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运用微博完善社会转型期地方社会治理机制的方法分析
关键词:城市;治理机制;社会转型期;微博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复杂的社会问题,改革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体制,培育公民社会以实现政府与社会合作的现实需求呼之欲出。而如今流行于全球的治理机制的内在规定性是在现代有限政府和成熟公民社会基础上,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持续、有效的互动与合作以处理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治理机制在中国社会推行是否必要和可行,以及具体的实现途径问题,是我们关心中国现实不得不考虑的。
一、社会转型期中国城市推行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正处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深刻变化。建国之初至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社会,社会结构以地缘关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人们的日常生活通常与特定的场景、特定的地域以及特定的人群紧密结合,个体长期束缚于乡土、社区、宗教、行会以及家庭等这些长期性、稳定性、封闭性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传统社会道德得以建立和盛行而社会个体的利益表达也被消融在其所处的社会关系共同体的利益表达中。而与之对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则是全能主义或威权主义的社会管理体制,国家与社会高度一体化,国家是社会生活的组织者,是唯一的中心,不存在西方国家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更不存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以及公民社会对于国家的监督。然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从原来稳定、封闭的状态迅速转变为流动、变化的状态,其私人领域逐渐摆脱全能主义的阴影。在市场经济大行其道的背景下社会个体的交往范围逐渐摆脱了以往关系共同体的束缚走入更为广阔的空间,其利益表达也从关系共同体的利益表达中解放出来,急需新的有效的利益表达途径。在社会个体利益表达激增的同时,社会利益冲突不断升温,而由于社会个体的交往范围已大大超过了以往关系共同体的范围,因此在关系共同体中产生和适用的传统道德已无力规范现今广阔的时空范围,建立的新社会规范需要获取新的社会认同。 简历大全 http:///html/jianli/
从前城市政府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体现在:第一,新社会规范的建立和维护需要社会成员的内在认同,而缺乏广泛社会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地把社会规范的外在强制转化为社会成员的内在认同;第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对城市政府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和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地方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满足公众需要、获取政治合法性上必须和社会展开合作;第三,市场经济下对于城市政府现代性构建和公共服务的要求,需要社会对政府实现有效的体制外监督。总之,必须扩大社会成员的政治参与,强化社会监督,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共赢。而治理机制就是强调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广泛合作、上下互动,通过合作、协商、确立认同和共同目标、建立伙伴关系来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35但治理机制是一个舶来品,它首先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建立实施以西方国家的现代性政府和成熟的公民社会为基础,而在政府的现代性构建和公民社会的发育都不甚完备的情况下,治理机制在中国城市推行有没有可行性呢?浙江大学王诗宗教授在《治理理论及其中国适用性》一书中运用杰索普的策略性关系性分析路径论证了治理在中国社会的适用性。123-140本文认为也是可行的,其主要基于两点考量:首先,解决地方社会事务的现实性需要和城市政府的政治合法性获取都需要治理机制确立,这也是推行治理机制的必要性,虽然现有的政治体制现状和治理机制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冲突,但我们可以通过微观层面的作为逐步改善宏观的政治体制;其次,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想一想,当年中国政府决定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是否具备了西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一系列条件呢?这其中或许就体现了后发赶超型的中国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宏观指导和理性构建下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路径。然而中国城市在推行治理机制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城市政府运作的主导地位(国情使然)和重视与治理机制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建设(中国社会发展路径的短处),这也是后发赶超型国家依靠政府宏观指导和理性构建的发展路径需要注意的问题。http://
二、微博中国城市推行治理机制的媒介
受治理机制内在规定性要求,城市治理机制的良好运行需要政府的民主制行政①和公民社会的广泛参与。民主行政即是参与式民主在政府行政方式上的体现,公民的广泛参与亦是参与式民主的题中之义。对此,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协商民主可以对城市治理机制的内在规定性做较好的阐释。哈贝马斯强调民主意志形成过程的功能要求应当在于政治公共领域的交往过程当中,而政治公共领域的基础是市民共同体,中介是大众传媒。这样,同样的议题在同一时间内就会形成一种公共舆论,使各种议题和立场产生政治影响。176协商的过程依赖于一个政府与公民能够自由充分交流的公共领域,民主行政和社会参与都要借助于这样一个平台,构建这样一个平台有哪些要求呢?首先,利用这个平台,政府可以及时、直接、准确地掌握社会的第一手资料,对社会信息的任何加工都会渗入加工者的主观意图,不利于政府对社会真实信息的整合。其次,公民和政府可以在这个平台进行广泛、持续的交流互动,规避搭便车现象的发生。②现实社会中,如何构建这个公共领域呢?我们可以把目光投向微博这一传媒③,看它能否满足公共领域的一些要求。 作文 http:///zuowen/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网民使用率为50.9%,比2011年底增加2.2个百分点。社会对微博的接受程度可见一斑。微博的流行与它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首先,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和外部API接口等多种途径发布信息,这样的技术就保证了信息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被任何一个微博用户发送出去。这样的速度和覆盖面令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相形见绌,另外在传播内容上更是包罗万象,从文字到视频、从国际热点到地方美食。其次,在微博时代,网民不再只是单纯的受传者, 论文网 ht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