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7370 发表于 2018-7-17 09:39:51

2018京津冀区域合作中河北省工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内容摘要:在京津冀区域合作的背景下,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将河北工业2003-2005年的工业总值变化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考察河北工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和各工业部门在京津冀范围内的区位优势,以期为河北工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和京津冀产业合作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京津冀 区域合作 工业结构 偏离份额分析
  
  河北作为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环节,尽快融入京津冀经济圈,对“转变河北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乃至本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在京津冀区域合作的背景下,考察河北省工业结构的发展状况。
  从区域经济一体化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依据资源禀赋形成相互衔接、优势互补的产业链条。2005年,北京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为1∶20.7∶48.6;天津为1∶18.3∶13.7;河北为1∶3.5∶2.2。京津冀三地的三次产业结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津冀在第一、第三产业区域合作的潜力很大,且障碍较小。但是,京津冀在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部门的合作前景就不能通过三次产业结构来简单描述了。为此,本文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出发点研究河北省工业结构,同时与北京、天津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河北省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高河北省整体工业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偏离—份额分析法介绍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揭示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原因,确定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和经济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它将研究区域的经济增长视为一个动态过程,将研究区域经济总量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份额分量N、结构偏离分量P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将研究区域经济相对增长率L分解为结构效果指数W和竞争效果指数U。通过与参考区域比较,来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劣和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河北省工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
  
  为了明确河北省各工业部门在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地位和河北省工业结构与京津相比是否有优势,进而为京津冀区域合作提供更深入细致的依据,本文选取京津冀区域为河北省工业结构偏离—份额分析的参考区域。同时根据河北、北京、天津三省市相关年份统计年鉴,选取2003-2005年(考虑到2003年前后国家行业分类的变动)三省市38个工业行业的总产值(当年价格),运用偏离份额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
  总体来看,考察年份内河北省工业整体发展态势要好于北京、天津地区;各对比项目均呈现“河北北京天津”的态势。河北省作为传统的工业大省,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部门齐全。“十一五”规划中作为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的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医药、纺织等都属于工业部门。因此调整工业结构是调整河北省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河北省整体经济素质,顺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有重要意义。
  河北省工业增长速度快于京津冀平均水平,相对增长率L=1.061;结构偏离分量为326.08亿,结构效果指数W=1.031,说明河北工业结构中,区域工业结构较好,工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朝阳的、增长较快的部门所占比例较大(产值比例前五位的工业部门竞争力偏离分量总合为291.67亿,大于全省竞争力偏离总量);竞争力偏离分量为281.62亿,区域竞争效果指数U=1.031,说明河北工业总的增长势头很大,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但河北工业的产值增长绝大部分还是由于京津冀地区平均增长效应引起的(北京、天津也是如此),份额分量占到产值增长量的88.47%。这主要是由于京津冀地区的工业结构严重趋同,导致京津冀工业产值增长引起河北省工业产值平均增长效应较大(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三省市的产业结构都与京津冀平均结构相似。
  为了更详细地描述河北工业的内部情况,明确其优势部门和劣势部门,本文以总偏离和份额分量为纬度制作了河北省工业部门优势聚类分析表(见表3),以产业结构偏离分量和竞争力偏离分量为纬度制作了河北省工业部门偏量聚类分析表(见表4),对河北省工业内部各部门进行归类描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京津冀区域合作中河北省工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