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对徐州大开放战略的思考
摘要 徐州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有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可能性,有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个中心极、增长极的可行性。面对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许是最佳一次发展机遇来临的时候,徐州要想在新一轮开放中抢抓机遇、搭上经济大发展的末班车,需要这样的大手笔:努力找到吸引跨国集团的有效途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扩散;主动接轨上海,承接苏南,大搞加工贸易;尽快构建淮海产业协作区,让徐州的“龙头”昂起来。关键词 开放;机遇;大发展;大手笔
徐州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其有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可能性,有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个中心极、增长极的可行性。我们欣喜地发现,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已经将这样的可能再次轮转到徐州。当前,我们正处于21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徐州实现“两个率先,争做江北领头羊”最宝贵的资源,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所赋予徐州新一轮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内容很多,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资本和产业踊跃向中国转移等这些现实机遇。而且,与以前各种机遇不同的是,我们今天面对的是全球产业大重组和资本大转移带来的战略机遇。在这样新的背景下,要特别关注两大趋势: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和南方资本向北方转移的趋势。我们要抓住这两大机遇,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适合自己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善于向国际资本要生产力,向南方资本要生产力。
当新一轮的大发展来临的时候,南方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出现了新的演进形势,他们在思想解放的程度、改革开放的力度、机制创新的灵活度、发展环境的优化度等方面探索出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宽领域内的新经验和新模式。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之后的今天,这些经验与模式,日益渲染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成为具有开放精神的区域带头人“谋篇布局”的灵感或范本。因为,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已经基本告别了依靠勇气和胆识进行改革的时代,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建设,都呈现出强烈的战略性特征和技术化特点,这种情势要求我们的领导者:要保持持续的繁荣发展,必须从以往比较优势的喜悦中解脱出来,并将这种短期内的所谓优势转化为长久的效益机制。
考察南方发达地区在新形势下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发展的地方都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开放。即改革开放的大手笔促成了南方新一轮大发展。那么,徐州新一轮大发展,需要怎样的开放大手笔?
一、大手笔之一:努力找到吸引跨国集团的有效途径,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扩散
徐州新一轮大发展必须尽快建立起有效吸引跨国集团的机制与平台,主动承接跨国集团的产业转移与扩散,使徐州成为现代制造业的新基地。目前,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飞速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别是他们的跨国公司向外进行产业转移的速度相应加快,世界制造业中心由美国和日本等向中国梯度转移,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经济圈已率先承接这种转移,成为中国乃至亚洲的三大经济重心。根据对当前国际产业结构变动、梯度转移趋势及其相应的资本流动新趋向的分析,可以发现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是国际制造业转移的理想之地。是江苏乃至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区与活跃带。徐州的开放发展将给江苏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大的新增优势。
由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力成本提高,利润回报率递减,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制造业正由这些国家和地区加快向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转移,由技术领先国家和地区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地处中国腹地的徐州以及周边地区以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正在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制造业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一般地说,要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需要具备以下的一些基本条件:一是产业集聚条件,即要有相应的区域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要有相应的产业体系或配套能力,并且必须具有一定的产业技术领先性;二是要有产业发展的地域空间和市场空间,使之成为工业集聚的平台和制造业转移的接纳地;三是要有区位环境优势,即要与中心城市相近或者与之连接方便,可以接受中心城市的科技、经济辐射,吸收来自那里的产业梯度转移;四是要有灵活高效的工业管理体制与企业运行机制,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提供体制保证;五是人力资源条件,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创造条件,同时为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在当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过程中,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也是打造制造业基地、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总体上讲,徐州现已初步具备了这些基础条件,有些方面还占有明显的优势。
我们常常说,一个国家的实力更多地体现为企业的实力,而一个地区的实力有赖于企业实力的充分兀立与展现。因此,当跨国公司走到我们身边的时候,人们又有了面对面思考“机遇”对新一轮发展的意义与作用。先行者的经验已经注释了机遇对于发展的意义。苏州发展经济的经验很多,但归根结底就是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际资本流向,抓住了两次机遇——第一次是浦东开发,通过打时间差、项目差,吸引了大批外商来苏州投资;第二次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后台湾产业转移的机遇,使苏州特别是昆山成为台商在内地的主要集聚地。抓住了机遇就拥有了发展的资本,能够对这一观点进行注释的是一份长三角地区的最新统计:今年上半年长三角15个城市经济继续快速发展,尤以苏州的增长速度最快,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18.4%,增幅居15城市之首,总量仅次于上海。
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开放的层次能否上去,关键是看能否与尽可能多的跨国集团公司进行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还要看是否能将这种合作演绎成企业自身成长为跨国公司或跨国公司产业链中重要环节的过程。30年的开放一再说明并将继续表明,区域内的竞争实力将更多地集中于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关系的变化之间,体现为企业与跨国公司规模整合后的竞争实力。正因为如此,国际市场上的兼并重组浪潮汹涌不止,跨国集团在潮头导演出资本舞台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巨无霸”故事,不由得人心旌摇动。
与苏南相比,徐州没有吸引跨国公司的特殊政策,即使拥有“先试先行”的特权,也不会再有相应配套的优惠政策。所以,新形势下吸引跨国公司来徐州投资,必须首先研究跨国公司在新一轮投资热中的战略性布局和全方位投资扩张战略,研究跨国公司投资方式的调整变化,特别是研究我国政府采取鼓励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和营运中心迁入中国的措施后,跨国公司做出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调整计划,系统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引资竞争力,并在寻找跨国公司与徐州经济发展战略的结合点上下功夫。寻找的途径大体可以如下设定:一是跨国集团成熟产业和技术急欲转移,而徐州市又有一定条件承接的产业,比如机械制造业、医药业、纺织业等;二是跨国公司觊觎已久,希望尽快进入我国市场的产业和产品而徐州市有一定引导和推动能力的产业,如电子、食品等;三是徐州市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需要大量资本投入而跨国集团投资后可以获得高利润的产业,比如农业、城建、产业基地建设等。对于上述罗列,我们认为,选择目标,列出清单,有重点地招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是将我们现有优势放大成真正的大区域优势或国际优势的有效途径。因为,跨国公司大批涌进后,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能打破某些领域内原有的垄断和低效率市场格局,带来竞争活力与效率。
在与跨国公司的对接中,将徐州的国有企业推向并购的前沿是事半功倍的战略安排和成功几率最大的选择。之所以如此认为,是因为跨国公司并购战略最核心的考量是低成本运作,它们看中并购后的企业能够在规模经营上充分发挥其优势,看中其成本结构当地化,看中并购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与保险系数。而在跨国公司的上述条件中,我们的国有企业无疑是最能满足其意愿的便捷选择。对于我们的国有企业而言,走进跨国公司的速度在总体上决定着整个企业国际化、跨国化的效率,决定着解决长期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产权模糊、机制僵化、效率低下、筹资困难、改革缓慢等体制障碍的速度。不仅如此,与跨国公司合作还能带来资金繁衍源,孵化出中国本土的跨国公司。认清这种形势不仅是解决单纯的招商引资问题,也是解决困扰已久的国有企业机制问题,更是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并购重组浪潮涤荡下,保住我们曾经的优势产业不被冲垮的长久问题。因为,按照竞争法则,任何一个成熟产业基本上是由三、五个集团垄断,其余皆为该产业链上的分食者。汽车产业是这样,石油产业也是这样。
在依靠国有大型企业吸引跨国公司投资的同时,我们的中小企业应该尽快转型并想方设法地参与到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的协作项目中去,以保证我们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都能得到协调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