市“好人好报”价值导向的构建对策探析
摘要:好人好报,以德报德让德高者得以彰显,让施善者得以福报,是中华民族道德标准的体现,也是时代稳健前行的强大动力与重要基础。好人好报价值导向在于引导群众推崇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形成善行者的行为受褒奖、受尊重的社会风尚,引导和鼓励人们争做身边好人,促进我市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提高市民的文明程度。 关键词:好人好报;价值导向;构建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32-0048-01 好人好报,以德报德让德高者得以彰显,让施善者得以福报,是中华民族道德标准的体现,既承载了国民对美好生活、美好人性的崇敬向往,也是时代稳健前行的强大动力与重要基础。当下中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困惑阶段,人们道德水平滑坡,价值观混乱,鞍山这座老工业城市处于经济变轨的敏感阶段,也未能逃脱整体社会礼崩乐坏的不良影响。好人好报价值是社会亟需的,也是鞍山这座城市需要的,这既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塑造的榜样,也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目前鞍山正在申请文明创城,所以做好好人好报价值导向的构建工作,让鞍山涌现更多的好人好事、让善人善举更多的被宣传报道和赞扬鼓励,对于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鞍山市的社会文明程度、促进鞍山市的社会和谐和稳定,确保鞍山市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鞍山具有好人文化的深厚底蕴 鞍山是雷锋生活和工作的城市、1958年雷锋赴鞍钢工作,起先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1959年,又被调整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至1960年1月入伍,雷锋在鞍钢工作了1年2个月。虽然只有短短1年多时间,但雷锋在鞍钢这段工作经历,让鞍钢职工和全体鞍山人无比骄傲,让鞍山这座城市有了雷锋精神的直接体现。鞍山也是孕育了孟泰、王崇伦、白雪洁、郭明义、冯志国、柏剑等普通又不普通,平凡而又不烦的英雄人物的沃土,尤其是郭明义。2010年9月24日,郭明义同志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2月14日,郭明义荣获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其颁奖词为: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2012年3月2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2012年11月14日,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2013年10月22日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如今,郭明义爱心团队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有近400支分队,爱心团队志愿者将近72万人。他们以郭明义为榜样,积极投入到扶危济困、无偿献血、捐献遗体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等公益活动中去。郭明义及其率领的爱心团队对鞍山文明创城贡献了星星小火,却可以形成燎原之势。 二、构建好人好报价值导向的对策 第一、让制度成为建立好人好报价值导向的有效保障。好人好事会引发社会关注,合理安排社会制度,用来保障好人好报价值导向。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细化保障办法,适时出台《鞍山市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为好人好事行为提供法律保障,政治上给荣誉、社会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生活上给保障。;适时出台有关对善行者贷款优惠、生活扶持和给与相关待遇的政策;各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要对本企事业单位、学校或社区中出现的帮人、助人的善行者及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千方百计地为善行者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用理性的制度保护道德英雄,以营造好人好报、以德报德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二,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宣传作用,为建立好人好报价值导向营造舆论环境。鞍山电视台、鞍山人民广播电台、鞍山网、鞍山日报等主流媒体要开办好人好报专栏(栏目),积极开展好人好报的新闻宣传;新闻媒体要减少好人难当的报道;新闻媒体要对受救(助)者讹诈施救者的行为进行大力鞭挞。对影响较大的受救(助)者讹诈或故意冤枉施救者的人或事要敢于曝光;主流媒体可以把宣传好人好报的活动与宣传感动鞍山人物和鞍山道德模范人物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使好人好报具有远近皆宜的示范效应。组织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好人好报价值导向的社会合力。组建鞍山市身边好人后援团;将我市的慈善事业与褒奖好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各类慈善组织设立援助鞍山市身边好人专项基金;提倡各社会组织和个人资助、帮扶鞍山市的身边好人。 好人是任何社会都关注的,好人代表着社会道德的高度,每个社会都会涌现出好人的代表,好人能够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学习好人能够促进社会正气的弘扬,凝聚社会正能量。平凡演绎伟大,敬业铸就辉煌,善举创造美丽。多年来,鞍山人一直在为此努力文明创城,愿鞍山成为素质鞍山、美丽鞍山、诚信鞍山、幸福鞍山,实力鞍山。 [参考文献]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组编.当代雷锋郭明义.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0. 周宪.审美现代性批判.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