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不成文宪法”:英国宪法学传统的启示
不成文宪法:英国宪法学传统的启示一提到自由主义的宪政理论,人们经常使用英美宪政(Anglo-American constitutionalism)这个概念。这一方面在于强调英国宪法与美国宪法在自由问题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在于强调英美宪法背后共同的普通法传统,以至于出现了普通法宪政主义的说法。但这两种观点都需要深究。
英国宪政传统中确实强调自由,但它一方面强调贵族的自由,另一方面强调传统文明秩序中形成的自由,由此自由的伦理基础乃是高贵(nobility)。这显然属于保守主义的自由观,伯克是其捍卫者,洛克、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都是其支持者或同情者,都强调商业、德性与自由之间的内在相关。而美国的自由则是《独立宣言》所主张的人人平等之下的自由,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法国传统,而非英国传统。美国宪法与英国宪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待法国大革命的不同立场。柏克在《法国大革命随想录》中就从英国宪法出发攻击法国大革命,而作为《独立宣言》的起草人之一,潘恩在其《人权论》中则站在法国宪法的基础上,彻底批驳了柏克捍卫的英国宪法,宣称人为的高贵(artificial noble)在自然的高贵(Noble of Nature)面前相形见绌。在潘恩看来,英国宪法与法国宪法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强调英国人的自由、专制时代的贵族自由和历史传统中人为塑造的自由,而后者强调公民自由、民主时代的平等自由和自然状态下上帝创设的自由。这两种自由理念无疑有天壤之别,而美国独立革命就继承了法国大革命的宪法传统。方纳教授在其名著《美国自由的故事》中生动地讲述了自由概念如何从英国人的特权(privilege)在美国变成推动不同种族、阶层的人以自由的名义追求人人平等。http://
至于普通法宪政主义这个说法,若强调普通法所保护的自由,则需要区分上述两种自由,若强调司法权与统治权的关系,则不能不面对司法审查问题。通常认为,普通法对美国宪政的最大贡献莫过于马歇尔在马伯里案中将普通法中法院的职责就是告诉人们法律是什么的司法判断原则篡改为告诉人们宪法是什么,并因此宣布立法无效的司法审查原则。尽管美国人倾向于将司法审查的起源诉诸英国大法官柯克(Coke),可由法官宣布议会主权的命令因为违宪或违反自然法而无效,对柯克乃至后来的英国宪法学家们来说显然是陌生的。以至于前些年,英国因欧盟人权公约而引入美式司法审查制度,在英国司法界和法学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显然与英美宪政无关,而属于后冷战时期全球宪政美国化导致的世界宪政主义(world constitutionalism)的一部分。
其实,英美宪政本身就是一个政治的概念,这个概念的建构是为了在冷战背景下显示自由世界与社会主义国家继承的欧陆革命传统的区别,从而在政治哲学中构造一种反革命的政治理念(即如何用宪法来终结革命)。然而,这个概念过分强烈的政治性及其意识形态的党派色彩不仅把美国独立革命时期的思想家们,比如潘恩、联邦党人或反联邦党人,降格为目光短浅的反革命分子,看不到他们为全人类探索良好政治秩序所承担的使命,更妨碍我们认识美国宪法在人类历史上真正的革命性贡献,即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宪法概念。一如潘恩所言,宪法不是仅仅在名字上存在,而是在事实上存在。它不仅是理想,而且是一种事实的存在。宪法是先于政府而存在的东西,政府只是宪法的造物。http://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constitution这个频繁出现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中世纪政治思想家们著作中的古典政制概念变成了一个现代的宪法概念,前者强调政制乃风俗民情(mores)的自然产物,而后者强调宪法乃是人为创造的产物。由此,美国宪法绝非历史传统中成长起来的普通法,而是启蒙思想家根据自然权利学说人为创造的律法(Law)。正如世界和万物是上帝的创造物,那么国家则是由人的宪法构造,霍布斯所理解的利维坦这样的人造国家,并没有在英国实现,而是在美国实现了。不同于欧洲十六世纪以来主权国家的兴起以王朝世系或民族为基础,美国的建国基础既不是某个民族,也不是某种历史文化传统,而是宗教信仰以及这种信仰下产生的宪法。正因为如此,美国例外论者往往在创世记的意义上来理解美国,美国宪法也真正获得了类似于圣经的地位。恰如考文教授所言:宗教改革以天经地义的《圣经》取代了一贯正确的教皇;而美国革命用一纸文件的统治取代了国王的统治。(《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序,考文著,强世功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一九九六年版)美国宪法解释中的原旨解释与自由解释(或德沃金的《道德阅读》)对美国宪法的不同理解类似于基督教中的旧约与新约。http://
由此,美国宪法实际上是哈耶克所批评的唯理主义的欧陆传统的产物,美国宪法与英国宪法实际上反映了两种完全对立的宪法观。其一是其根本法下的人民的自觉设计的新概念,新的宪法定义;其二是古老的传统观点,其中,宪法这个词仅仅适用于从某民族的现实制度和它们的发展中推演出来的实在原则。(麦基文,2页)美国宪法的这种唯理主义特征就体现在美国宪法是一部人为设计的成文宪法(written constitution),马歇尔在创立司法审查学说时就特别借重于成文宪法思想。如果以美国宪法的标准看,英国根本就没有宪法。在潘恩对英国宪法的众多批评中,一个概括性的批评就是英国人对宪法一词喋喋不休恰恰证明英国根本就没有宪法。潘恩的批评固然是为美国独立革命张本,可连对英国政体充满向往的托克维尔也认为英国宪法并非真实的存在。
在整个启蒙时代,英国人的自由曾经令欧洲人神往,而英国宪法也被看做是继承了罗马和欧洲中世纪混合宪法(mixed constitution)思想的衣钵,成为启蒙思想家探索良好政体的范本。而美国宪法的出现使得成文宪法的现代性特征成为宪法的标准模式,以至于任何新成立的国家都必须制定成文宪法。十九世纪以来,英国宪法缺乏成文宪法典的形式和英国人的自由一样越来越遭到了质疑,英国不仅承受着边沁等推动的成文法改革的压力,自然也承受成文宪法的压力,因为按照美国宪法的标准,英格兰却成了例外。英格兰,也许是现代欧洲国家中最具宪法精神的国家,但却是唯一没有将其宪法诉诸正式文件的国家(麦基文,11页)。为此,英国宪法学家们不得不面对成文宪法难题,解答英国是否有宪法的问题。这种问题意识差不多构成了英国宪法学中隐秘的传统。http://
梅特兰的《英格兰宪法史》就可以看做是对这些问题的尝试性回应。这部著作通过历史研究来挖掘和整理英国的宪法实践及其宪法传统。梅特兰在书中实际上区分了:constitution与constitutional law这两个概念,后者类似美国宪法那样作为法律而存在,而前者则具有更广泛的古典内容。梅特兰所撰写的著作属于constitutional history, 其中大量的内容是关于土地法、财产权、刑法、行政法等,而直接标明宪法(constitutional law)的只是一小部分内容。在他看来,要真正了解英国的constitution,就必须了解英国的土地法,因为英国议会的发展差不多依附于不动产法。同样,要理解十七世纪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宪法斗争,就必须理解当时的刑法和刑事程序法,比如令状和人身保护令。而除了这些法律,还包括宪法道德或宪法实践的规则,宪法习惯,宪法惯例或宪法默契。
htt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