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湾经济发展与两岸经济关系
台湾经济发展与两岸经济关系2008年5月至今,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岸经济交流也日益畅通。经济合作前景光明,把握历史机遇。维护民旅利益,寻求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岸共同繁荣,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更为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济动力。是两岸关系当务之急。
论文联盟编辑。 两岸经济关系是台湾经济全球布局的核心
马英九在2008年1月15日公布的经济政策白皮书里,除提出833的中期经济发展目标外,还提出壮大台湾,结合亚太,布局全球的台湾经济长期发展目标。具体包括:(1)全球创新中心,将台湾建设成为全球科技与产品的创新中心,以提升台湾生产力,竞争力,创造更多投资机会,促进新兴产业发展,(2)亚太经贸枢纽,推动台湾成为亚太营运管理,金融服务,产业集资,仓储转运的平台及跨国企业的亚太营运中心,扩展台湾服务业与制造业,成为带动经济成长的双引擎。(3)台商营运总部,以双航圈,双中心,推动台湾成为企业创造价值和支持全球活动的营运总部,以推动台商全球布局,根留台湾,其中,黄金双航圈是指以台北为中心的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两个航圈:营运双中心是让台湾成为台商的全球营运中心,外商的区域营运中心。http://
在台湾当局设计的长期经济发展目标中,核心应该是发展两岸经济关系。过去30年里,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各地,技术,资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壁垒正在迅速消失,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全球资源异军突起,成长为世界级的行业龙头。大陆可以整合境内外资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台湾同样可以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构建自己的全球经济地位,马英九提出,世界前五大经济体有四个环绕在台湾的四周,以台湾绝佳的地理优势,绝对可以成为区域核心与跳板。与美,日,东盟经济相比,大陆经济无疑更具有弹性和增长潜力,两岸经济合作的优势也较为明显,例如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共通性等。
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将为台湾经济提供新的利基
后三通时代,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可能产生三种效应,并对台湾出口产品产生三种影响:竞争力提高,地区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改善,最终为台湾经济走出困境,重新起飞创造有利条件,效应一:新产业集群,由于运输距离大幅缩短,海峡两岸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厂商的聚集可以降低交易对象的搜寻成本,企业之间可以更好地交流技术,设备,原料,产品,市场,人力,资金,信息,情感等资源,形成长期的交易关系,并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新的产业集群将使产业分工更加细密,专业化水平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竞争力增强,效应二:新市场,由于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基础条件发生重大改变,台商可以重新配置内部资源,调整企业布局,更好地将岛内研发部门与大陆制造部门结合起来,为适应大陆丰富多样的内销市场提供更合适的产品,同时建立和拓展大陆内需市场的营销渠道,将最终产品的市场重心由传统的欧美转移到大陆,效应三:新商机。两岸新航线的开通为两岸运输业提供新的市场,同时也为造船业,飞机制造业及其它相关服务产业带来新的商机,尤其是台湾服务业的壮大,可以为台湾经济提供新的强大动能。 代写论文 http://
两岸经济合作有利于台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世界各国家或地区当前最为关心的经济议题,普遍认为,中国大陆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的经济体,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陆经济30年来展现出的改革活力和增长惯性,另一方面是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上展现出的魄力与效率,早在2008年11月上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决定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此举被外电誉为世界经济大国以大规模支出或降息来遏制全球经济衰退的新一轮行动的领跑者。
在此背景下,大陆经济在2009年第一季就出现经济回暖的积极变化,投资和消费显著增长,前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出口方面,3月份同比衰退17%,较之2月份的25.7%降幅显著收窄,环比则增长32.8%,发电量,用电量止跌趋升,运输基本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港口货物吞吐量止跌反弹,一季度汽车总销量位居全球第一,信贷快速扩张,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5.5%,较2月末高5.1个百分点,证券和房地产市场成交出现活跃态势,虽然尚不能确定大陆经济景气已经触底,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被各方普遍看好却是不争的事实,大陆经济的良好表现将通过贸易,投资,股市等传导机制带动台湾经济化危为机。 代写论文 http://
两岸经济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前景
首先是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两岸经济关系因政治原因中断了30年,又恢复了30年,目前已经处于正常化的最后阶段,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最显著特点,就是由间接,单向,局部的经济往来过渡为直接、双向,全面的经济交流。随着直接双向的通航,通邮的实现,两岸。三通。中只有通商问题还未实现基本正常,其中最主要是两岸多年处于单向投资的状态。长期以来,台湾当局以安全为由一直禁止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实上,不少外国学者都认为开放投资只会促进安全,而不是相反,至少美国和世界其它地区的经验是如此。
自两岸关系走上正确轨道以来,两岸经济正常化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标志性的两岸双向投资也在近期提上日程。第三次陈江会谈达成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原则性共识后,5月12日,台湾当局通过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及大陆地区来台投资设立分公司办事处许可办法,对陆资企业的定义、投资领域、投资形式做出规定;5月17日,商务部和国台办正式发布《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办理程序。台湾相关法规限制放松后,陆资赴台投资可能会出现分阶段的几次热潮,从而促使直接,双向、全面的两岸正常经济关系尽早实现。 代写论文 http://
其次是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制度化,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中,制度化建构必不可少。在两岸经济关系进入市场与政策并重的双轮驱动时代后,两岸不仅应取消不必要的限制性经济政策,还应以积极的态度去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在基本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上,两岸应加强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具体包括:投资保障协议,避免双重征税协议,贸易争端处理机制,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产业标准的共同制定等。为达成这些协议,两岸还应建立多层次的经济交流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包括两会协商机制,行业协会协商机制,专家交流机制、企业合作论坛等。
在推动两岸经济合作的过程中,可考虑建构和扩大两岸产业交流与合作平台。台湾当局提出的两岸产业搭桥专案就具有类似性质。该专案提出包括太阳光电、车载资通讯(汽车电子),通讯产业,LED照明,风力发电,车辆,食品,精密机械,资讯服务业,设计服务业、流通服务业,中草药,纺织与纤维,自行车等15项产业进行两岸合作,发挥两岸产业的互补优势,提升这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这种合作不但是在两岸公权力介入的背景下实施,而且合作主体为两岸企业,这与原来两岸产业关联效应主要发生在台商之间不同,外溢效果将大大增强。该专案自去年底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实施半年多,两岸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和投入,在此经验基础上,可总结和改善制度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更大范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中去。http://
页:
[1]