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大三角都市圈框架下的西部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研究
摘要:发展西部经济,缩小西部城,差别和区域差别必须做强工业,做大城市,构建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用大工业促大农业,大都市带大乡村的方式,推动西部经济空间结构向上提升。关键词:都市圈经济;空间开发;综合效应
国家“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思路。目前,西部面临的现实是“以工促农”,工不强,“以城带乡”,城不大。做强工业,做大城市,用大工业促大农业,大城市带大乡村,推动西部经济空间结构向上提升。
一
现代经济是城市经济。西部在发展现代经济的时候必须先择条件适宜,能起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都市圈作为建设重点。
陇海——兰新线、长江是我国经济开发的横轴。是连接东中西三大经济带的重要纽带。重庆、成都、西安三个特大城市分别在这两条重点开发轴上,正好构成一个大三角都市经济圈。
重庆、成都、西安是西部的特大城市,具备建立大三角都市经济圈的条件。成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黄金水道沿岸,有宝成铁路、成昆铁路、襄渝铁路、川黔铁路、湘黔铁路、长江航运及航空线路,与西北、云贵、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全国各地紧密联系。关中地区位于第二亚欧大陆桥中段,是西北地区出入东中部地区的门户,我国西部两条南北大通道包头-西安-重庆-贵阳-南宁铁路和银川-宝鸡-成都-昆明铁路分别在西安、宝鸡和陇海线交汇,并连通周边省区和主要城市。
构建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交通是关键。目前,设计时速300公里的绵成乐城际客运专线,铁道部已同意从江油经广元市、汉中市、延伸至西安市,并在广元与设计时速200公里的兰渝铁路交汇。从广元到重庆,只需2个小时即可到达。可考虑再建一条设计时速300公里西渝铁路,始于西安.经商洛市、安康市、万州市到重庆,与成渝高铁相接,形成大三角高速铁路网,把重庆、成都、西安联成一个整体。
成渝、关中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核心区域。成渝、关中地区经济集聚程度高,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西部其他地区。成渝、关中地区都是我国“一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建设地区,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重庆、成都、西安组合成一个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必将发挥大工业促大农业、大城市带大乡村的功能。成渝地区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都是成渝地区的两个节点,关中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的率先发展的重点区域,西安是关中地区的重要节点。重庆、成都、西安,是大三角都市经济圈上的三个节点。大三角都市经济圈总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人口12600万,集聚了重庆、四川、陕西90%的人口,90%的经济总量。
成都、重庆和西安,有天然的合作基础,处于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经济比周边省区发达,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吸引力-大三角都市经济圈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化工基地,西安、成都和重庆都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互补性强,三地可错位发展,在互动中同生,在合作中协调,在协调中共同发展。重庆、西安大力发展汽车,成都可做汽车配套,成都、西安发展航空工业,重庆也可以做好相关的航空配套,西安发展制造业,成都、重庆也可做制造业的研发配套,技术资源共享。
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可定位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旅游产业基地、特色农牧业深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空间布局可考虑“三圈、两翼、五带”。三圈,即指成都都市经济圈、重庆都市经济圈、西安都市经济圈;两翼指渝东北地区和渝东南地区;五带是指川南经济带、川北经济带、川东经济带、关中经济带、汉中经济带。重点建设“三圈、两翼、五带”,带动西部经济的高速发展。
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无论发展制造业,还是旅游产业,都着极强的共融性,渝川陕可通过紧密合作,发挥大三角都市经济圈三维增长极的作用,携手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最紧密、最核心的产业密集带,共同带动川渝陕经济区的成长,成为西部大开发最佳的城市空间结构。到2030年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地区GDP超过15万亿元,仅次于东部三大经济圈,成为我国经济第四增长极,西部经济的第一增长极。
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的状态看,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空间布局。构建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可以产生六大经济效应。一是产业集聚效应最强。产业指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集聚效应”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城市规模越大,产业集聚效应越强。一个300-500万人的城市,产业集聚效应最强。重庆、成都、西安已集聚了一批核心产业,并形成有竞争力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国家级研发生产基地。重庆、成都、西安大三角都市经济圈以制造业为核心,有所为有所不为,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配合,技术和信息资源分享,共同打造大三角制造业基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