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试论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策略研究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系统 策略 黑龙江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系统对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了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在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重视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国内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区域内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为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而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它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黑龙江省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内涵式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区域创新系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二、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缺失。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导致企业既缺乏创新能力,又缺乏创新的动力。创新资金匾乏,投人总量不足,尚不能满足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需求。企业在创新投人方面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主要靠从国外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差,研究与开发能力在不断一下降。
企业内部普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黑龙江省每万人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仅为13018人l万人,约为上海市的32%。另外由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城市的较大差异,黑龙江省创新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2007年全省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省高达300余人。创新人才流失,造成了创新型人才短缺,大大降低了企业已有的知识创新能力。产业组织内部与不同地区的同一产业之间普遍缺乏分工合作与共享机制,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水平和集约利用率较低,主导产业同构,未能形成创新合力,不利于高新技术的转移与扩散,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形成经济规模。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之间,普遍缺乏健全、高效的转化机制。黑龙江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机构不健全己经严重影响了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乏原始创新能力,产业更新代慢、档次低,高技术、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小,众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并要的技术支持。
2.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机制尚未成熟。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
优势上的协调与集成化。由于黑龙江中小企业RD的能力普遍弱小,缺乏新的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因而对新技术的需求旺盛,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日显密切。但黑龙江的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尚未建立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和联系,系统要素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的流动渠道不畅通,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化程度低下,有限的创新资源被大量浪费。
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是企业和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有效合作不多,企业对独立研究、高校等机构的外部科技经费支出,其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学研的结合程度。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外部科技经费支出占科技经费支出比重为5.8%,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全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绝大多数中介机构缺乏核心服务能力和精品服务项目,体系不够完善,无法为企业提供专业性强、时效明显的服务,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等。
3.政府对区域创新系统支持力度不够。在影响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诸多因素中,政府行为具有突出的作用。
由于政府掌握了社会全部或大部分可投资资源,对于资源的配置与导向,政府的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在提供相应区域创新政策的同时,已慢慢开始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机制,开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益探索,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与我国发达省份的政府的工作效率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目前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还存在着直接介人创新活动的行为,现行宏观管理方式仍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以项目来推动创新,把创新与计划、资金、政绩挂钩,造成创新需求不足。黑龙江的各级政府在形成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企业合作和有序竞争中并未发挥出有效地作用,另外在改善企业融资状况,帮助实现系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等,促进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即创新服务政策的制定,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提升等方面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政策较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