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
县(市)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其改革与发展进程如何,对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如何推动县域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促进其快速健康发展,应对入世新要求,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农业生产经营小规模与大市场的问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超小型”经济保持了农民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其弊端日益显现,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发展市场农业的制约。一是与市场农业对资源配置合理性的要求相矛盾。从目前农村劳力、农用机械、技术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看,小规模生产存在着劳动力的过多浪费、机械化程度低、技术水平不高和投入单薄等不合理状况,增加了农产品生产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二是与市场农业对经营方式规模性的要求相矛盾,使得分散经营的产品即使是与市场对路的,也会因缺规模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三是与市场农业开放性、灵敏性的要求相矛盾。由于思想观念问题和市场的不确定性,农民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灵敏度不高。
笔者认为,实现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就是要紧紧围绕市场,坚持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思想,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产品规模化、批量化、商品化,不断提高产出率、优质率、市场占有率,全面推进县域农村经济发展。
(一)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调整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农业的服务业和非农产业分流。
(二)大力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项目申报、审批及土地征用、税费征缴等方面予以优惠,依托农业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和引进科技型、流通型、加工型龙头企业。今后,应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适应市场的不同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三)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民经纪人是农产品销售流通的主体之一,为一方农民调整种植结构作出了很大贡献,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着力培育、管理、支持农村经纪人,在经济上给奖励、政治上给地位,及时为其解决难题,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
(四)引导发展农产品产销协会。运用市场机制,按产业和经济流向,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覆盖的原则,引导组建以农村能人牵头的各类农副产品产销协会,带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村经济服务。
二、生产力水平低下与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
县域科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科技意识淡薄,劳动力素质低下;二是科技推广应用水平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三是科技推广应用面不大;四是科技人才缺乏;五是缺乏足够的科技投入等等。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分析,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市)”战略,依靠科技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一)突出科技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这一契机,全面加强对外经济和技术合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高科技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大中城市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前来兴办高新技术项目。二是着力盘大盘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使之真正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龙头。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培育、扶持一批具有活力的中小科技型企业的成长壮大。
(二)突出技术创新,改造和提升传统工业。一是利用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二是注重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努力抢占科技竞争的制高点,促进技术优势与资源优势相结合,并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三是加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技术比武活动,激发工人群众的小改小革和创造发明的热情。
(三)突出农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包括农作物良种化、高效养殖科技、农产品加工技术、避灾农业科技、农村科技引导与培训。
(四)增强科技意识,创造科技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加大研究开发机构的建设力度,建立完善专家顾问制度,积极推行科技人员以技术投入和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分配,充分发掘科技人员的潜能。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科技投入体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