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51923 发表于 2018-7-17 08:43:16

2018制约宁波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

    [摘 要]自主创新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国策。宁波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 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研发投入不足;本土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尚未形成自主创新机制;创新人才缺乏,技术乏力,总 体研发能力亟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偏小,尚未形成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等等。突破宁波产业自主 创新发展瓶颈的对策是:提高产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整合产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加 快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快重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产业技术开发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传统工业集 群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宁波;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由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适时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宁波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结合宁波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提高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产业突破口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为宁波市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服务,同时也希望能对我国自主创新理论实证研究发展有所帮助。
  
  一、宁波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瓶颈
  
  自“十五”以来,宁波市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很快、取得显著成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该市产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一是科研基础依然薄弱,大部分企业尚未形成自主创新机制,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少,并且尚处于培育阶段,总体研发能力亟待提高,科技创新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还不完善。二是全社会对科技的投入不足,政府有关部门科技投入的协同机制尚不健全,对推进科技自主创新还没有完全形成合力。三是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尚未形成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簇群。四是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突出,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科研与产业、企业、人才培养与使用、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等结合不够紧密。具体表现在:
  (一)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基础建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宁波市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该市RD占GDP的比重低,2005年仅为0.88%,远远低于国家小康社会2%的目标值,而且还低于全国1.3%的平均水平;全市高校和各类研发机构数量少,且处于培育阶段,总体研发能力亟待提高;全市发明专利比例仅为3.94%;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公共科技设施的开放共享和产业研发设施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一些关键的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仍处于相对落后状态,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相对薄弱,严重制约着该市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研发投入不足,限制了自主创新的整个链条,对基础研究的限制尤为明显,而许多行业核心技术不能突破,却往往又源于基础研究的薄弱。
  (二)高端应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影响宁波市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高端应用技术,主要是指那些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高技术,也是拉动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并对中低端市场具有强烈的产业链拉动作用。如果该市的企业不能快速提升在关键应用领域高端应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将继续拉大与国外品牌的差距,难以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而制约该市企业高端应用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障碍关键是“投入”,核心在“人才”。
  (三)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导致整体产业搏击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弱
  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就缺乏搏击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只能接受生存在产业链下游的无奈分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没有制定游戏规则的发言权。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发明专利仅占授权专利的3.9%,情况不容乐观。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该市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瓶颈”,特别是与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相关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偏少、质量偏低。该市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低成本竞争优势上,尽管有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生产基地,但是技术水平,特别是核心技术与关键技术大多是通过模仿引进的,并且宁波的产业集群主要以生产最终产品为主,产业链较短,支持产业比较薄弱,产业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产业链带动不足,发展缺乏有效规划
  宁波以生产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不少企业配套能力差,且产品多数属于初级加工产品,处于价值链的末端,因而产业链的带动不足。全市缺乏统一的产业集群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分散,缺乏紧密协作,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从而影响了产业集群潜在的竞争优势发挥。地方各级政府在工业园区建设上,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园区建设数量轻园区建设质量、重硬设施建设轻软环境建设,以及轻视生态环境保护现象等问题。
  
  二、突破宁波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瓶颈的对策
  
  (一)提高产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建立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制度。一是健全体制机制,制定创新型城市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国家高新区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试点。二是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在创业投资、要素资源保障、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尽快出台一批扶持政策,激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确保用于自主创新的财政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统筹优化财政科技资金配置,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2.加快建设创新服务体系。一是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发展科技中介机构,推进建设科技服务广场,围绕该市主导和支柱产业,加强科技攻关,着力推进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标准化、计量、3C强制性安全认证、特种设备安全、国家级质量检测、软件技术、食品安全、药品及医疗器械安全、节能降耗等十大重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二是加快培育创业投融资体系。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重点支持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培育引进国内外知名创投企业。鼓励规模较大、具有丰富创业和企业管理经验的工商企业独立或联合创建风险投资公司,引导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落户宁波。探索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担保,拓展中小科技型企业的上市融资渠道。三是加快与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相对应的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对产业集群共性技术和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加强对集群内企业主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供面向集群企业的信息服务,探索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充分利用社会上知识经验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融资、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3. 推进新型孵化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创办孵化器,引导具有丰富创业经验、拥有良好科技资源网络的企业和个人,国内外技术研发处于领先地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入孵化器建设领域。推行专业孵化模式,根据区域主导产业结构,建立专业孵化器。拓展和提升孵化器服务范围、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逐步形成孵化器市场定位、成果转化、产业培育、要素集成、价值观念更新五大功能体系。相对集聚孵化器建设空间布局。
  (二)整合产业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组织形式,加快产业集群化发展
  有效利用宁波“两园区两中心”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平台,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关联度,扩大产业规模。加快“两园区两中心”产业整合发展空间,提高产业进入门槛,逐步淘汰一批不符合该市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层次低、效益差、规模小、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和企业,实现在产业选择、企业引进方面的统筹发展。实施产业组织创新战略,培育一批优势产业中具有市场控制力的龙头企业和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战略联盟,提升产业市场竞争优势。鼓励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品牌整合等方式,培育形成一批大企业集团。引导若干个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具有互补优势的企业组建企业联盟,联合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重点发展该市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与传统产业关系密切的企业到该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集聚,推进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联动发展。实施品牌化战略,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市场等手段,培育发展若干个公众知名品牌和一批业内知名品牌,打造区域品牌,形成一群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品牌产业,实现由“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的跨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制约宁波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