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从技术环境论看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技术引进与选择
[摘要] 技术环境的优劣决定技术水平的发挥,而技术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技术环境的改善。西部民族地区企业的技术引进必须考虑引进技术与其生存环境的匹配,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应该重视企业技术环境的改善。[关键词] 技术环境 民族地区 企业 技术引进
技术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作为系统的技术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从技术环境的角度研究企业技术引进与选择的著述不多,本文尝试从技术环境的角度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企业的技术引进与选择作一些探讨。
一、技术环境论及其意义
从系统的观点看,技术是一个由诸要素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系统,它是主体的知识、经验、技能和作为客体的工具、机器在社会生产中的动态整合过程。技术系统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技术系统的功能,而功能作为系统所具有的能力,必须通过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表现出来。
环境是与系统内部要素发生直接的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作用而又不属于系统的那些事物,技术环境就是与某个技术系统发生关系而又不属于该技术系统的各种技术和非技术要素。系统存在于环境之中,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其生存的环境,而缺乏相应的技术与非技术条件,该技术就不能正常发挥其能力。由于技术不是孤立的存在,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系统的技术可能又是另外某项技术的环境,它与其它技术、非技术因素一起构成更高层次的技术系统。也就是说,技术的系统特征不仅指技术自身具有系统性,而且指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组织结构及相互作用也具有系统的特征。以钢铁冶金行业为例,炼钢中的转炉技术属于较低层次的技术系统,该技术外的与其构成要素发生关系的其它技术和非技术要素构成该技术的生存环境。转炉技术与电炉技术、制氧技术、炉外精练技术、浇铸技术及其他非技术要素等一起又构成炼钢技术系统。与炼钢技术系统的构成要素发生关系而又不属于该技术系统的技术和非技术要素构成它的环境。炼钢技术与选矿、炼铁技术、轧钢技术及其他非技术要素等一起又构成更高层次的钢铁冶金企业或产业的技术系统。同样,与一个钢铁冶金企业的技术系统发生关系而不属于该系统的技术系统和其他经济的(如产品需求)、社会的(如技术政策)因素等构成它赖以生存的环境。
技术环境论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揭示发明创造与研究开发的外部动因
技术作为系统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技术创新从发明创造到技术扩散都离不开一定的技术环境。一项发明的产生需要以其他技术的发展为条件,只有当某个特定的问题被解决,或者只有当一种新工具或新材料被创造时,它才有可能产生,就像只有在特定的土壤、阳光、水分等构成的环境中,一颗种子才能发芽一样。技术发明本质上是先前技术增长的内在逻辑的产物,只要具备相同的条件,发明可以在几个不同的地方同时产生。也就是说,在技术发明产生的过程中,技术环境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一项发明的产生是为了满足其他技术发展的需求,是技术环境的压力造成的。
不仅技术发明的产生面临着技术环境的制约,研究开发也是如此。公元一世纪左右的埃及亚历山大学者希罗(Hero)曾发明历史上第一部蒸气机原型,然而,蒸汽动力技术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发展。从技术环境的角度看,是因为没有该技术生存的环境,使得它难以作为动力机械在社会中出现。只有到了17世纪,近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工具机的发明,对蒸汽动力机提出了现实的需要,当时的社会条件也为蒸气机的出现提供了实际可能,蒸气机才作为近代工业革命的标志载入技术史册。
2.阐明技术扩散与转移的过程机理
技术的扩散与转移总是在企业之间进行的,因此研究技术的扩散与转移必须将其放在企业的活动中考察。就某一项技术而言,企业内部其他技术和非技术要素构成其生存环境。技术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环境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技术能力的发挥,而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环境状况的改善。任何一项技术要发挥其经济效益就必须与其周围的环境相结合,经济效益实际上就是技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改善技术的生存环境,二是提高技术水平。任何一项技术在一定的企业经济系统内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必定是有限的,为了进一步发挥技术的能力,扩大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扩大技术的生存空间、改善技术的生存环境,或对外技术转让,形成技术输出方。企业在已经充分改善现有技术的生存环境的前提下,如果要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则需要引进新的核心技术或配套技术以提高技术水平,从而形成技术输入方。技术的扩散与转移由此在企业与企业之间得以进行。
从技术环境的角度研究技术扩散问题对区域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比如,在技术落后地区推广先进技术,政府的参与是必要的,但政府的主要作用并不是为技术发展提供资金,而是改善落后地区的恶劣的技术环境。从技术环境的角度研究技术引进问题也可以很好地解释技术引进的成败。撇开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不谈,决定一项技术引进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企业能否提供引进技术所需的生存环境。国内许多企业通过引进技术来提高经济效益,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也就在于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环境不能满足引进技术的需要。因此,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应当考虑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改善技术的生存环境。
二、基于技术环境论的西部民族地区企业的技术引进与选择
在西部民族地区企业技术的引进与选择问题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渐进论和跨越论。
渐进论反对盲目地引进高精尖技术,主张引进实用技术,认为实用技术具有如下优点:一是适应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利于综合利用当地的资源、能源,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与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谐一致;二是适应民族投资水平,产品有市场,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三是能与民族地区的文化变迁互为补充,能与文化信仰、习俗等融为一体;四是能与民族地区教育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五是有利于促进整个技术体系的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其逐渐达到技术自立;六是有利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形成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技术经济一体化。
与渐进论的观点相反,跨越论主张产业技术跨越,即一次跨过一个或几一个以上的技术发展阶段,直接进入高效率的技术发展阶段,认为技术跨越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一是可以借鉴经济发达地区技术进步成败得失的经验,少走弯路,迅速缩小与先进技术水平之间的差距,避免技术递进所造成的被动追赶局面;二是可以甩掉产业技术递进对各级技术形态依次改造的沉重包袱,以低比较成本获取先进技术,使生产活动直接在高利润区间进行,促进产业内涵与外延的双向发展;三是可以使区域生产活动直接跨入生态经济模式,避免技术递进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增强区域社会发展的持续性。
从技术环境论的角度看,渐进论的合理之处就在于,它考虑到了民族地区不利的技术环境:企业技术水平低,技术积累不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管理落后,企业消化、吸收新技术的能力不足,等等。渐进论强调的是,如果引进技术不能适应民族地区企业的技术环境,就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甚至可能造成资源浪费。不可否认,从西部民族地区技术吸纳能力普遍低下的不利技术环境出发,采取技术递进战略,全面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无疑是积极稳妥和切实可行的一般性战略选择。但从长远看来,渐进论的战略选择却不一定是最佳的,因为它不能避免技术递进所造成的被动追赶局面,不能甩掉产业技术递进对各级技术形态依次改造的沉重包袱,也就是说,它摆脱不了技术落后的状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