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22413 发表于 2018-7-17 09:45:24

2018浅析东北地区老工业产业再造和模式选择

   [摘要] 本文分析了制约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地理、资源、体制等因素,提出振兴的关键在于发挥其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培育和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参与全国或区域分工。而产业结构改造模式应依次采取计划型模式、干预型模式和竞争性模式。还应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力度,处理好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
  [关键词] 比较优势 产业再造 调整模式
  
  东北地区工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资源、观念、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的制约,除了影响产业结构的共性因素外,还有其本身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
  东北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在传统农业的耕作条件下,可供利用的仅限于可耕土地,加上过度开垦,不仅未获收入,反而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十分有价值的资源如森林、湿地、草地、水源惨遭破坏,致使水荒在东北地区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并呈现出强劲的蔓延趋势。沙尘暴最近几年时有发生,病虫害也时有大面积发生。多数贫困地区早己背上了恢复生态环境还人类历史之债的沉重包袱。而且,由于对矿物能源的长时间过量开采,东北矿资源有衰竭的迹象,这样不仅产业结构调整难以得到矿务能源的支持,而且这些能源单位的出路问题反倒成了制约产业结构难以调整的障碍。
  相对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来说,东北的经济体制改革比较缓慢,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思想在市场主体的思维中还占有一定的地位。政府对市场行政干预过多,效率低下,条块分割现象十分严重,生产要素、资源要素等资源流动性不足。市场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还不能起到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得产业结构调整受到严重制约。现今还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的状态,存在着战线过长、分布广、组织结构不合理、生产能力利用率低和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因此,国有经济改革进度的落后也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难以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东北科技水平的滞后的主要是在科技成果转换的环节上。2002年东北地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国的11.75%,而专利申请授权和国外收录论文仅占全国的7.26%和9.32%;大中型企业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全国的11.70%,而所产生的专利申请仅占全国的4.76%;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全国的9.20%,而所产生的专利申请仅占全国的2.92%。这些数据对比表明,东北地区不仅存在科技投入问题,而且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也很不成比例,科技创新效率也不尽人意。造成东北地区科研成果转换率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资金问题。科研成果的应用需要资金的投入,没有资金的投入,再好的科研成果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实施;二是人才缺乏。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东北地区自己缺少成规模经济投入能力,同时又不具备引资开发的条件与环境。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但多数因不配套和缺乏可操作性而未发挥真正的作用。另外为“三农”和民营企业服务的机构主体单一,渠道少,机制不灵活,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缺少能为其提供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多方位服务的机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浅析东北地区老工业产业再造和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