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江苏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
摘要:研究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关注资本投入,因为资本投入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江苏的农业现代化目前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其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内在联系和规律。制约江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资本投入不足、土地资源紧缺、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缓慢等。因此应完善农业资本投入体系、允许土地适度流转、建立确保农业人才成长的农业教育机制等。关键词:农业现代化;测评;制约因素;资本投入
一、农业现代化基本理论
农业现代化过程是一个非均衡状态的开放系统,该系统的高效运行,要求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各要素与系统环境之间、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协同关系,它是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过程及实现现代农业后的一种状态。研究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关注资本投入对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以资本投入作切入点研究农业现代化进程时,包括物质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技术资本投入。
1.物质资本投入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保证。技术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必须依据物质资本投入为载体。以某种生产工具所代表的某种技术水平足以判断采用该技术的时代是处于何种历史发展阶段,所以,以物质资本投入推进生产工具的技术改进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基本保证。
2.技术资本投入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核心推动力。为使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必须打破传统农业均衡的基础,注入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要素的生产力。农业现代化的内容之一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文化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结构、劳动力结构和资源结构,还可以改变农业的管理体制、劳动方式及生产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和推广应用,推动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扩散过程其实质就是农业现代化的过程,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得越广泛,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但技术扩散的速度却因地而异,正是由于技术扩散速度的差异性,导致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和水平在不同地区的差异。适应自身农业发展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速度越快、规模越大,农业现代化水平就越高。缩短现实农业科技与现代农业科技水平之间的差距,加速农业技术扩散,结果就是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3.人力资本投入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源泉。科技进步的快慢,对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直接影响较小,影响较大的是技术的应用程度,即技术的扩散速度,而扩散速度又受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如:资金来源、生产者的能力、技术对自然条件的要求等,其中以生产者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尤为重要,其他各项因素都要通过人才能起作用。著名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1964年所著《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就人力资本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做了系统阐述。美国在发展农业过程中实施以知识替代资源的战略,也体现了这一思想。农业现代化强烈要求农民素质的提高,过去农民可以勤劳致富,现在却必须“科技致富”、“知识致富”,这正体现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对人力资本投入的要求。没有人力资本的有效投入,技术的应用及扩散将受到阻碍,人力资本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能力,在使用过程中呈现边际收益递增的趋势。有人力资本这一能动性的价值作保障,才能使各项物质资本、技术资本发挥作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现状分析
研究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现状,必须对目前江苏的农业现代化实现度进行测评。测评方法较多,目前运用比较普遍的主要是多指标综合测定法。由于该法过程规范,并将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运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原理,揭示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技术与农业经济问题之间的客观规律。因此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对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构建。遵照综合性、全面性原则以及单指标的客观性、独立性、可比性、可行性原则,参考江苏省农林厅和江苏省统计局2000年制订的江苏农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曾于2001年制订的沿海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江苏统计年鉴》中农业现代化情况的统计指标、权数及标准值和江苏省实际情况,构建了评价江苏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结构与水平、劳动生产率、生产条件、农业市场化与商品化程度、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等6类17个指标,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对江苏省、2002-2005年的农业现代化实现度进行了测评,得知其实现度分别为64.2%,67.1%,68.8%、71.3%①。
由测评结果可知,江苏省近年来的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在逐年上升,但上升速度不快,前三年甚至处于起步阶段,到2005年刚刚进入初级阶段②。实现程度的上升除其他因素外,与资本投入的加大有直接关系;江苏省近年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较低可能与我们所设计的指标标准值较高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这里的标准值参考了发达地区的指标标准值,而发达地区的农业现代化进程比江苏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快,这是由农业现代化的地域性特征决定的。
从全省范围看,现代化标准值的实现度较高的类指标依次有:生产条件(得分15.8%)、结构与水平(12.5%)、农民生活水平(12.0%);其他分项指标得分较低;子指标中得分较低的主要有:劳均粮食产量、劳均农机动力,劳均耕地面积等,相对于第一产业比重来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得分也不理想。
从测评过程及其结果,分析其内在的一些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农民收入增长滞后。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 276.3元,比2004年人均4 753.9元仅增长10.99%,增速较慢。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标准值实现度2002-2005年分别为49.9%、52.9%、59.4%、65.9%,均低于对应年份的农业现代化总体实现度。我们应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促进农民收入有较快增长。
2.江苏农业经营规模较小。2005年,全省农业劳均粮食产量2 678.49千克,现代化标准值实现度17.86%,劳均农机动力2.96千瓦/人,实现度49.3%,劳均耕地面积0.464公顷/人,实现度46.4%,这几项指标值的实现度都远远低于该年农业现代化总体实现度71.3%。当然,这与江苏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有关。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人多地少的严峻现实已成为江苏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瓶颈,只有突破这一瓶颈,才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道路上攀登新台阶。
3.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全省农业规模经营比重低,劳均耕作面积实现度46.4%,水平较低。原因不仅有土地稀缺性,另一重要原因是土地要素的合法流动、重组以及劳动生产力、投资等要素的市场化程较低。虽然农民家庭承包经营制适合我国国情,但江苏经济相对发达,不少农民不再以土地为生。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土地要素的合法流动,带动劳动力等要素的市场化,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的作用,提高生产要素效率。
4.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高。2003年,江苏省农林牧渔业商品率达到79.68%,农业现代化标准值实现度高达99.6%。可见,江苏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远远高于其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
5.农业生产科学化水平滞后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5年全省农技人员占农业从业人员比重3.0‰,现代化标准值实现度仅6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5.0%,实现度84.62%;而农民生活水平中的恩格尔系数(2005年为0.44)、农村住户住房人均面积两项指标的实现度相对较高,这反映了江苏省农业的技术资本投入还相对较低,农民对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处理有待进一步引导。今后应尽力加大技术资本、人力资本投入,形成科学化管理,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