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263 发表于 2018-7-17 09:16:32

2018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特点、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迅速发展,作为重要贸易方式的加工贸易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江苏省加工贸易作为全国加工贸易的领头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历史、政策、资金、科技水平等原因,江苏省加工贸易的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就制约因素与对策进行浅入的分析。
  关键词:加工贸易;特点;制约因素;分析
  
  1 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特点
  
  作为全国加工贸易的领头羊,江苏省加工贸易呈现如下特点:
  (1)来料加工进出口高位高速增长,进出口商品高度集中。来料加工出口保持100%以上的高增长,出口2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5%,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26%;来料加工进口220.6亿美元,同比增长72.6%,占全省加工贸易进口的34%。进料加工出口606.9亿元同比增长30.3%;进口428.1亿美元,同比增长22.8%,累计出口132.6亿美元。占来料加工出口的62.1%。主要进口商品有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液晶装置及零附件等,累计进口163.7亿美元,占来料加工进口的74.2%。
  (2)全省加工贸易经营主体队伍继续扩张,私营企业加工贸易出口增势强劲。2005年全省共有7719家企业从事加工贸易,比上年增加2150家。内资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外资企业增量较大。全省加工贸易出口超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有191家,比上年增加48家,累计出口额644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78.5%;加工贸易出口超过1亿美元的有111家,比上年增加26家,累计出口588.6亿美元。占全省加工贸易出口的71.7%。
  (3)主要贸易伙伴格局发生变化。2005年。欧盟取代日本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第一贸易伙伴。日本、美国、台湾省、韩国名列贸易区域经济易伙伴前5位。台湾省继续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口第一来源地,进口164.1亿美元,同比增长17.7%。韩国已取代日本成为江苏省加工贸易进口第二来源地,进口160.1美元,同比增长75.5%。
  (4)出口加工区的载体作用初步显现。江苏省已设立出口加工区13家,名列全国各省市之首,进区企业208家。2005年江苏省出口加工区进出口249.1亿美元,同比增长77.1%。
  
  2 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加工程度不高,增值率低
  江苏省的加工贸易大部分属于简单加工和组装型的低层次的贸易方式,加工贸易企业不具备真正的生产技术上的优势,只是从国外进口原材料、零部件。在国内只进行简单的加工装配,增值率低。根据统计,江苏省加工收益的80%属于国外产值的转移。相对于一般贸易而言,江苏省加工贸易增值率不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弱。拉动作用相对较小。江苏省绝大部分加工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缺乏产品开发能力,承接的加工贸易相当部分属于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加工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同时,真正高、精、尖的加工能力却严重不足,生产加工能力集中于下游产业,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尤其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零部件更是严重依赖进口。料件本地采购比例偏低。许多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既不使用国内原材料,也不存在对其他企业的示范效应和扩张效应,而仅仅是利用优惠政策建立的加工基地。
  
  2.2 本土和外资企业配套不足,企业仍以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为主,跨国公司的根植性较差
  江苏本土企业为外资加工贸易企业提供的原材料、零配件等配套不足,外资企业的绝大部分原材料和零部件都通过进口贸易或者本地的外资企业。而并非本土企业提供,其主要原因:一是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差较大,在技术、管理和产品质量上达不到外资企业的要求。二是江苏在引进外资时,引入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使得本土企业无法实现和外资企业的配套。
  近年来苏州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已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0%,但这一表面现象并没有改变产业结构仍处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实质。其主要表现:一是近几年来苏州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直线下降,从2000年到2006年,该指标大约下降了50个百分点。二是苏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2005年其利润率甚至低于产业平均利润率3个百分点。由于在产品价值构成中,研发设计以及销售服务的附加值较高,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加工的附加值最低,因此苏州加工贸易的产业结构事实上仍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由此可见,江苏加工贸易仍以劳动密集型生产为主。此外,在江苏投资的跨国公司的根植性较差,还没有与本地的科研院所,特别是企业形成紧密联系,缺乏具有一定规模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民营科技企业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加快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3 加工贸易向下游延伸势头缺乏力度
  跨国公司为节约成本,必然考虑在当地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但江苏省的下游产业与之相互配套、相互渗透的能力较为匮乏,设计、材料、零部件优势过分依赖于国外。一些外资企业在尝试将零部件的生产转移到国内,但是至今加工贸易的本地采购比例仍很低,是因为省内原材料及相关工业发展滞后,国内有关企业在零部件生产成本、质量稳定性和供贷周期方面不能满足外商的要求。
  
  2.4 本土企业遭到挤压,民营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少。资金短缺
  江苏选择了发展加工贸易的外向型经济的模式,这一选择本身就含有对民资的取舍。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与世界银行曾联合研究过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发现凡是外资力量过于强大的地方,当地民营经济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江苏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的政策重心向外资倾斜,给外资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民营企业实际上是在不平等状态下与其竞争,导致外资企业对本土企业在生产要素、产品市场和资金供给等方面发生较大挤出。尽管近两年江苏的民营企业数量和经济总量有了一定增长,但其辅助地位并未得到改变。由于外资企业的技术和管理较为先进,利润稳定,贷款风险较小,所以与国内民营企业相比,银行更乐于向外资企业提供贷款。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发生对本土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挤出,客观上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因而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大力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江苏省加工贸易发展特点、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