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经济空间的治理问题
【摘要】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城市发展中最具活力和魅力的产业空间,对城市发展方式转换、空间功能转换、价值链升级、空间布局调整和经济发展创新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对长三角现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经济空间模式进行了归类梳理,并针对其实际运行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构建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网络治理模式,提出了构建网络治理模式的几点建议。【关键词】长三角 创意产业 创意产业集聚区
一、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发展的新经济空间
创意产业集聚区是集不同行业高端价值部分(研发、设计和营销等)于一体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中,创意产业集聚区有许多相关的群落概念,如“创意群落”(creative cluster)、“文化产业群落”(culturaIindustI cluster)、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等,这些概念都强调创意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而表现出的网络效应和集体效率。基于当地特定的文化和制度背景所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能提高创意产业内部的文化认同度和由此增加城市的文化资本、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使创意产业之间形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良性竞争环境,从而推动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创意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城市发展和创新中已经演变成新时期的“新经济空间”,即将成为城市新经济的增长引擎和源头。
二、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经济空间模式
1、经济空间创新模式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之一。截止2007年1月,上海已授牌75家创意产业园区,杭州市已建成4个国家级创意产业基地、5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南京有35家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产业基地。
通过对长三角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印证可以发现,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类型多样,分布格局具有创新性,其经济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主要有艺术家和技术人员驱动型(如M50和建筑设计工场)、政府和国有企业联合型(如时尚产业园)、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共同投资型(如海上海、同乐坊)。由此带来的经济空间模式主要有大学依托型、旧城区改造型、新城区创建型和传统产业区升级型。
(1)大学依托型。这种经济空间模式利用了大学丰富的人才资源,良好的校园教育、研究和培训基础设施,有利于促进创意产业集聚区“产一学一研”一体化的形成。以上海为例,建有依托同济大学形成的建筑设计类创意产业集聚区圈层,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形成的软件开发和动漫游戏类创意产业集聚区圈层,依托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形成的美术设计类创意产业集聚区,依托上海市服装研究所和东华大学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服装学院而形成的长宁区天山路时尚艺术,服装设计和品牌发布为主要特色的时尚产业园。这一模式在内涵和空间上都改变了城市功能单一而联系少的局面,对于城市空间功能转换有重大促进作用。
(2)旧城区改选型。随着城市的发展,旧城区,包括功能过时的建筑和老工业建筑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功能,从而对城市竞争优势和竞争力的提高造成了阻碍。旧城区改选型就是以城市旧区或老建筑改造和功能空间转换为目的,将城市中有文化底蕴的老建筑顺势或有意识的改造,使其符合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要求,如上海的“田子坊”,杭州的LOFT49等。这种经济空间模式的优势首先在于其低廉的租金,其次是激发人遐想的空间。它超越了旧时期对老建筑只注重保护的单一做法,形成城市功能空间的多样性,使保护和生产功能实现统一,进而推动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3)新城区创建型。新城区创建型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在原有技术开发区内创建创意产业集聚区;第二类是在市中心区创建时尚展览和消费型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前者如上海张江文化创意产业基地。与其他创意产业集聚地相比,该园区属于对多媒体、动漫、网络游戏、电脑软件、影视后期制作等高科技依赖性很强的创意产业。它不仅地域广阔,而且还有大学及科研机构的支撑,产业集聚发展的优势非常明显。后者如上海的天山路时尚产业园、海上海,杭州的唐尚433,南京的板仓街主题文化产业街等,它们都是集创意设计、商务及居住区、时尚消费和创意展览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模式为新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所需的管理支持和网络资源,以支持和孵化创意。
(4)传统产业区升级型。这种空间模式是在现有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空间资源进行包装、整修、功能转换,建立相应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如上海黄浦区河南南路的上海城市广场,历来是旅游中心和小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展示及交易中心,后被开辟为上海市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中心,不仅提升了上海旅游纪念品的层次和质量,而且其设计创意可以迅速走向市场,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这些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周边地区的工业传统和工业布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有利于创意产业集聚区从传统产业中分离出来,促进传统产业区的升级。
2、长三角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存在的问题
研究发现,虽然上海、江苏和浙江都建立了各自独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但由于行政体制和历史发展的局限,这三个省市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各成体系,相互之间缺少联系和互动,从而影响和制约着长三角区域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产业特色不明、结构趋同。从长三角目前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看,不管是自发集聚还是主导创建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都存在园区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一是特色不够明显。大多创意产业集聚区是视觉艺术、服装、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和休闲消费型等融为一体的大产业发展,特色不明,造成创意产业集聚区难以形成竞争优势。如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投资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之名,行“房产项目销售”理念之实,在市场利润的驱动下,只为坐收投资回报,对入驻企业所属行业并不过问,使创意产业集聚区只在形态上具备集聚功能,难以发挥创新功能。
二是产业结构趋同。几乎所有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都发展好几种产业,园区差异化低、品牌化不够。如长三角主要城市在兴建高新技术创意产业园时,发展的行业如出一辙,上海建有静安区动漫硅谷,杭州正在打造“中国动漫之都”,南京市计划要打造10大创意产业基地,宁波市正在设立国家(宁波)动漫研究中心。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结构趋同,难以形成差异化发展战略,势必影响长三角创意产业一体化的发展。
(2)产业关联度不强。从产业集聚动力及效应分析,普遍存在产业关联度低、产业链脱节等问题,从而原创产品和关联产品、衍生产品无法形成互动发展,制约了产业的规模化效应。以杭州LOFT49为例,园区开发面积为1万多平方米,2006年园区入驻企业也仅25家,其中资金上千万元有6家,而低于100万的也有4家,最少的仅20万元,甚至还有纯艺术创作不产生经济效益的个人工作室,由于园区是纯自发形成,企业涉及的门类较广。如何有效解决创意产业集聚区内企业间关联度不高、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是长三角地区实现创意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3)竞合机制与管理缺失。竞合机制与管理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由于政府对创意产业的扶植还没有上升到统一的、全国性的产业政策层面,各园区所能享受地政策条件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发展机会不平等;创意产业与其他行业的互动效果较差;园区缺乏规划引导,产生了定位不明、交叉管理和一定的短期行为等现象。这些缺失在杭州市LOFT49创意产业园表现得最为突出,由于该产业园所在的杭印路49号为蓝孔雀公司所有,所有人对所属物业是否发展创意产业并不热心,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出现如下问题。一是所有人只考虑出租厂房换取租金,对进驻企业没有设定一定门槛,造成少数非创意企业入驻。二是在园区形成一定知名度后,所有人要求提高租金。三是对园区环境建设、发展前景基本上没有考虑,物业服务也不到位。由于无法建立起相应的园区管理机构,也使得园区发展规划、服务平台构建等工作无从落实,从而使LOFT49在较长时间内处于自发发展的状态,令入驻企业不能安心发展,甚至有少数创意企业有迁离园区的意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